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在股票市场赚大钱之二行业

(获得更多研讨会信息,可直接点击此图片链接)

文/胡弦和

原创

本文字数,阅读时间约8分钟。第5小节有结论。

谈到对股票市场的印象,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是“二赢一平七亏空”的无奈,也许是波动剧烈、变幻莫测的疯狂和神秘。而之所以小编敢推出设计师炒股赚大钱系列文章,肯定是心里有点底的,是相信终能为广大设计师同胞带来一定福利的。入行以来一直在为设计师们服务,他们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印刻着“知识分子”的标签,是重事实、讲道理的。所以小编相信,若自己讲的有几番道理,是能得到设计师们的认可和赞同的。

炒股的方法有千千万,理论上说,买的股票能涨的,白话一点就是能赚钱的,都是好方法。每天股票市场总有那么几只涨停股,那10%的收益,也是这只股票持有者实实在在得到了的。A股总是有轮番上演的题材、概念,若自己抓得准、跑得快,是可以得到一定收益的。但对于每天图纸都画不完的设计师来说,哪有时间每天去盯大盘、追热点?若是由于这篇文章让设计师们影响了本职工作,小编就罄竹难书了,小编不敢做这样的罪人。(而且小编自己也不会)

但股票市场中能赚钱的人,除了跑得快的,还有等得住的。等待,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着认定事实后的淡然和自信。善于等待的人,最终获得的收益不一定比跑得快的人少。小编这篇文章里讲的,都是那种买完就不用动的,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就能见到可观收益的股票。

1总体概览

目前,A股的总体估值位于历史低位。从上证指数的波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相比于两次大牛市的多点和多点,目前的点(市值)属于低位。市值=净利润*市盈率,如果去除净利润带来的影响,年市盈率在20倍左右,这两年市盈率不断下移后,目前市盈率在14.5倍左右。市盈率越低,说明投资者越能花更少的钱分享到上市公司的每股利润(也就是越便宜)。即使是与海外各发达地区、新兴市场的股指估值相比,A股都是最低的(港股也比较低)。其实不管是美股、港股、日股还是加拿大股,他们的平均市盈率都是很相近的,约在15倍左右。中国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国家,可以加上一点溢价,也就在17倍左右。因此,低于15-17倍的股票,就可以初步被认为是被低估的;超过20倍的股票,则可以初步判定被高估。历史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投资机遇。

图年至今上证指数月K线

而A股进行分行业、分版块的拆解后我们发现,A股并非每个股票都便宜,而是有明显的分化特征。主板的平均市盈率为13倍左右,而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竟然能达到倍!银行的平均市盈率为6.5倍左右,而计算机龙头卫士通、广联达的市盈率竟然能达到.8、.7!

倍市盈率是什么概念?如果你手上这只科创板股票一年后利润翻倍,则市盈率要砍一半,变为60;如果第二年利润再翻倍,则再砍一半,变为30;如果第三年利润再翻倍,则再砍一半,变为15。这下终于正常了。也就是说,现在购买科创板股票,就是相信这些股平均都有3年利润翻倍的可能,透支了一个公司3年的未来增长。

有人会说,如果这些科创板、创业板股票中能有一支实现了像腾讯、阿里巴巴一样的发展,上千市盈率似乎也不算什么!这确实是实话,但问题是,你能判定这其中的哪一只能像BAT公司一样吗?用全世界的科技投资史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政府把不住,投资者们不知道,创业者及业界人士也不知道。但充分的市场竞争后总有赢家。大家都以为线下支付的主流是nfc的时候,扫码支付横空出世,一骑绝尘;政府想像日本一样发展氢能源汽车并砸下巨款时,锂电池汽车已经占领了大半新能源汽车市场。锂电池汽车最后投入商用的技术实现方式也和主流想法大相径庭。信息科技的变化更新速度太快,这导致信息科技作为投资对象具有天然的劣质性(但信息技术里面还是有不少确定性投资机会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感兴趣可以在文末留言,小编就是计算机和金融复合专业的,必回复)。即使科技实现方式与商业模式道路选择正确,最终能成功的依然是其中的极少数。与马云同时期做电子商务网站的公司就有余家,但市场只选择了马云。这简直犹如古代投江而死的文人墨客有成百上千人,但历史只选择了屈原。

2行业选择

究竟哪些行业是便宜的?应该说,银行、地产、建筑、钢铁、煤炭、汽车、电器。。。的估值都处于较低位,无论与自身历史比还是与外国股票比。而估值较高的在消费(特别是最贴近国计民生的食品饮料)、科技信息、医药(所以最近这3块暴雷都比较多?)。

表1分行业平均市盈率概览

资料来源:wind

这个结果是很让人大跌眼镜的。消费、信息技术、医疗向来都是美国人的强项,由于它们龙头公司往往能给全世界带来巨大影响力,所以米国人很愿意给这些公司高估值。可现在美股的日常消费估值是21.21倍、信息技术是23.05倍、医疗保健是21.90倍,也都没有A股这么高呀。咱国家的信息技术龙头不都是清一色在美国、香港上市吗?医药不是没几样世界领先吗?饮料除了白酒在亚洲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外哪个有比肩可乐的品种了?这么高实在是想不通原因。。。。。(后来想到很可能是把相关公司比肩美国同类型公司,并强调中国14亿人的巨大市场)

而清单里的银行、地产、建筑三大板块也尤其引起了小编的注意。曾经的这三大板块,吸收了中国大多数的实体利润。以前中国经济是不管做啥实体,都不如买套房赚钱赚得快。经济一下行,国家就要投大规模的钱做基建投资,也创造大量的钱在银行、房地产之间打转。疯狂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不仅使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工程奇迹,被冠上“基建狂魔”的美名,也使基建成为了中国实行海外扩张的排头兵。而现在,它们的估值是如此之低,低到了和钢铁、煤炭这种夕阳行业一个程度。确实,银行、地产、建筑人都会感叹,日子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但是,它们真的就是夕阳行业了吗?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3为什么银行、房地产、建筑不是夕阳行业?

过去20年的情况是,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各资源要素的丰富且低成本,带来了经济飞速增长、人口快速涌入城市、外资进入中国。外贸出口和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让全世界记住的标签,也是“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而这反映到基建上面的是,建筑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如摆着的空桶,他们饥渴万分,每个桶都需要装水,建筑企业如拼命往桶里装水的搬运工,只要努力,就能找到足够的基建工人和足够的低成本资金(业主爸爸从银行贷款呀),也总会有项目、总是能挣钱(李福和语)。

可自年起,我国的内在经济增长速度与过去10年相比有了大幅度降低。因为在与世界不断的融合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存量,各资源要素价格也在水涨船高。这种成本上升推动的通货膨胀为“滞涨”,也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从建筑业来看,就是增速放缓,且有明显的行业分化和垄断集中趋势。桶里的水,已经满了大半。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已不再是基建投资,银行-地产-建筑的产业链不再是中国的经济支柱呢?“争论政府是否把地产当成中国的支柱行业,这就好比争论米饭是否是中国人的主食一样没有必要”(邱国鹭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出口、投资(包括基建、房地产和工业建设)和消费。“新常态”经济的成本大幅提升后,打击最大的是出口和工业投资(约占投资的40%),因为价格相对国际其他地方比已经没有多少竞争力了。因此中国对外国的出口顺差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建厂都不会持续高速增加了;然而没有出口和投资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消费的增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据说设计师平均工资有20多万,应该就能算中国很体面的中产阶级了吧,那么小编斗胆问一句,你们和你们的父母有多少钱花在了消费上,又有多少钱花在了存钱买房娶媳妇、买学区房上?对了,长期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还有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小编不否认科技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力量,但新兴行业要想真正蓬勃发展起来是一代人的事,-年间要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非常难,政府大力投资LED、太阳能、风能、锂电池汽车等新兴产业目前都面临着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困境(中国一国的产能都达到世界一半以上)。

所以相比之下,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依然是近期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建筑行业作为典型的投资驱动型行业,经济稳步增长与城镇化持续推进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两大核心驱动力。中国之所以在成本要素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陷入拉美等国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为城镇化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中国目前城镇化才达到58.5%,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率,也可以为城市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促使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资本稳步提高。如果按照中国农业达到美国1/10的劳动生产率来算,每个人城镇化对应的投资额都可以达到15-20万。未来,投资持续的时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漫长。

图2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

从另一个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基建及房建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行业,其需求受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及房地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影响较为显著。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了20%甚至更高的增速,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也保持20%以上的增速。目前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需求总量依然是稳中有升的。

图3我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

在经历了9年的“四万亿”投资之后,虽然我国的整体基建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但总体完善程度远没有达到OECD国家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离金砖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基础交通方面,铁路和公路的人均里程明显不足,高质量的道路比例偏低,城市基础设施依然相对缺失。房地产行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快速增长,将推动中国建筑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总之,如果问小编,银行、房地产、建筑板块的股票能否延续过去10年那样的辉煌(如银行能涨3到9倍),小编是不敢保证的;但现在股票的估值让小编要证明的是银行、房地产、建筑不是夕阳产业,现在的股票真的是很低估,买了总有一天会涨,这实在不是一件难事。

也许有人会问:造成银行、房地产、建筑板块如此低估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目前经济增长处于下滑周期,作为支柱产业,其伴随宏观经济明显的增速下滑是很能让人感知到的,这种预期下降会反映到股价中;其次是政府近几年经常出台大量调控、压制政策,如政府部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金融机构去杠杆,还有近期的“房住不炒”地产调控,都是对建筑板块未来新签和项目融资落地预期产生影响的政策。但是,从这三大板块股票年报中透露的经营业绩可以看出,严厉的政策打压并不能改变这些行业的利润持续快速增长的事实,被打压和被替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银行、房地产、建筑板块被低估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政策导向的过分解读。

4时机判断

那么,现在投钱进去是否是好时期呢?其实,A股的这种行业估值分化已经持续了3年以上的时间,这期间银行、地产、建筑的板块一直都处于被低估状态,但依然在持续下跌;消费、信息技术、医疗则相反。除了估值以外,时机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

到底什么时候能涨,这简直就像算命,小编并不敢做这个预测。小编能说的是,A股每4-6年就会有一次持续增长的行情(牛市),之后又是漫漫的熊市。抓住了一次牛市,就是人生赢家。而上一次的牛市在年。套用价值投资的老话:“价值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套用趋势(技术)投资的老话:“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压着同样的韵脚(马克.吐温)。”任何的投资流派,不过都是试图对经济和社会现实做一个简化抽象的概括,其合理性经过了历史验证,其抽象性决定了我们不必要对其细节过分较真。

目前,A股处于底部区域已经很长时间,除了今年上半年的“政策市”无量增长以外,基本都在横盘,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加之最近的一些消息(如全球市场低迷时期A股的逆势翻红)也能给出A股目前下跌空间较小,抗跌韧性较强的判断。虽然目前还是没有推动A股持续增长的量能(这需要全社会闲散资本达成共识,坚定信心,才能把量拉上去),但已经基本具备触底反弹的基础,留给我们建仓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可以说,现在买这三类股,下跌的区间为10%-20%,上涨的区间能有%。小编选择这时发文,已经带有小编对时机的基本判断了。

有人问巴菲特:您股票投资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巴菲特回答:买得便宜、买得便宜、买得便宜。对于现在的A股,最便宜(即价格低又价值高)的股票就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A股中不少人炒股都是打听消息、追涨杀跌,很少人会看基本面。这也才给我们更多机会买到高利润低估值的股票。其实,股票的股价上涨都无法脱离该公司本身的实体发展,要相信价值总有回归的一天。总之一句话,目前来看它们是不错的价值股。

5总结

小编不是在鼓励大家赶紧投大量的钱在股票里,小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建议设计师们,如果有些闲钱可用于股票投资,目前来说不用好高骛远去追求虚无缥缈的高科技,不如相信自己(建筑)、相信金主爸爸(地产)、相信爸爸的爸爸(银行),相信脚踏实地后赚得的真金白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春天般的迅猛增长时代已经过去,但冬天还早得很呢。这个国企改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内部结构升级和产能优化集中的行业快速变革期,才是设计师们大展身手的最佳时代。

风险提示:1、历史上建筑行业市盈率与其他行业相比均较低;2、目前大盘触底的信号还未经过反复验证,风险因素尚未完全释放,依然可能处在下跌区间;3、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全文完。

作者

胡弦和,来自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攀成德立场。本文由原创,欢迎大家把文章分享给好友,转发朋友圈。

??长按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x/34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