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独家】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有关情况。发布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赵辰昕主持,高技术司司长綦成元、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出席发布会。

赵辰昕介绍说道,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调结构、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围绕“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重大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信息电网油气等重要网络、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运输、健康养老服务、能源矿产资源保障等7大类重大工程包。

国家重大工程包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影响,体量大、关联广、带动性强,是促投资稳增长的“牛鼻子”。截至今年上半年,7大类重大工程包已开工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万亿元。

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又谋划推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4个新的重大工程包。

赵辰昕表示,此次发布会主要介绍新增4个重大工程包中的两个,也就是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

新兴产业包含七大领域工程建设增制包推进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赵辰昕介绍道,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的政策支持,增强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动力,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任务包括以下6大领域工程建设:一是信息消费工程,二是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三是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四是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工程,五是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六是产业创新能力工程。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明确提出了这6大领域-年的年度重点任务。年,将围绕城市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服务试点应用、中药标准化建设、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构建重点产业领域创新网络等10多项重点任务,加快前期工作力度,推动项目尽早落地。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主要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创新组织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引导,力争用较短时间实现“五个一批”的目标,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联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为此,按照《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年)》的有关部署,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6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经之路。下一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创新支持方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工程实施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完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环境,通过工程建设促进改革落地,通过深化改革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坚持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同步发力,既支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同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风险补偿机制等,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主动沟通、主动服务、优化程序、缩短周期,切实加快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加强信息公开和事中事后监管,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和管理。同时,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后续项目储备管理。

新兴产业竞争性特征明显政府该做什么?

在谈到政府为何要设立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这一问题时,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表示,第一,新兴产业是战略性的,涉及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领域,而且在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同时举出了一组数据,今年的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速度是10.5%,比规模以上的工业高了4.2个百分点,而且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整个上半年GDP增长是7%,高技术制造业是10.5%,应该说它对稳增长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比总体的10.5%还要高。

第二个数据,前5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27个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增长是20%,不仅有速度,而且质量好,也是远高于工业的平均水平。所以说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产业的结构调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根据国际国内总的趋势来判断,这种作用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大。

新兴产业仍然是竞争性特征比较明显的产业。所以政府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营造公平、公正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上,这应该还是政府的着力点。前一段时间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发了相关的一些政策文件,包括像“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我想一系列政策的着力点就是营造环境,破除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或者障碍,着力打破这些制度障碍、市场壁垒,来激发创新的活力,营造更加公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这些政策出台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会和各个部门一起抓好落实,真正把这个政策考虑的一些初衷能够变成真正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这项工作目前我们还在做。

第三,新兴产业还有它的特点。一是在技术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在市场应用方面还有许多不确定性,还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完全发挥市场的、企业的作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技术应用的壁垒和消费环节的限制。二是新兴产业中还有关系着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国家发展的一些重点。三是在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营造环境的同时,通过新兴产业工程包这样一种方式来加强对社会的引导、对企业的支持,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具体工程包的做法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是突出“四新”。一是突出新技术。通过支持高新技术领域来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面还是强调一些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技术。而且更加强调对这些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创新平台的建设,二是新产业。通过培育新兴产业来优化产业结构,主要围绕着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来强化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促进经济向中高端迈进,这也是新兴产业的一个作用,就是优化产业的结构。三是新应用。通过推出新型消费产品,使大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提升民生服务的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次重点有信息消费、新型健康这样一些工程的考虑,通过创新服务来提供新的消费模式,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四是新方式。通过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来提高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里面主要还是怎么适应新兴产业具有竞争性、市场化的特征,所以还是发挥好市场选择的功能。我们很多工程都是相关的部门在一线来组织,加强统筹协调,简化工作进程,提高工作的效果。

增制包是按比较严格的标准选择的

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重点介绍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的相关情况。

他表示,对制造业当前的形势判断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从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确实在全球广泛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包括新业态,不断出现。另一方面,这一段时间制造业的竞争确实在加剧。

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既有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是当前面临的形势。制造业对于我国来说,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间来看,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简单举两个数字,一是去年我们国家整个GDP的总量大体上是63.6万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体上是51万亿,在这两个数字里面制造业都占了1/3以上的份额,所以制造业确实很重要。

另外,在我们对外贸易中,以及包括我们社会零售商品中,制造业产品的比重是很大的。所以制造业的地位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十分重要。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了,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中央领导是非常重视的,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先后做出多次重要批示。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我们从去年开始组织力量进行了一些专题的研究。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今年的2、3月份发布了一个《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又先后发布了轨道交通等六个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在我们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布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发布这个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率先在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和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这六个领域里面,要率先实现“五个一批”。

之所以在这么多领域里就选了轨道交通等六个领域来开展这项工作,是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标准的。首先市场潜力要大,二是关联程度要高,跟相关行业关联度要高;三是带动能力要强,对整个经济发展带动能力要强;四是这个领域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我们选择的这几个领域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选的。同时选择的领域要符合以后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一定的关键技术,有可能在今后比较短的时间里能够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实现产业化。

来源:栾相科刘岸









































寻常性白癜风
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td/38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