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形成竞争优势,催生了新技术领域和商业形态,但是,部分产业面临前景不明朗、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
编者按:11月17日,2014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论坛在高交会上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及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剖析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解密产业的创新各位院士指出,经过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进入成长期,具备与强手竞争的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对于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不过,吴曼青认为,政府干预过度、体制机制不完善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需要在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创新驱动下做文章”新兴产业龙头他认为,未来,需要以新型智能终端为重要突破口,构建第三代信息技术平台,同时,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主动防御构建自主可控的体系(记者 杨婧如)
他指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政府概览,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形成竞争优势,催生了新技术领域和商业形态,成为产业升级转型和拉动需求的重要抓手“目前,我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下,发展环境日趋完善,新兴技术突破发展,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增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加快,在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高端集成电路、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及信息安全等新兴技术形成新产业与新增长点
他指出,当前,基于智能硬件的新型智能终端设备,融合丰富感知能力并以可穿戴等新型应用模式2009新兴产业融入人类生活当中,正在开启一个新的计算时代据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将由2014年的1亿台增长到2018年的3亿台
接下来,信息技术将向哪些领域发展?吴曼青指出,一是信息技术向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应用化方向发展;同时,技术创新与以应用为驱动的信息服务对接,构建信息产业生态体系;第三,产业纵向和横向整合不断,产业链竞争成为基本模式,“产业链整合能力成为竞争成败的关键,谁最先对产业链整合与重构,发展形成基于“软件、平台、内容和服务”的整合能力,谁就将率先确立竞争;同时,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软件更趋“服务化”;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重塑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将云计算与大数据协同发展作为六大互联互通工程之一吴曼青未来的新兴产业有哪些透露,2013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总体规模为181亿美元,年度增幅达61%,预计到2017年还将维持30%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