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中国现代新兴版画发展的影响

鲁迅对中国现代新兴版画发展的影响

陈雷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在美术方面也颇具成就,他对美术的关切、对新兴木刻的领导、对有关美术活动的支持以及他的美术思想,使他在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鲁迅的指导下,版画发展并成为抗战利器。《春风吹又生》木刻,*cm

鲁迅是现代革命文艺理论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版画理论的奠基者。鲁迅虽没有版画理论巨著,但在他写给数十位青年木刻家的数百封信函中,在他为各种木刻图册撰写的序跋中,在他许多论及木刻的短文中,却对木刻艺术发表了许多富有理论性和指导性的灼见。其理论可概括为:版画为人民服务、以人物为中心、作品通俗易懂、技巧要过硬、遗产要继承、追求民族性。《青山依旧在》木刻,*cm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始终关联着现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动荡的命运,版画艺术作为一个新的画种正是在这种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里逐步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更具战斗力的革命武器。《风景》木刻,60*cm

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第一次国共合作路线,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从此,白色恐怖笼罩大地,国民党以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对付革命人民和革命力量,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反军事围剿和以鲁迅为旗手、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有了》木刻,*cm

年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妄想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人民大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这是一个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日益上升的时代,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就诞生在这样一个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而又尖锐剧烈的时代。

《顽强生命》木刻,60*cm

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是整个左翼文艺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左联和左翼美联的成立对于推动各种木刻社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革命的号角”和“时代的战鼓”的新兴木刻艺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也就注定要经受严酷的考验。抗战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观念,许多木刻家在抗日救亡的过程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使许多艺术家在内的所有的爱国人士都意识到:新兴木刻“今日已成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一种有力的武器了”[1]。

《双兔傍地》木刻,60*cm

鲁迅在考察了中外美术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木刻是革命的艺术,倡导它“乃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要求”,是人民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2]。鲁迅大量介绍欧洲版画,复印我国古代木刻遗产,主办“木刻讲习会”,扶植众多木刻社团,指导大批青年进行木刻创作,并创立现代版画理论,积极推动新兴木刻运动,正因为这样,鲁迅便成为我国木刻运动的奠基人。

《戏如人生》木刻,60*cm

中国新兴木刻于年兴起,开始以组织木刻团的形式培养人才,开始创作,我国现代版画史上的第一个社团是年5月从“西湖一八艺社”分化出来的“一八艺社”,后来,胡一川、力扬、汪占辉、卢鸿基等纷纷加入,年秋,胡一川率先创作木刻,年春,陈广、陈铁耕、于海等转赴上海,与进步青年江丰、黄山定、钟步清等发起成立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年6月,杭州一八艺社派胡一川等把作品带往上海,在鲁迅的关怀和支持下,举办了“一八艺社年习作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首次出现木刻作品。《人生如戏》木刻,60*cm

汪占辉的《纪念五死者》和胡一川的《饥民》、《流离》都出现在这次展览会上,这虽然不是一个木刻展览,但确实是第一个有木刻参展的美术展览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这些作品面向现实,面向人民,面向革命,与资产阶级的“为艺术而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鲁迅在上海成立了“木刻讲习会”,木刻知识和木刻技法开始普及,为中国新兴版画的发展,培养了骨干,播下了火种,揭开了序幕。《释》木刻、80*40cm

在“木刻讲习会”结束以后,现代木刻研究会、上海木刻研究会、春地画会、野风画会、野穗木刻社等社团如雨后春笋,尽管此时处于白色恐怖和我党“左倾”冒进时期,但还是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年,由于全国抗战形式的严峻,木刻向全方位扩散,中心逐步向平津地区转移,北平木刻研究会的骨干们,以其坚韧的毅力,点燃了北方版画运动的火把继续奋斗,以他们的作品抨击黑暗、战取光明,并且出色地发动和组织了首届全国木刻联合巡回展览,将北方乃至全国的版画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一山一水一圣人》木刻,*50cm

他们效仿鲁迅开办木刻讲习会讲学的做法,每到一地,都举行系列木刻讲座,为我国新兴木刻运动树立了重视人才培养的光荣范例;利用版画可以复制的特点,开创了以版画巡回展览来扩大其宣传效益和战斗影响力的优良传统。

年冬,鲁迅从版画家李桦的来信中得知他主持现代版画会、从事木刻运动的时候,兴奋的说:“我深切希望先生们的团体,成为支柱和发展版画之中心”[3],鲁迅不仅一手扶持广州现代版画会,还一手扶持平津木刻研究会,使两者南北呼应,有力的推动着新兴木刻版画的发展。年7月5日至10日,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首先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展出,展品有单幅木刻幅,连环木刻幅。这不但是木刻青年们向自己的导师鲁迅所作的两次成功的汇报,而且也是他们以艺术的战绩来挫败国民党反文化“围剿”的两次巨大的胜利。年上海木刻作者协会与广州现代版画会联合发起“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展览未能如期举行。后期,随着抗战形势的严峻.我国木刻运动的中心队伍将由沿海转向内地,将由城市深入农村、深入部队,木刻运动将和人民大众进一步相结合,内容和形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木刻艺术将在时代风暴的锻铸下,步向一个光挥灿烂的新阶段。门神之那时花儿开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产物”,艺术始终跟随者人的观念在转变。中国人民有着自身特有的文化根基和思维模式,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版画艺术只有植根于我国特有时代特征和民族文化才能良好的发展和传承。

20世纪40年代,随着抗战进入全面高潮,版画的创作也呈现繁荣的景象,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正式成立,在经过日军的对武汉的轰炸和年国民党的“皖南事变”以后,协会被迫向西部大后方转移。陪都重庆正式成为版画交流的重要地点,年1月3日,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成立,到会的木刻工作者20余人,推举王琦、丁正献、刘铁华、罗颂清、邵恒秋为常务理事,“木研会”除了开办木刻函授班、培养木刻新人等工作以外,最具影响的措施是举办版画展。年的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更是盛况空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木刻艺术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带有很强的辐射性,这种辐射性表现为延安“鲁艺”对各抗日根据地版画运动的有力推动。同时,延安木刻经常出现在国内和国外的各种展览和报刊上。鲁艺木刻工作团的战斗经验启示我们:要找到真正的创作源泉,木刻艺术家必须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木刻艺术必须坚持为群众服务;要实现木刻的大众化和风格的民族化,木刻创作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木刻版画才能保持活力,富有战斗性。门神之快马扬鞭

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是经过不断的斗争与磨练才茁壮成长起来的,是在严峻的抗战形势下和四处漂移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这使木刻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与提高。解放后,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成立和全国五届版画展的举行,使版画艺术在解放初期又大放异彩,最关键的是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成规,套色版画逐渐增多,改变了我国版画一直以黑白版画为主的局面。新兴木刻版画在当代更加形成了多格局多风格的画种,众多的美术院校培育出更多的版画人才,有更多的版画理论出现,如今,版画大多反映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在电视电影等大众艺术的冲击下,版画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底蕴和风格,不停地寻求创新之路。门神之兵来将挡

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木刻作品,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木刻家,同时还产生了大批的木刻爱好者和观众,这些都不能不归功于鲁迅先生的正确指导和精深的美术史论水平。

注释:

[1]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抗战时期大后方美术研究》[M]P重庆,重庆出版社,0年.

[2]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年,第8页,第32页.

[3]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年,第32页.

参考文献:

[1]谢春.鲁迅与近代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J].中国美术馆,8,(10).

[2]艾生.解放区的木刻运动——兼述延安青年黑白木刻活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

[3]汪洋.时代的产儿——浅议中国新兴木刻的历史价值[J].艺术探索,6,(02).

[4]周爱民.走向生活、走向传统的版画艺术——从延安木刻运动谈起[J].艺术评论,,(07).

[5]周爱民.革命的号角:从新兴木刻到延安美术[J].荣宝斋,,(10).

[6]谢春.抗战时期关于中国新兴木刻“民族形式”的讨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9,(03).

[7]江丰.回忆延安木刻运动[J].美术研究,,(02).

[8]李桦.抗日战争时期国統区的木刻运动史料[J].美术研究,,(03).

作者简介:

陈雷,男,年3月,山东潍坊,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国版画数据库投稿邮箱:zgbhywh

vip.sina.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有好的治疗方法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y/13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