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研究员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全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选择。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国门,开启了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进程。经过40年不断改革开放,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变身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CF40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日前在“中国金融四十人看四十年”系列讲座第4期的演讲中表示,回顾过去发现,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其实就是一个全球格局洗牌重大的契机。当下,面临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变革,这是最大历史机遇,中国要利用好这个机会,一定要继续扩大开放。
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为其他国家贡献智慧隆国强指出:“回顾我国近40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世界发展的历史透视,还是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发展成就比较,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奇迹,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开放,就会‘死路一条’。”隆国强分析指出,从各国实践来看,并不是“一开就灵”,对外开放不是万灵药,必须要有合适的战略和得力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趋利避害。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经验,不仅有益于指导我国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少走弯路,继续取得成功,也有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我国经验,为实现全球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智慧。
在隆国强看来,中国对外开放能够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调整对外开放的重点与策略,经历了不断扩大、不断深化的渐进式开放历程:从早期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后期着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早期着重吸引劳动密集产业出口型外资到后期着重吸引技术先进型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从早期以“引进来”为主到后期“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打造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从沿海开放战略起步,不断拓展到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涉外经济体制从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到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学习、引进、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到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领国际规则制定。
隆国强说,40年改革开放主要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经验:一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一点如今依然非常有现实意义。二是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制定对外开放战略。比如,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有两个缺口,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如果引进外资,则可以同时弥补了两个缺口。在“两缺口”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的开放战略,出口创汇是改革开放40年里前30年努力的事情。三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与时俱进调整开放重点与策略。中国改革开放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开放重点不一样,需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自身优势劣势的演变,来调整开放的战略和重点。四是防范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对外开放中,要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自身实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任何时候都要有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
迎接战略机遇期,实施新兴大国竞争力升级战略“当下,国际环境新变化蕴含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我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隆国强谈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不仅催生大量新兴产业,而且还将深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破原有产业格局,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此外,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带动我国的出口结构升级。我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不仅为我国企业提供工程承包的市场机遇,而且还将带动我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提升我国的出口结构。再有就是,世界经济低迷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海外并购的机遇。我国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居世界前三位的对外投资大国。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并购,大幅度提升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的能力,有利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在隆国强看来,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可以概括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其核心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营造互利互赢的国际环境;二是推进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未来15年是我国竞争力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制定对外开放新战略,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同步推进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隆国强表示,实施新兴大国竞争力升级战略,需要加强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必须加快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第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外开放新体制要主动与国际规则对接,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第三,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推进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合作、贸易合作、金融合作,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第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我国的制度性话语权。第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第六,积极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第七,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资源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第八,着力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我国的全球影响力。
(编辑:甘东升)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