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首届“全球智库峰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智库群和大力发展以“智谷”为模式的智库产业园区。
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提出“储备性政策”的理念,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超前研究和拟定可供选择的政策。同年7月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智库发展报告课题组长于今教授指出:“中国智库建设应形成政府统筹、专业集成、多层合作、分工协作的系统性构架,智库建设应逐渐从“分散式的随机性组织”向“以智库基地或产业园为平台的,以目标为导向的有组织模式”转变,‘百家争鸣’局面在新时期将以“智库群”和“智谷”、“智库产业”的形态出现,这些群体之间既具有区域性特征,也具有专业类组合特征。”
于今认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参与区域竞争、区域分工的关键和核心,而软实力和硬实力构成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硬实力与软实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但硬实力容易模仿、复制,往往出现同质化和快速超越,难以持续。比如,中国区域经济“多轮驱动”的新格局正在成形,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何更好地应对新时期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城镇化战略实施等重大挑战,以智库前瞻性政策储备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为源动力的智库产业极有可能代替传统工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新亮点与重要方向。智库产业将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的核心主题。”
于今表示,智库产业园旨在提出并构建中国特色智库和智库群以及智库产业业态,作为智库产业的孵化器以及统筹区域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以地域特有优势,提升并发展相应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国智库产业集群园区建设情况
年11月,国内第一个以“智谷”命名的东北智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东北)智库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在沈阳签署。年6月21日,“沈阳·中国智谷”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市辽宁大厦举行,从沈阳市浑南区产业基础、人才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向出席会议的北京市各界代表全面推介“沈阳·中国智谷”。
年11月,“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启动,现场签署了《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课题规划协议》、《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和《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协议》。
年,青岛市市北区将智库产业集群作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生长力的六大创新产业支点之一,制定了智库集群规划,着力打造一楼(智库大厦)、一库(高端人才库)、一平台(新型智库集群网上成果交易平台)的智库产业蓝图。
年2月7日,西南智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重庆在重庆市南岸区正式揭牌。中国智谷·重庆依托南岸江南新城,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南岸区以中国智谷·重庆建设为契机,聚焦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三个方向,聚力打造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引育并重、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产业人才生态圈,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智能运营平台集聚区和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致力筑造中国智能产业人才之城。
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政府宣布启动建设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南京”,大力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全力打造和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本期编稿:刘一诺)
沈阳·中国智谷
在沈阳·中国智谷汇聚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些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图为东软医疗生产线。
“智谷的概念不仅指智能制造、高新产业,还需要引进众多科技研发机构,更需要产业高端人才。”王一兵表示,浑南将以“智能”“智力”“智造”为核心,以“中国智谷”为平台,把浑南建设成为中国智能产业聚集地和东北亚智力资源密集区。
年,浑南区共有实名制项目个,列入市级亿元以上项目个。一季度浑南区实现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50个;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同比增长.6%,总量全市第一;引进到位内资20.48亿元,同比增长44.3%;签约投资万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6个,已落地11个,转化率68.8%,总量全市第二,转化率全市第一,实现首季“开门红”。
建设沈阳·中国智谷是浑南区结合多重战略机遇,为沈阳振兴发展打出的一张“王牌”。日前,记者对“中国智谷”的建设情况进行探访,四大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规模快速提升,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浑南新展区惊艳亮相,投资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首季50个重大项目强势破土,也正体现了“中国智谷”通过产城融合散发魅力,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产业魅力
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引领新经济潮头
可以说,沈阳·中国智谷引领着东北发展新经济的潮头,她以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电子商务四大千亿产业集群为“骨架”,为辽宁乃至东北振兴提供支撑,挺起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脊梁。
目前,“中国智谷”四大产业集群及龙头企业规模快速提升,平台类、园区类业态开始形成。机器人、IC装备、民用航空等产业产值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新松智慧产业园建成投产,东北最大的区域超算中心建成运营,机器人智能城、史太白工业园、眼产业基地、东软数字医疗产业园、民用航空产业园、沈阳国际设计谷等一批重点园区推进建设。成大生物成为全球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商。国家眼基因库正式落户浑南。诺康止血药、东软螺旋CT、兴齐眼药等医药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沈飞民机、沈飞国际已具备民机大部段和航空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维修能力。引进京东、SAP等电商企业余户,电商年交易额突破亿元。汽车零部件、现代建筑、新材料产业相继兴起。
去年以来,浑南一批优秀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厚积薄发,迈入快速发展期。3月23日,“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在北京发布,来自浑南的智慧医疗创新企业蓝卡健康成为东北地区首家上榜企业。今年一季度,浑南区IC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0%;诺康生物、东软医疗、新松机器人等企业订单大幅增长,涨幅分别达到79.9%、48%、11.8%。
城市魅力
“品质沈阳”新展区基础设施最完善
一个区域的魅力,离不开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只有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才能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活力循环。
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宜养宜医是浑南的靓丽标签,更是把浑南建设成为“中国智谷”的优势所在。沈阳·中国智谷双创街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雄安新区、青岛、成都等地成功打造了11条双创街区,并且连续考察了东北多个城市城区的资源优势,但最终还是把目光落在了“中国智谷”。这条东北唯一的创新创业街区所看重的正是奥体核心区极佳的地理位置、优质的商业配套以及“中国智谷”高度集聚的创新资源。
年初,沈阳市提出打造“四个中心”的奋斗目标,而浑南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在建设‘四个中心’特别是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中当好主力、作好示范。4月14日,记者在浑南区了解到,沈阳市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浑南新展区目前共有投资项目62个,计划总投资.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亿元。
本次沈阳市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浑南新展区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月星集团沈阳环球港项目将建设过街天桥、炫影摩天轮、地下时光隧道及英伦观光火车,并将各地块串联贯通、有机结合,将展现极具人文体验感的世界风情;沈阳全运万达广场项目主要建设商业中心、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国际影城等商业综合体,将成为大浑南“高品质”生活区的第一个大型商业配套项目;泰康医养社区“沈园”项目包含医养结合养老社区、以医养结合养老社区为基地构建医养产业网络体系、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等,进而形成世界级标准医养活力社区……
“这个‘新展区’,将成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最完善,高新产业资源最集聚的地区,相信这里能成为东北地区最有品质的公共服务中心。”浑南区常务副区长裴希岩说。
区域内计划新增高中3所,国际学校一所,共形成初中8所,小学14所幼儿园58所;规划新增商务中心1处、商业中心1处、生活邻里中心5处、产业服务中心4处;社区级规划商业内街共95处;医院12座、区级卫生设施8处、卫生服务站16处、区级养老院2所,居住区养老机构29家,实现医疗、养老设施%全覆盖。
环境魅力
定制化+服务打造东北最优投资环境
年伊始,沈阳市委对浑南提出率先建设创新创业高地、率先建设高品质新城区、率先建设高品位的发展环境的“三个率先”要求,以及高起点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发展环境、打造品质沈阳新展区,高标准抓好队伍建设、展现大干实干新风貌的“三高三新”要求,进一步聚焦“五区四集群”和“中国智谷”,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砥砺奋发。
浑南区精准落实沈阳市各项战略部署,勇于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全力实现“三个率先”,把浑南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多项国家级政策叠加区域,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窗口,打造成为东北地区行政效能最高、投资条件最好、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项目为王”,是浑南建设全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浑南区针对投资项目审批中的难点问题,建立“一册、一表、一平台、一个群、一支团队、一套机制”的六个一工作体系,实施“进程可控,全程帮办,限期办结”的“定制化+服务”,投资项目审批进程缩短2个月。同时,进一步加大全员抓项目工作力度,强化各产业园招商队伍建设,成立招商公司,探索社会化招商模式;以优化服务为根本,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健全重点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制,做好做实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以完备要素为保障,建立项目两级调度制度,政府主要领导每半月调度、主管领导每周调度,集中解决基础设施配套、土地房屋征收等问题,做细做牢项目建设的综合保障。
创新魅力
高企力争达到家
建设东北亚科创中心
“一个区域的发展质量,不光要看能集聚几家龙头企业,更重要的是在于区域内能否培育出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沈阳国际软件园董事长赵久宏说,让人欣喜的是,“中国智谷”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具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就是未来的“小新松”“小东软’。诞生、成长于浑南的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蓝卡健康负责人于浩波认为,蓝卡健康能有今天的成绩,说明“中国智谷”这片土壤是能够产生“独角兽”。
目前,浑南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家,占全市高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到年末力争达到家。浑南区已制定实施“初创-瞪羚-独角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潜力、发展后劲的创新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形成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梯队格局,进而构建中国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目前,全区已建成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9个,孵化面积达到余万平方米,中关村“中国智谷”双创街等重大项目即将面世。
在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现场,先进制导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水下机器人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大厦等拔地而起,这个创新园区将是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集“科学研究、工程应用、评估检测、标准制定”四位一体的新型国立科研机构。
从立项到项目破土动工,毅昌国际设计谷仅花费67天,将于今年11月投入使用,构建沈阳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沈阳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智能孵化基地、设计创客空间等,进而成为东北的“创意之都,创新之城”。
高新产业项目的爆发力和成长性,成为浑南区实现项目“开门红”的强劲动力与重要保障。年,浑南区实名制项目中有50%是新建项目,新建项目中60%是新兴产业项目。近年来,浑南区放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效应,铺展“中国智谷”的发展蓝图,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产业中心、东北亚最具吸引力的智力人才中心、领跑区域爆发式增长的创新创业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