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采桑、
盛夏捉虾、
热天卖茧、
天凉酿酒。
盛夏时节,绿油油的桑叶在经开区新羊村连片铺开。村民的房屋掩映在碧绿生机之间。
“之前村里土地贫瘠、群众穷困……产业基础落后。”新羊村党支部书记杨晓霖乐呵呵地说,改变源于一片小小的桑叶。在村两委带领下,村民紧盯桑叶、桑葚、桑树,深耕相关产业,形成“1+N”的“闭环型”集体经济产业链。
今年上半年,该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2.5万元,村民不仅脱了贫,还因此过上富裕日子。
结合村实际探寻集体经济发展路
桑树林如何变成全村发展致富的“财富林”?这几年,新羊村两委积极探寻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推动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以蚕桑种养殖业为主,龙虾养殖、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土鸡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羊村常住人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7户人。杨晓霖说,“在擘画美好新生活画卷前,我们当先画好自画像。”
发展之初,这个距市区仅12公里的山村同许多地方一样,面临缺资源、缺政策、缺办法、缺人才的困境。“没钱”是村组织遭遇最大的难题。
▲蚕房三年前,经多方考察,村两委结合实际情况,回引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共同投资创业,建起占地50亩的蚕桑养殖基地,开始搞蚕桑养殖,带领当地50余名贫困户增收。同年,“蚕舞桑田”专合社应运而生,并向贫困户和村集体土地第一时间敞开入股。
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成为新羊村村民参与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两年,合作社陆续扩大产业规模,涉足养鸡、养龙虾、种中药材等领域。村民在本地的就业收入达到10多万元。
▲龙虾养殖田目前该专合社已完成投资万元,建成流水线蚕房余平方米,租赁闲置土地约亩,栽植桑树、半夏、黄精,放养龙虾、跑山鸡、中药材土鸡等也已见成效,为贫困户本土就业年增收约11万元,土地租金收益24万元。
“现在养蚕能赚钱,中药材也能赚钱,跟着村两委一起发展,不仅能学技术,还能致富增收。”新羊村37户贫困户自主种植中药材,发展培育了头以上规模养殖4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好组合拳形成闭环型产业链
“今年的雨水勤,桑叶生长茂盛……选好蚕种,织出好茧,才能卖上好价钱。”新羊村村民唐克芳说。
“蚕舞桑田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是新羊村村两委摸索得出的最佳发展方式,并于年7月投资万元建设聚精香酒厂,进行桑树产品深加工,桑叶茶、桑葚酒和五谷粮烤酒加工等,产品批发和零售相结合,并拓展代窖业务等。
杨晓霖说,“发展村集体经济就要打好产业‘组合拳’,搞产业链上的多元化经营,确保链条上每个环节都能有事做。”
新羊村将多元化经营方式用在土地上,组建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撂荒地帮贫困户增收。村集体还将市场门面和摊位进行改建,租给商户,实现集体租金收益2.1万元。8月,投资万元的饲料厂即将投产,被合作社废弃的中药材细小枝节和酒厂酒糟经过加工后将产生更大的效益。
新羊村的闭环型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将持续为村民增收循环造血。
来源:遂宁观察高德芬
▼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扛起遂宁产业发展大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