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园区发展扫描

全文共计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来源

艾瑞咨询(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方茶云

目前,国家产业聚集多以园区形式呈现。现有园区种类较多,各产业呈聚集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新兴产业分类()》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可分为大数据、生物医药、数字创意、新能源、机器人和航空产业等。本文将从近期政策、产业市场发展、园区发展模式/路径、园区最近动态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扫描。

产业园区模式简介

我国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要素集群阶段-产业主导阶段-创新突破阶段-财富凝聚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转型,产业聚集类型也从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企业高端服务等产业。园区的功能更加复合,其与城市的发展关系也愈发紧密。

而在园区的运营模式上可分为五种:

园区的运营模式

传统模式

1.完全政府操控模式:政企一体,管委会直属管理运营。

2.新加坡裕廊模式:政企分开,国有平台公司运营管理,运作相对市场化。

3.二级开发运营模式:完全市场化操作,土地招拍挂,企业完全自主控制。

创新模式

1.由BOT向PPP过渡模式:政企合作,民营企业主导,类似特许经营权,更加市场化。

2.PPP模式:政企契约式合作,捆绑运营,收益共享。(PPP模式较为新颖,构成结构相对复杂,为读者清晰理解,列出以下PPP模式简示图,不同园区会有环节差异)

产业园区动态

根据前瞻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公布的新建/建成/拟建的产业园区超过个。其中华东地区以30、23、16的新建/建成/拟建的数量占绝对的领先地位,而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数量则较少。从产业园布局来看,基本集中在新兴战略产业及现代农业。

自年12月,全国公布新建(包括园区后期工程开工建设)高达61个,分布在全国的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浙江、广东、安徽、江西四省分别以10、9、7、5个新建产业园位列全国前四,其余地区则均在5个以下,尤其是海南、新疆、甘肃等地各只有1个;而全国公布建成/开园产业园区(包括园区分期工程)近50个,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湖南省以7个建成/开园产业园区数量居第一,广东、四川、重庆则均以5个的数量并列第二,其余省市在5个以下;全国公布的拟建的园区则达60个,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山东省以9个规划建设数量位第一,其次为安徽省6个,其余则在5个以下。

亮点产业

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市场增速保持20%以上,国家政策重点扶持

智能制造园区是指生产过程采取智能制造模式的园区,其以“园区+互联网”为理念,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相融合,对各项设施、服务进行升级。

国家政策对智能制造产业非常重视,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年11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指导意见》提出三大目标:到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在政策的支持下,产业发展良好,并保持较高的增速,是未来的明星产业之一。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年,我国中国智能制造产业规模已达亿元,并且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目前,智能制造产业聚集以长三角为核心区域,其优势在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发布、指引,长三角将加快形成集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例张江高科、苏州工业园均发展较好;珠三角地区占据控制系统优势,也初步显现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特征,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数控系统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半数份额。此外,珠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产业已在科技、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市场、产业配套能力和政策支撑等方面具备较为雄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市场规模预计破万亿,国家重视集群建设

从国家政策到地方政策来看,大数据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务院于年12月发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年)》,与工信部与年8月发布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年)》,均致力于扶持大数据产业。我国各省市地区近年来也纷纷响应中央号召,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规划,积极促进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

随着政府大数据深入应用与大数据相关立法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长、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块,产业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自年开始,保持近30%的增速高速增长,并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融合,市场规模预计在年将突破万亿元。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园呈现出三种发展路径:政府带头群策群力、打造上中下产业链、搭建产业联盟平台。

目前,从国家实验区层面来看,继贵州之后,京津冀等七个区域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七个试验区,包括一个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两个跨区域类综合试验区(京津冀、珠江三角洲),四个区域示范类综合试验区(上海市、河南省、重庆市、沉阳市),目的是为了积极引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板块”发展。

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中央网信办批复国家八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立后,各地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陆续设立大数据产业园区,截止到年底,全国已有个大数据从产业园。自年11月以来新建广西南宁的民化电商科技产业园等;建成/开园湖南长沙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拟建河南郑州的海康微视郑州科技园、辽宁沈抚新区的京东(辽宁)数字经济产业园等。

(本文节选自艾瑞咨询的《艾瑞:年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园区发展分析与扫描》)

◆贵州大数据何以风生水起?

◆遇上大数据,未来的建筑也会“说话”

◆图解

筑巢引凤:培育大数据人才的“贵州作为”

??“数据观”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向世界传达“中国数谷”魅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fz/35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