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富庆熙
绍兴滨海新城重点发展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资料图片
浙江省绍兴市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四大新兴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年,绍兴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0.5%,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8.9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创近3年新高。
今年1~7月份,绍兴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绍兴市扎实做好了7项工作:
一是实施精准招商。
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恒天纯电动汽车、越海百奥药业、恒鸣新材料等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与紫光集团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芯国际、天际新能源汽车等标志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加快推进“市县长项目工程”,年列入省级清单的35个项目落地率达到85.7%,居全省第二位;参加今年2月全省集中开工仪式项目75个,总投资亿元,集中开工规模创历年新高,投资额位居全省第四,5月底前已全部开工。赴多个一线重点城市开展投资推介,形成系列合作成果,上半年全市新引进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零突破”。
二是推进科创领航。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广全面创新改革“新昌经验”,年绍兴市列入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新昌县入选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名单。
加快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组建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编制大走廊三年建设计划,明确战略定位、主要目标、空间布局及主要任务。加快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7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培育)名单。
积极开展大院名校对接,引进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家高校在绍兴建设研究院,与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上海大学等5家高校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先后举办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大学4场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征集高校科技成果项,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1项。
三是强化龙头引领。
积极推进省级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年新增锋龙电气、振德医疗、捷昌驱动、昂利康4家新兴产业领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累计数量达75家,在全国地级市中列第四位。鼓励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31个,总投资额6.7亿美元,其中并购项目11个,总投资额3.6亿美元。
充分依托上市公司科技创新优势,推动龙盛精细化工研究院、盾安环保装备研究院、万丰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转型为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加快打造“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年共有29项标准列入“浙江制造”标准制订计划,35家企业列入省重点培育名单。
四是加快引智聚才。
深入实施《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修订出台新版人才新政操作细则,推动人才政策兑现网上办、掌上办和人才事项一站式服务。
成功举办第八届“名士之乡”人才峰会,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浙江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加快推进。全面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专列活动,举行“活力绍兴·智引全球”系列对接会,今年上半年新引进落户国家和省级领军人才48人、绍兴“海内外英才计划”人才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9万人。着力加快人才柔性引进,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省级站15家、市级站家,签约建站院士97名,建站总数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五是深化湾区融合。
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省“四大”建设和杭绍甬同城化等战略机遇,大力实施融杭联甬接沪城市发展战略。
编制出台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绍兴行动计划,滨海新区列入省大湾区“四新区”重点培育平台。出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绍兴行动计划,加快共建同城交通网络、共构区域创新共同体、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共建一体化示范区。“杭州·绍兴周”活动签订各类合作协议40多项,合作资金规模逾亿元;“宁波·绍兴周”活动签订战略合作与社会事业类项目14项,全面加强优势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合作。
研究制定绍兴深度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长三角一体化·绍兴(上海)合作推介会,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8亿元。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开放型经济新政30条”,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成功举办中日韩“一带一路”工商大会、积极参展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六是推动集群提升。
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出台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意见、5G网络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规划,上半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台,陀曼智造轴承云、创博龙智袜业云等6个平台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电路小镇成功创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并列入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
加快打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中芯国际项目、越海百奥生物医药项目、安吉尔环境科技项目、东方山水二期(酷玩小镇)项目等4个重大项目被列入全省“五个千亿”投资工程引领性重大项目。
七是做优营商环境。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全过程提供“店小二”式服务。
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42条”意见,配套制定相应实施细则,构建“1+9”政策体系;设立规模达35亿元的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和10亿元的政策性担保资金,加大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上线运行绍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深入实施信用建设“X”工程,在全省率先贯通信用协同应用系统。
来源:产业和高技术发展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