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ing视角丨新型城镇化下的产业机遇

10月26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包括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廖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等“大腕”系数出席,就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这个大主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新型城镇化这个宏大的话题,首次如此集中而又深入地聚焦于产业。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事求是地说,有两方面的力量在推动: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为了更高的收入、更好地发展,农村人口有向城镇转移的冲动,小城镇人口有向大城市转移的冲动;另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出于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无可否认的是,对于社会、国家乃至个人而言,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这个机遇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之前已经轰轰烈烈地推进了一段时间的城市化而言的,最大的不同和亮点是——以人为本。当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灵魂融入城镇化时,一个围绕人的生存发展而展开的新型城镇化就如火如荼地在华夏大地上展开。

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因为国家存在的基础是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也是人。什么是以人为本?人最大的本,无非就是图生存、求发展。所以,问题来了,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中国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论坛上传达的一个共识是:产业!

有了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进城的农民、对于从小城镇涌进大城市的年轻们而言,他们追求的肯定不是一夜中万大奖,而是一个能养家糊口、能成长历练的就业机会。

有了产业,才能创造持续的财政税收,才能修路搭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正如全球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说,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要发展、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环境,培育产业、吸引产业、发展产业。

由此看来,“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最主要群体所渴求的也是产业。

而新型城镇化下的产业发展,其所面临的大环境也有着两个重要而鲜明的变化。

第一,新型城镇化应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递进式的发展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而产业是未来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能够在产业领域完成招商,最终形成产业特色,具备这样能力的企业,将在下一个十年中占据核心的竞争优势。

第二,依靠市场力量实现城镇化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规律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以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是提高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关键所在。有鲜明核心运营模式和资源动员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十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至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3.7%;而根据国家规划,至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目前来看,国际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左右。两者之间的差距,正意味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产业发展的巨大机会和前景。

重磅观点直击: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

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一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改革,靠改革释放经济活力。希望在哪里?在改革、在企业的市场主体,通过这个来解决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廖明:

新型城镇化一定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了产业才有人去参加产业的生产。进城的农民才有工可做、有钱可赚,有了钱才有可能去生活、去消费,有了钱才有可能租房、买房,才能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真正实现城镇化。

农业部研究室主任宋洪远:

我们以村镇为依托,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首先要发展产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通过调结构、转移升级、培育市场主体,通过培育企业发展产业。有了产业当地的转移人口就可以有就业岗位,就不仅仅干农业。其次,要把城镇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公共资源要向农村配置,要向农村延伸。第三,在机制上要进行创新,例如,市场主导,村企互动,产城融合。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巡视员张丽娜:

我们人的城镇化重要的载体在哪个领域?解决投融资问题。目前的投融资体制靠资源投入、靠土地财政和土地的城市化,这种推动方式已经很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在解决产业和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准备发展PPP模式,公私合作的模式,发挥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模式和新型城镇化产业基础设施等所有的资金筹集和投入方式。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

新型城镇化发展肯定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和城市、城镇密不可分,没有产业就没有城市和城镇,同样城市和城镇也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环境、基础、发展保障。从我们国家来讲,我个人认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现在重点有几点:第一,我们的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包括县城,重点建设镇,他们需要什么?首先是产业的引入。第二,现有的产业必须要想办法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x/34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