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天1(a)
为你提供二十大牛股必涨形态课程培训、大盘趋势分析、个股走势分析、股市重要资讯解读服务。
------------------------------------------------------
在股市已经进入牛市的普遍预期下,是博弈蓝筹股,还是坚守新兴产业?这或许是投资者目前最为纠结的问题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市场将处于慢牛状态,蓝筹和新兴成长股的轮动仍将是趋势。对投资者来说,不需要纠结于到底是配置蓝筹股还是成长股,未来两者都有机会。
蓝筹、成长上演跷跷板
发端于年底的新兴市场行情,让重仓相关板块的基金业绩飙涨,而重仓蓝筹周期股的基金业绩不佳。但是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开始逐步加大对蓝筹的配置。
大盘7周飙涨多点的逆天行情,在经历最近一周高位震荡之后,昨天收盘再度创出三年多来新高。与此相对应的是,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最近两天也接连创出历史新高,但昨天开盘后冲高回落,与大盘的飙涨呈现分化态势。
从盘面看,从10月底至上周一,大盘演绎了疯狂的单边行情,创业板则是高位震荡,两者此消彼长,随着上周二大盘冲高后暴跌5.43%,创业板指则在次日暴涨4.52%,二者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从公募基金的配置看,发端于年底的新兴市场行情,让重仓相关板块的基金业绩飙涨,而重仓蓝筹周期股的基金业绩不佳。但是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开始逐步加大对蓝筹的配置。
从最近三个季度的基金行业配置看,尽管基金依然低配以金融为代表的蓝筹,但是低配比例在逐渐收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金融业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为22.8%,但是基金配置金融股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仅为8.33%,低配比例高达14.47%;到了二季度末,低配缩小至13.04%,至三季度末再度缩小至11.68%,与三季度末金融行业占股票市值的20.3%相比,基金依然处于严重低配状态。从同期基金对采矿业的配置情况看,低配比例从一季度末的10.23%缩减到三季度末的8.92%。
四季度以来,大盘飙涨行情,使得部分公募开始增加对蓝筹股的配置,从最近几周的情况看,随着基金仓位的震荡上升,有基金对蓝筹板块增加配置。好买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此轮大盘行情开始飙涨的10月底,偏股基金的整体仓位只有70.35%,到了11月下旬,就飙涨到76.9%,最新的基金仓位再度上升到82.72%。
从公募基金的加仓板块看,11月下旬,基金主要加仓电力与公用事业、石油化工和国防军工等板块,最高加仓幅度达2%。进入12月份以来,加仓的主要板块集中于石油石化、银行、汽车及计算机等。
从公私募基金的成立情况看,最近一段时间新增资金大幅增加。东方财富choice资讯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三季度新成立规模为亿元,比二季度飙涨近5成,进入四季度以来,新成立基金规模为亿元。私募基金的成立更是大幅飙涨,三季度成立规模为亿元,季度环比增加60%以上,四季度至今成立规模高达亿元。
从普通投资者入市情况看,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12月8日至12日),两市新增股票账户89.22万户,创年10月来新高;两市新增基金账户50.1万户,环比大增58%。参与交易的账户数同步上涨,交易热度大幅上升。
有意思的是,蓝筹和新兴的高位博弈,反映在公募基金上,也让重仓相关板块的基金表现冰火两重天。10月底,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以76%的年内收益率,大幅领先第二名近25个百分点,彼时的工银金融地产基金年内收益仅35.4%;然而在行情突变之后,到了12月8日,后者反而以90.33%的年内收益率大幅领先前者逾20个百分点。截至昨天,工银信息产业基金依然领先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逾5%,在距离年终只有十来个交易日的当下,公募基金的冠军之争,或许也将随着蓝筹和新兴成长的对垒中产生。
轮动仍是趋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最近一段时期的大盘拉升,以及创业板指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蓝筹与新兴成长板块短期会呈现出跷跷板效应,但从长期演绎看,将逐步呈现出均衡状态,未来也将呈现出慢牛行情。对投资者来说,不需要纠结投资股市到底是配置蓝筹股还是成长股,未来大票和小票都有机会。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当前这种蓝筹股与成长股的角力,广义上还是一种市场风格的轮动,本质上都是炒作,“只是本轮场外资金入场,资金量巨大,低估值的蓝筹股更加适合其口味。”
在桂浩明看来,蓝筹股“一骑绝尘”式的上涨不可持续。一方面是因为持续的“二八”格局产生的赚钱效应有限,市场热度难以维持;另一方面,明年随着经济下台阶,蓝筹股业绩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从而其估值也将抬升,大小盘股的估值差将继续收敛,“未来蓝筹与成长的轮动仍将是趋势,最终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海富通基金认为,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经济增长将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总体方案陆续定稿并开始实施,中国经济的总体风险和市场的风险溢价显著下降,在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旺盛的情况下,A股日益成为全球资产配置标的,资金力量不容小觑。
在星石投资看来,虽然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并没有失速风险,而改革明朗降低了长期风险,由此形成了本轮牛市的基础。经过近期市场上涨,蓝筹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历史底部,还具有上涨空间,“大类资产配置的转移刚开始,此前投向房地产、固收领域的资金向股市的大规模转移刚开始,未来资金仍将源源不断地从这些领域流向股市。”
华泰证券分析师徐彪认为,未来风格将从蓝筹单边行情逐渐走向蓝筹搭台、主题唱戏的格局。而银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华则认为,投资渠道以后将更为多元化,养老金和沪港通将带来更多机构资金入市,这些机构资金会延续对低估值大盘价值股的偏好,“后市大股票和小股票都有机会。”
--------------------------------------------------
桂浩明:行情潜力不容小觑
与前两周相比,这段时间市场的运行平静了许多,每天的成交没有再迭创天量,个股行情也相对平衡,大小票玩起了跷跷板,轮流涨。市场风格的不断切换与成交保持在高位,成为目前股市的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状况,揭示了两个市场特征。
首先,经过前一阵狂飙突进式的上涨以后,人气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市场上几乎没有人看空后市,如果说有什么分歧的话,也就是体现在大盘会以什么形式继续上涨,以及会涨到哪里。也因为这样,即便上周出现了剧烈震荡,但市场人气并没有受到很大伤害,人们对后市也依然乐观。本周市场环境其实不算好,既有年内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压力,同时还有被寄予厚望的军工龙头股重组不成功。另外,有关核查券商双融业务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不过,由于人们对于改革预期很高,同时还普遍坚定地认为央行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降息以及降准。所以,大家的共识就是原先的投资逻辑并没有被破坏,上涨行情还能继续演绎。一次比较大的调整,并非是行情的终点,而只是其深入发展的起点。也因为这样,这波行情的内在潜力以及发展后劲就不容小觑,如果还是拘泥于市场经验来判断,很容易陷入误区。
其次,热点快速轮动,成交量虽一度有所减少,但还是能够保持在高位,股指只在很短时间内调整了一下,很快就回到上升轨道。这些都与以往行情有很大不同,这去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有了大量的增量资金,这些资金对投资标点的选择到操作模式的确定,明显与场内资金不同。很多市场分析人士都在纠结于资金的性质,其实任何性质的资金,其行为都受制于具体的市场环境。就目前而言,实体经济不振,流动性又有所改善,这的确会驱动来自各方面的外围资金入市。而对这些资金来说,市盈率低、股息率高的大盘蓝筹股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是银行股在外部条件并不有利的情况下还被反复炒作的原因。银行股上涨并带动成交量放大时,券商股自然也有了更多的上涨理由。当然,新增资金对于具体的投资标的也有考量,在金融板块需要调整时也会在其他行业中寻找机会,近期与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主题所演绎的建筑、高铁等板块行情,实际上也反映了增量资金更多依据市场氛围来买股票的特征。当然,存量资金也不会袖手旁观,也会依据自身判断和风险偏好来操作,并且,也不能说增量资金与存量资金完全各干各的,只是显现了不同的风格,这导致了市场热点转换很快,并且交易也一直很活跃。
既然市场表现出了这样的特点,那么,顺势而为就是要对大盘的强势格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需要保持相对较高的仓位,尤其不能在震荡中失去筹码。这时候,跳出熊市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实际操作上,还应紧跟热点。当然,由于热点轮动较为明显,所以,只要持有的股票有业绩有题材,也不妨耐心点,毕竟一轮大行情中,大多数股票最后都会有所表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