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领域,产业上市融资环境也随之不断改善,在两方面合力的吸引下,年二季度以来,一大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新兴产业公司正在谋求私有化和退市,预转回中国A股上市,海外上市新兴产业企业回归的潮流正在形成。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社会共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正处红利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政策风口期。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以来,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不断涌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目前,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肩负着稳增长、调结构的历史使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热点领域培育和发展的政策正在不断发酵,“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将刺激战略性新兴产业热点领域快速发展,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概股中有大量新兴产业企业,符合政策重点支持导向。数据显示,在境外上市的新兴产业企业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其中基于“互联网+”中概股企业的市值超过6千亿美元,中概股企业回归显然也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到现阶段发展红利。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获得资本市场青睐。年以来,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局面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1-6月27个典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6万亿,同比增长10.3%,利润达到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达到17.8%,从规模增长和企业效益看均远好于宏观经济整体。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同样优秀,普遍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估值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据国家信息中心对股市的监测数据显示,年7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股价较年年初平均涨幅高达.2%,高于同期上市公司总体.5%的涨幅;7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4.8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23.9%,较年年初提升3.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享受了超高溢价,7月末A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企业平均市盈率近倍,乐视网市值为在美国上市的优酷土豆的4.5倍,暴风科技市值则为迅雷的5.4倍。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的高估值水平吸引了一批海外上市企业回到国内上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上市的家中概股企业中有多达29家企业具有回归国内上市意愿,占比达15.3%,其中有包括奇虎、药明康德、中星微电子、中国手游、久邦数码等在内的2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概股企业具有回归国内上市意愿,占到美国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概股企业的21.9%。
二、融资环境不断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获得新助力。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多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环境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尤其是VIE结构限制放宽(VIE结构也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业务实体就是上市实体的VIEs。)、战略新兴板推出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加上国内市场定价能力的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融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VIE企业境内上市限制放宽将为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我国大量新兴产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在架构上采取的是VIE结构,这主要是为了规避我国电信法规禁止外商介入电信运营和电信增值服务的相关规定,但同时VIE企业境内上市受到诸多限制。据路透社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有50%左右的企业使用VIE结构。如今,国家正在放宽特殊股权结构类企业在境内上市限制,推动VIE结构企业在国内上市,例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要求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工信部发布公告宣布在上海自贸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电子商务外资股权比例的要求将彻底取消,电商类中概股可以不必拆除VIE架构直接在国内上市。
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提供重要的平台。根据上交所的安排,未来将专门推出战略新兴板,聚焦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重点服务于已跨越了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了更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战略新兴板将有差异化制度安排,为尚未实现盈利或者股权架构及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特殊性的公司预留上市空间,这也意味着战略新兴板为更多新兴产业企业上市建立了通道。
上市定价能力提升促使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选择在国内上市。过去,大量还处于前期亏损阶段的互联网企业无法获得A股市场的支持,只能选择境外上市,而诸如光伏等企业,当时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发展前景同样不被国内资本市场看好,因此无法获得合理的定价,选择估值更高的境外市场成为他们的首选。近年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国内市场对于新兴产业企业的接受程度正在提升,市场对于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具有了更加成熟、合理的定价能力,定价机制更多考虑长期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而不仅仅重点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