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李应博后疫情时代的新兴产业创新规律

扫码回看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经济受创。然而,线上零售、线上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协同设计却成为在疫情期间推动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终端消费方式,也成为应对疫情,恢复经济的主要切入点。数字经济更有希望为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重塑全球化活力提供巨大转机。如何深刻理解后疫情时代的特征、机遇和挑战?新兴产业在后疫情时代是否还有创新规律可循?如何认识新兴产业的未来趋势?如何有效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开放创新?8月23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李应博老师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干部教育中心与腾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数字经济公益直播讲堂,深入讲授科技创新规律和发展趋势,予人以深刻的启发。

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代的突破点

全球经济或将面临深度衰退,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地区经济,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举例来说,有研究预测,年航空客运量方能有望恢复到以前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上具有较高的嵌入性。疫情使得部分产业链断裂,中国必须要进行本地化建设或者是产业链的重构。数字经济为企业积极应对产业链断裂问题,寻求潜在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领域和发展空间。数字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供应链,对经济发展具有约超过40%的贡献。数字经济的增长率远超总体经济的增长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新兴产业的创新规律

后疫情时代,新兴产业的创新之道是从追求商业利益向追求公共利益转变。回归本质来看,产业是提供同质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集合,具有特定的生态,有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和良好的合作环境。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区分点在于,传统产业基于的是要素投入产出逻辑,是线性的,投入产出比是重要的评估指标。新兴产业则侧重于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和重大的发展需求这两个立足点,它要对经济社会的全局有重大的引领作用。战略新兴产业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知识密集;能源、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无论是技术、组织、业态、流程、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以催生新兴产业。而后疫情时代的新兴产业,首先,它的创新速度非常快;其次,它与全球经济呈现同步性的波动性,产业呈现更开放融合的趋势;另外,产业组织形态更加多样,边界更加开放,同时更多的上到了云端;最后,产业生态更加丰富,凸显出综合的解决方案,产业链上能够实现即时高效的互动。

新兴产业的周期规律和创新范式

新兴产业需要良好的创新制度、创新条件基础、以及遵循生命周期规律的优良创新轨迹,以实现产业间、政产间的充分协调,实现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增长的目标。

产业的发展需要考虑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不同特征。在导入期,可以尽可能地通过公共财政、风险投资、税收抵扣、PPP、孵化器等政策进行布局。在成长期,政策工具可以调整为政府采购的方式以培育市场,并配套有相应的人才政策、出口导向型的政策、产业示范等的政策。在成熟期,则要统筹考虑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社会需求、政府监管等层面,形成连贯有机的政策工具组合。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政策工具和商业逻辑的组合。

从创新范式的角度考量,第一种创新范式是熊彼特的创新范式,包括产品的创新、生产方法的创新、工艺流程的创新、开辟新市场的创新、新原料的创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等。第二个创新范式则为技术经济的范式,强调技术和经济的协同互动。新兴产业最开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时候,更依循于渐进式的创新,但当有了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的时候,则可以尝试发展颠覆式的创新。尤其是当产业形态不断演变,形成创新群的时候,产业形态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即形成经济范式的变革。

新兴产业创新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下一期,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政策专家王融老师将于8月30日带来以“从数据保护政策看技术与制度的互动式进步”为主题的讲座,期待您的到来!

“干部培训公益年计划”系列课程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干部教育中心出品。“明德为公,智达行果-公益数字经济直播讲堂”联合腾讯研究院于7月5日至12月每周日上午10点-11点30同一时间通过学习强国、央视频、光明网、中国科技网、腾讯新闻、腾讯云大学、腾讯企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x/36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