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年最后的日子,黄奇帆的去向终于坐实。
12月30日,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接受黄奇帆同志辞去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接受吴刚同志辞去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的请求。
同时,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任命张国清同志、屈谦同志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张国清同志为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原标题:回顾“金融市长”黄奇帆(听他谈金融的本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黄奇帆年生于浙江诸暨,年10月,时年49岁的黄奇帆从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调任重庆市副市长,年正式当选为重庆市长,发言时,黄奇帆说:"我热爱重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要像黄桷树一样扎根重庆。"此后15年,黄奇帆"扎根"重庆,陪伴了6任重庆市委书记。
"电子脑壳"、"黄大嘴"、"重庆CEO"、"金融市长"、"学者官员",甚至"房地产敌人"……是黄奇帆这几年攒下或褒或贬的"头衔"。和它们一样出名的是重庆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经济发展。从年到年,重庆GDP增速"三连冠"领跑全国,其后的经济操盘手黄奇帆备受瞩目。
消息人士透露,黄奇帆在会上饱含深情、哽咽落泪。他说,自己在重庆的15年,是他呕心沥血、全身心工作的15年。
黄奇帆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奇帆在重庆的15载
中国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这个到处皆山、雾多盛产美人、离海岸遥远、曾经是恐龙喜欢聚居的重庆,怎么搞经济?
近几年的重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颗明珠。从年到年,重庆的GDP增速"三连冠"领跑全国,一个个经济案例,成为学界业界讨论的焦点。
重庆市,解放碑
从焦炉车间工人到"金融市长",在34个省区市的行政首长中,原重庆市长黄奇帆被认为是"经济能手"之一。
年,重庆直辖4年后,黄奇帆到重庆任职,主管金融、财政、工业等领域工作。"第一把火"烧向重庆城区的烂尾楼,总投资达数十亿元,涉及拆迁户数千户、银行贷款30多亿元。
被媒体报道最多的,是黄奇帆在重庆的土地管理模式。
"我刚到重庆的时候,主城区90%的土地都是采取协议转让。"黄奇帆曾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撰文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年,重庆市建立了土地整治储备中心,改革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将土地一级市场的经营权上收,并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对全市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卖土地的增值利益很大一部分流向政府,为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按照黄奇帆的计划,重庆在年一次性储备了主城40多万亩土地,之后20年内每年只开发5%,即2万亩左右。
年12月4日,重庆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地票交易制度。简言之,农民自愿将闲置宅基地等复垦,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指标,再以票据的形式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拍卖。
年12月4日,重庆农村交易所成立仪式上,3号竞拍者数次加价,终于拍得第一号地票。
"农民在外边务工十年,已经不回老家,老家的房子即使卖掉,也只能卖两三万,但是把房子拆了,复垦为耕地,地票倒能卖十几二十万。"黄奇帆认为,"这个过程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过程,有助于农民致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