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自主创新央企引领交通新兴产业布局

潇潇:90后,媒体工作者,有着一颗敏感善良正义的心。希望写的文字有人喜欢,希望更好地感悟生活。如果你来了,我会讲故事给你听。

9月22日,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青岛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表示,当前青岛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希望双方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战略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而对于央企在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布局,上述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仅在交通运输领域内的央企布局就一直没有停歇。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引擎和必由之路。

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我国希求通过多年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以及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对此,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对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

杨建国认为,央企在新兴产业方面发展有着独到优势,无论是战略布局、资金、人才等等。以物流企业为例,其发展能够有效的增进央企“走出去”的战略和提速海外并购的不乏,这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杨建国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随着“创新”产业发展逐渐成为主调,央企也在不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布局甚至是改革,整体向好,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不容回避。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遭到了一定的遏制,而从产业发展模式的内部来看,部分以拉动投资、创造GDP为目的政府新兴产业,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等问题。

在谈到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时,杨建国表示,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要秉承着实际的角度出发。这其中,“集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策略。以产业园集聚的方式出发,拒绝单打独斗,将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链,形成了清晰又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布局要抓紧政策红利

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战略性性产业的布局中,常年受于体制、环境等限制的央企,转变人的思维,打破相互之间的壁垒,用多重的合作模式去探索出路,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必由之路。毕竟产业物流等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是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央企在战略新兴产业上的布局一定要顺应政策导向,承接政策红利。而对于交通运输类央企来说,最应该贴近的就是“一带一路”。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正在研究,“一带一路”除了传统的往西和往东这两个方向之外,还应该争取从中巴、中印个方向寻找突破口。实际上,不管是中巴还是中印,都是在强调一件事,就是“一带一路”走出去另外一个方向的重要性。首先,如果在印度、巴基斯塔有了一个面对全球的港口,再和中亚地区的铁路连接起来,那个时候,中国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区位差距一下就改变了。

有观点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与印度的世纪,2个人口最大国家的战略性牵手,世界的眼光都聚焦这里,。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需求不振的情况下,中印两国本身巨大的市场,以及产业的互补性,能带来广阔的合作空间。数据显示,在不久的将来中印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亿美元,两国人员往来达到万人次,双向投资达到亿美元。

上述人士表示,“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不仅仅是要寻找新出路,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更是要交通运输类央企在战略新兴产业布局时的重点。比如重庆开通了“渝兴欧”,“渝兴欧”做到从重庆发车,一路到意大利、荷兰,建成之后它的运输成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还要少,其中时间节省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成本也要减少30%左右,这就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红利。”

中国铁建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早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年,中国铁建就开始筹划成立一个子公司,专门配合“一带一路”的铁路项目。“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想法的。”他补充道,“目前最主要还是在高铁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出口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主体间应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相关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央企要认识到掌握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要性,要越来越认识到产业链配套环节对于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意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尤其是海运、铁路、航天这些大型央企,他们是中国“走出去”的“咽喉”,是向外输出的“血管”。企业要看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和对企业自身的重要性,这一伟大战略是可以将企业带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的。

调整思维关键在创新

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高铁、航空、航天发展俨然已经是国际一流,但更多的央企,在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央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例如在国际标准和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影响力还比较小。甚至有些组织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也是很多央企普遍面临的问题。

相关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这是央企、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不可阻挡的国家大事。在当前所有企业都在考虑、发展创新之时,作为央企,更应起到带头、带动作用。央企要承担的,不仅仅是对内,更是对外,作为我国“拿的出去”的“国字号”企业,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那么简单。

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这些问题,央企首先要从自身上下功夫。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不是产品而是思维。

杨建国建议,布局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央企也要用“集聚”的眼观和力量去应对当前国际的经济形势,在自我思路创新的前提下,更加抱团的去抓住“一带一路”的机会。

杨建国表示,以河南省为例,最近10年,产业集聚区建设深刻改变着河南,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和平台,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过去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和叠加取得产业规模效应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河南产业集聚区入驻的企业,则侧重企业的关联性和产业链的粘合度,突出产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以产促城,先扶植产业,再城建扩张,实现了产城一体的良性互动发展。郑州航空港只所以能在短短数年里实现数十万人的集聚,而在集聚过程中,无数的机会迸发出来。再比如贵州省某企业通过互联网,把全国30多万货主和多万货车司机相连接,打造覆盖全国的公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将货车的空驶率降低6%,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杨建国表示,未来,随着“互联网+”、“双创”深入贯彻落实,在创新驱动和集聚效应助力之下,央企们一定会进入一个更加高速高质的发展强大之路。

文字是灵魂的逆光









































白癜风治疗医院
专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y/7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