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新兴产业
6月29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年)》。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摆上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新兴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会议强调,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方面工作,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一项一项推进,一环一环紧抓,引导支持地方进一步挖掘特色资源,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主体,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形成发展乡村产业工作合力,创新发展,攻坚克难,形成新的工作格局和推进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45.45元比昨天上涨0.9%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2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23,比昨天下降0.03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09,比昨天下降0.04个点。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45.45元,比昨天上涨0.9%;牛肉71.21元,比昨天下降0.1%;羊肉68.11元,与昨天持平;鸡蛋6.30元,比昨天下降2.6%;白条鸡16.78元/公斤,比昨天上涨0.1%。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25元/公斤,与昨天持平;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5.47元/公斤,比昨天下降1.1%;鲫鱼平均价格为19.04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5%;鲤鱼12.83元/公斤,比昨天上涨1.0%;白鲢鱼8.81元/公斤,比昨天上涨3.2%;大带鱼39.19元/公斤,比昨天上涨2.0%。今天,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46个品种中,与昨天相比,价格增幅前五名的是菠萝、葱头、白鲢鱼、大葱和南瓜,幅度分别为7.1%、4.8%、3.2%、2.4%和2.1%;价格降幅前五名的是鸭梨、茄子、鸡蛋、大黄花鱼和巨峰葡萄,幅度分别为9.0%、3.0%、2.6%、2.5%和2.3%。《中国农业生产风险区划地图册》发布
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第十期中国农业保险论坛(CAIF)上,《中国农业生产风险区划地图册》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各省(区、市)主要农作物生产风险空间差异的大型图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创新团队,在运用农情灾情险情大数据对中国农业生产风险现状进行评估与区划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据了解,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自7年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生产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严重滞后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逆选择、高赔付、高费用等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影响到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研究,构建农业生产风险地图。《地图册》编制依据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数据、农业农村部中国县级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数据、银保监会农业保险业务数据、典型农户调查数据和一些典型案例研究数据。评估技术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基于风险损失评估方法。地图制作方面,风险等级划分采用了分位数分级法,并针对每一种农作物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配色标准。对全国省级和31个省县级两种尺度下农业保险中央补贴的11种作物品种(水稻、玉米、小麦、棉花、大豆、马铃薯、油菜、花生、芝麻、甜菜、甘蔗)生产风险评估、区划和地图展示,共编制了张地图,充分展示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可作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保险机构制定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策略、科学厘定农业保险费率、优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参考标准,对提高我国农业相关主体风险和保险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开展农业生产的防灾减损工作、加快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
据农业农村部29日消息,设施种植是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设施装备和机械化生产是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42号)关于设施农业发展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现就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发展目标:到年,种植设施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结构类型更加优化,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万公顷以上;设施结构区域化标准化设计、建设、改造稳步推进,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新型设施结构、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装备取得突破;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广,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化肥、农药及水资源利用率迈上新台阶。主要任务: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瞄准设施种植绿色高效发展的机械化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面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支持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一)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围绕设施种植产业优势区域,推广标准化温室设施。北方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南方以塑料大棚为主。黄淮海、环渤海和西北暖温带,东北和西北中温带区域,以发展节能日光温室为主,适度发展大跨度塑料大棚,在能源成本较低地区适度发展连栋玻璃温室和连栋塑料温室。长江流域亚热带多雨区以发展单栋和连栋塑料大棚为主,适度发展遮阳棚、防雨棚、防虫网室。华南亚热带多雨区以塑料大棚、遮阳防雨棚为主,有条件的地区适度发展连栋塑料温室。华南和西南热带区以连栋塑料大棚、遮阳棚为主,适度发展防虫网室和连栋塑料温室。青藏高原气候区以发展节能日光温室为主。(二)推进设施建造宜机化。制修订适宜不同地区的标准化温室设施结构与建造的标准,明确满足农机作业条件的空间结构、出入口、内部通道等方面尺度,提出符合设备安装需要和安全生产要求的结构强度规范。加快老旧种植设施的宜机化改造,依照农机通行和室内作业条件,改造出入口、骨架、耳房、缓冲间、室内通道等,优化种植空间布局,创新宜机化种植模式,满足设备安装运转、机械通行作业需求。积极推广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电动设施装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三)推进生产作业机械化。加大设施种植装备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产学研推用协同攻关,突破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加快提升环境调控、植保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推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技术装备。推动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与温室结构集成配套。加力推广尾菜、植株秸秆、残膜等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装备,实现设施种植清洁生产。开展联合攻关,加快选育、推广宜机化设施专用品种,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推进各环节机具装备的协同配套,积极构建区域化、标准化的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为机械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四)推进设施装备智能化。加快信息化和机械化融合,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突破设施种植装备专用传感器、自动作业、精准作业和智能运维管理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和全自动植物工厂,实现信息在线感知、精细生产管控、高效运维管理。(五)推进生产服务社会化。引导温室大棚种植户组建设施种植机械服务合作组织,提升生产全过程机械、设备共享服务能力。加强设施种植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的支持指导,培育设施种植农机合作社、生产联合体、综合服务站等社会化专业性服务组织,开展大棚建造、维护保养、机具租赁、种苗供应、作业托管和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创新服务机制,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设施种植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加强对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引导服务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菲律宾放弃了G2G大米进口计划
据菲律宾《星报》报道,贸工部附属机构国际贸易中心(PITC)放弃了G2G进口30万吨大米的计划。原定在7月和8月大米收货淡季的进口将将不再实施。菲律宾大米进口量约占其需求量的7-14%,其中90%来自越南。在越南恢复大米出口以后,农业部研究了年全年共10种不同的稻米供需状况,年底存量为78天至天不等,均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政府将能够节省85亿比索,用于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率,确保粮食安全。美国农业部:上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吨大豆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显示,截至年6月25日一周,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装运吨大豆。前一周美国对中国大陆装运吨大豆。当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检验量占到该周出口检验总量的0.63%,上周是29.7%。▼更多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