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在合肥,提到新型显示产业,很多人脑海当中就会出现“京东方”这三个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肥京东方已经成为这个产业的代名词。经过多年的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新型显示产业已经成为合肥耀眼的“产业地标”,一条“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在“链长制”的加持下,全市的新型显示产业正在聚焦显示领域未来技术方向,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向着下一个更高的目标乘风破浪。
产业集聚
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结缘
最近这些年,在合肥有两件事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一件是中国科大从外地搬迁而来,另外一件则是京东方落地合肥。而提到京东方与合肥的缘分,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那个时候,合肥虽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不过,在家电产业,合肥已经开始萌芽露尖。依靠荣事达、美菱、天鹅等多个本土知名家电品牌,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当时,由于生产技术上的原因,国内32英寸及以上尺寸的平板液晶显示面板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缺屏之痛”一直困扰着整个家电行业,合肥也不例外。
转机出现在年。当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在经过细致严谨的论证和研判后,将目标瞄准培育发展新型显示产业,谋划上马产业核心环节的面板生产项目,积极与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洽谈合作。
年4月,京东方合肥6代线开工建设。此后,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扬帆起航,让国产彩电第一次用上国产显示面板,中国企业更是凭着国际一流的自主核心技术,站在与三星、夏普等国际巨头同一级别的自主创新平台上。
年2月,京东方8.5代TFT-LCD生产线在合肥实现量产,这是中国大陆首条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实现了我国在半导体显示产业上的领先布局。年3月,京东方10.5代线正式量产,开创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新里程。
京东方,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开篇之作。“无中生有”的精彩篇章揭开之后,如今12年时间,随着合肥京东方成长、发展、壮大,引领技术潮流,这里已经成为合肥引以为傲的产业地标。
“疫情之下,线上经济的兴起,为合肥京东方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京东方合肥区域总经理李宾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教育平板、笔记本电脑和桌面显示器的出货量相比于去年同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各条生产线目前都是满产满销,产品也是持续供不应求,这种增长态势会一直保持到明年上半年。”
作为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龙头企业,下一步,合肥京东方还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的研究攻关,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合肥福纳科技的产品与市场上一些同类产品进行比对。
合肥跃上全球AMOLED最高水平线
在合肥京东方的隔壁,有一座占地亩的新型显示产业“超级工厂”,这里是维信诺(合肥)。12月7日上午,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正式点亮,吸引了无数新型显示从业者的目光。凭借自主创新这一王牌,合肥也跃上全球AMOLED的最高水平线。
作为安徽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维信诺(合肥)G6全柔AMOLED生产线于年12月27日启动建设,之后企业克服了疫情、汛情等难题,历经24个月如期点亮。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定位高端市场的产线,达产后月产能将达3万大片,终端产品以手机显示为主,涵盖手表和腕机等穿戴设备,未来还将朝着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尺寸方向发展。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维信诺在合肥产线上布局了最前沿的技术,包括低功耗变频技术和屏下摄像技术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光致量子点材料实现国产化。
对于合肥而言,12年间,TFT-LCD和AMOLED两大新型显示主流技术都在这里布局,不仅奠定了合肥在中国显示领域的重要地位,更让合肥成为中国显示产业实现“由弱到强”发展的重要见证。
同时,以维信诺(合肥)项目为着力点,通过维信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形成合肥新型显示产业与三大重要区域的协同发展,推动合肥在新型显示产业版图上从区域地标向国内地标,未来更向着国际地标前进的步伐。
合肥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产业要想持续发展,格局很关键,如果仅仅是对着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显然是大忌。如今,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格局如何?合肥市在这个大格局中,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次?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分析,当前,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共同形成了新型显示产业“三国四地”的产业格局。年的销售额在全球占比分别为38.4%、39.0%、16.6%和6.1%。
目前,在玻璃基板、掩膜版、光刻胶、OLED发光材料、蒸镀设备及偏光片原材料等领域,日本的竞争实力强,把控着上游装备和材料核心环节。韩国则是显示产业的主导国家,近年以OLED技术作为保持领先地位的选择,抢先布局新兴技术,同步逐渐降低TFT-LCD产能。
合肥福纳科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产品的研发生产。
中国台湾地区深耕TFT-LCD领域,但投资后劲不足,近10年来仅新增1条高世代液晶产线,且没有任何新建OLED量产产线,将发展重心转向了MicroLED。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陆现已成为TFT-LCD面板供应全球的主要产地,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上游材料国产化率仅50%左右,装备国产化率10%左右,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