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丨邓小平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树立“五度”思维

打造全球顶级智库

邓小平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

东北是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建设起来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从年至年间,邓小平曾多次到东北视察,并适时地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问题,做出许多重要指示,对东北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身兼数职的邓小平工作日理万机,但对东北的工业建设却时刻挂在心上。年11月4日-13日他首次来到辽宁。11月5日,在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的诞生地——大连造船厂机械车间,邓小平看到工人们正在造大船,感到很欣慰。他鼓励造船工人,要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不但要造万吨轮,而且要造军舰,要使中国的造船工业尽快发展起来。

鞍钢是全国第一大钢铁企业,当时钢产量居全国首位。年11月8日,邓小平视察鞍钢,他对鞍钢负责同志说:“国家确立‘一五’计划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基本上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工业基地的新建设。希望你们多搞一些钢。你们多搞一点,不单是多出一点钢的问题,这对全国是个鼓舞。”

沈阳的军工企业发展很快,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1月13日,邓小平来到沈阳某军工厂视察。他说,为了建设强大的空军,我们要有自己的航空工业,而且是现代化的航空工业。年,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战斗机在沈阳诞生。

年9月,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端,邓小平第三次到辽宁视察,在视察中他指出:“东北对全国所负担的任务很重,不管工业、农业,辽宁都应比别的地方更好。”在邓小平的亲切鼓励下,东北工业建设蒸蒸日上,东北广大产业工人鼓足干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各项生产指标突飞猛进。

但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特别是“大跃进”运动中所出现的片面追求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使工业生产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邓小平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的苗头。在年1月26日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他指出:“工矿企业在生产方面,同样还要提出加强经营管理,经济核算,责任制。规章制度,只能废除那些必须废除的,不能统统否定规章制度。”邓小平竭力倡导整顿国营工业企业,呼唤工业管理条例的产生。

年7月14日-20日,为指导制定《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邓小平亲自率领调查组到东北就工业企业、城市工作和人民生活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调查期间他明确提出,工业要定员定额管理,实行集体领导和责任制,要制定技术政策、工资政策。这些问题解决了企业才好管理。要恢复名牌产品,先恢复后发展。经过几次的东北之行,通过对各种企业的调查研究,邓小平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各项情况了如指掌。年7月26日,邓小平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汇报了东北工业情况,提出了调整工业,整顿企业的意见,并具体部署由薄一波负责《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起草小组的领导工作。力求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同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庐山开幕。《工业七十条(草案)》提交会议讨论,并正式通过。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章程,是在对当时东北工业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大跃进以后,用于克乱求治,整顿工业企业的一个重要文件,它的颁发试行,对于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恢复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正常的生产秩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国时,视察了东北三省。这次北方之行,可谓是邓小平打破党内长期“左”倾僵化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9月16日,邓小平在长春听取了中共吉林省委工作汇报后,指出:“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事实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

邓小平的北方之行,不仅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整把握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年9月13日,邓小平在接见本溪市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时结合国企改造问题,他说,不要骄傲自满,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比如我们有的企业太脏,管理不好。而日本的企业则管理得好,日本有的资本家首先抓卫生,第二抓安全。你那个地方干净,证明你那个企业管理得不错。邓小平强调要通过制度改革,实行责任制,加强干部考核制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9月15日,邓小平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的工作汇报时指出:“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一件事人多了,转圈子。”他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的思想。

9月18日,在鞍钢,邓小平集中谈了国企改造问题,他说,许多工作从现在起就要着手,要花时间培养人才,以迎接企业改造。要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上都来个大革命,增加职工收入也是个革命。他还特别强调引进技术,第一要学会,第二要创新。要以现代世界上先进技术作为我们的起点。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在企业改革中一定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他说:“要加大地方的权力,特别是企业的权力,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比如大庆,它引进的工厂,从头至尾应该由大庆自己负责。派人考察,签订合同,每件技术怎么引进,都应该由大庆这个企业负责。本来经过党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圈子,定不下来,拖了一年。”“上层建筑同我们现在的基础不适应,水平太低。必须懂得这一点,懂得这一点就有希望。凡是老企业要逐步改造,首先要把上层建筑改造好。”

(转载自《中国档案报》有删节)

长按识别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以下简称“冶金规划院”)于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国家唯一专门从事钢铁工业发展规划及战略研究的全国首批甲级工程咨询机构,国标委冶金行业唯一“冶金标准化咨询服务事务所培育试点”。经过近50年的发展,冶金规划院已经发展成为政府机构的参谋部、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规划的智囊团。

多年来,冶金规划院完成了数千个政府专题研究、行业和企业规划、技术咨询等项目,其中完成了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原冶金工业部、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工信部、国家环保部、国家商务部等部委大批重大专题研究,全程参与了国家钢铁产业“五五”至“十三五”发展规划、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编制工作,为国家出台和解读钢铁行业发展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为各级政府编制完成了钢铁产业联合重组规划、钢铁产业及上下游产业聚集区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凭借高水平的优质服务在山东省、河北省等省钢铁产业调整调整规划中贡献突出,获得各级政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完成了数百家钢铁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大中型钢铁企业多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企业钢铁结构调整规划、联合重组和产业布局规划、搬迁规划、循环经济规划、总图物流规划、节能减排规划、环保提升规划、铁矿资源开发规划、“走出去”资源开发和钢铁发展规划;钢材市场和钢铁物流园区规划等规划咨询项目,为各类钢铁企业全产业链规划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工程咨询和管理咨询高端服务。

面向未来,冶金规划院践行“一体两翼大平台”的发展战略,即以“规划咨询”为主体,以“标准引领”、“智能升级”为两翼,以充分发挥平台效益,努力打造全球冶金领域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最受尊敬的顶级智库,为广大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优质服务。

权威规划咨询机构

权威资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成立于年,是国家级行业规划研究和工程咨询事业单位,国家首批甲级工程咨询单位。出色业绩:完成多个项目;服务多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余家国内冶金企业,50多个国际企业。人才雄厚:90%员工具有硕士、博士学位,70%具备高级技术职称,5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冶金规划院助力企业

抢占十四五发展先机

冶金规划院在“十三五”末期为帮助企业抢占发展先机,协助沙钢、一重集团、荣程集团等钢铁企业编制“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助企业

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伴随钢铁行业进入发展新常态,冶金规划院特别开展了绿色发展规划、企业环保诊断、“一带一路”和钢铁企业“走出去”规划研究、产品深加工规划研究、多元产业发展规划、企业降本增效规划研究、物流优化、管理提升、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和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优化等新的业务领域,协助众多钢铁企业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实现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标准化建设助企业

高质量发展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领域重要的支撑机构,是国标委批复成立的冶金标准化咨询服务事务所培育试点单位。院内下设标准化研究中心专职开展标准化相关工作,国家标准层面,承担了TC20/冶金能源基础与管理、TC/冶金环境管理、TC/冶金环保产业、TC/钢铁节水、TC/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以及TC/钢铁物流6个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和秘书处工作;行业标准层面,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行业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团体标准层面,承担了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等多个团体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中国特钢企业协会是国家级团体标准试点,多项团标列为工信部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可提供全方位、成体系的标准化咨询服务。

冶金规划院组织机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x/36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