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政策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

根据全市“10三五”计划编制工作部署,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10三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5月23日,市政府第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就有关情况解读以下:

1、关于《计划》的编制进程

从年《计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经过了前期预研(年3月-12月)、编制起草(年1月-10月)、衔接论证(年11月-年5月)等阶段。计划起草小组依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节点的要求,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不断集中民智、反应民意,各项工作有序推动。

1是体现“开门办计划”,屡次访问浦东、金山、闵行等区县,组织召开相干委办局、重点区县、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座谈会,深入各类所有制企业和重点园区进行调研,展开30余项专项规划前期研究,并通过

2是

3是重视与国家和本市有关内容衔接,深入贯彻“中国制造”、上海系统推动全面改革实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和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0三五”计划,全面对接本市科技创新等相干计划,并向工信部、市政协等进行专题汇报。

市领导高度重视《计划》编制工作,于去年6月30日和10月22日专题听取汇报,今年4月7日到市经信委调研,为“10三五”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全委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要求,展开大讨论,深入进行分析研究,修改完善《计划》内容。5月9日,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吸收了专家意见,构成了《计划(送审稿)》。5月23日,市政府第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计划》,根据市领导要求又作了修改完善。

2、关于《计划》的整体斟酌和主要框架

《计划》重点突出了3方面要求:

1是体现落实国家战略,强化发展新使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络强国战略、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要气力。在全球制造业成为竞争新焦点,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的背景下,《计划》明确“10三五”期间上海制造业必须找准发展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增强使命感和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体现上海制造业的实力。

2是体现支持城市功能,构成发展新动力。制造业是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持。到年,制造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计划》提出“10三五”期间上海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重要载体,构成下一轮发展的动力和支持。

3是体现推动转型升级,迈向发展新征程。上海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了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的明显变化,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计划》突出“10三五”期间上海制造业必须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构成增长新亮点,锲而不舍增进产业转型升级,并在具体产业中体现了全产业链融会发展的思路。

根据上述斟酌,《计划》框架总体上分为四个部份:1是攻坚突破的关键5年;2是聚焦重点,构成产业发展新格局;3是克难奋进,实行转型升级新作为;4是强化保障,实现体制机制新突破。具体体现为“1、4、3、10、7”,即“一条主线、四化方针、3类产业、10大任务、7项措施”。

3、关于《计划》的主要内容

(1)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10八大、十八届三中、4中和五中全会精神,牢固建立创新、调和、绿色、开放、同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络强国战略,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方针。1是高端化,坚持走创新驱动、品牌引领、集约高效的发展之路,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充分激起企业家精神,大力发扬工匠精神。2是智能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会,深化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运用和创新。3是绿色化,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增进产业链联动发展,推动产业集群会聚。4是服务化,加快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会发展,增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主要目标。到年,制造业保持公道比重和范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会延续深化,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构成,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制造业对资源环境友好程度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力争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具体指标。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列出15项具体指标。

(2)产业发展重点

《计划》全面贯彻“中国制造”战略,结合上海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出重点领域、发展思路、重点项目和目标范围,重视发展“4新”经济,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增进制造业集群会聚,构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1、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主要是对接国家战略,聚焦产业链高端,立足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9个重点产业,培养行业新增长点。到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年的15%增加到20%左右。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下一代络、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卫星运用与位置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其中,集成电路建设成为国内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产业基地。智能制造设备,聚焦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等。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现代中药和高性能医疗设备,建设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新能源与智能联汽车,以引领变革、示范推行为重点,加强对新技术、新型产业组织方式、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布局。航空航天,推动新支线客机产业化,布局民用航空产业链,构成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应用卫星平台等研发制造。海洋工程设备,建设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关键装备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海洋工程产业体系。高端能源设备,重点发展核电、气电、智能电与分布式能源、高效清洁煤电、风电及光伏能源等设备。新材料,研发创新特种光纤等战略性新材料,培养提升高温超导等为重大工程配套的新材料。节能环保,以先进环保、高效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

发挥传统优势产业范围优势,通过发展“4新”经济,推动汽车、钢铁、化工、船舶、都市等制造业,捉住产业变革机遇积极转型,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力度,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产品结构,构成发展新优势。

汽车产业,捉住汽车产业变革机遇,加快产业布局,推动组织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高端自主品牌新车型,突破驱动机电、汽车电子、智能控制等“3电”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钢铁产业,控制原材料范围,优化丰富精品钢材,提升钢铁制造智能化水平,拓展钢铁供应链,建设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化工产业,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提升油品质量和标准,建设化工行业智能化园区,完善和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大宗化工品交易系统平台。船舶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船舶产业布局,保持产能基本稳定,推动船舶智能制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船舶产业基地。都市产业,以创意设计、时尚引领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附加值都市型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运用。

3、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支持作用,加快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会发展,增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干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发展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到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到达三分之二左右。

总集成总承包,以延伸服务,提升价值为重点,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总集成总承包模式、业务和服务创新的高地。研发设计,以满足需求,提高能力为重点,力争培养会聚一批世界级的研发设计企业和机构。检验检测认证,以培养主体,健全体系为重点,力争打造一批面向国际、技术领先、资源共享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以提升效力,协同同享为重点,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集约、高效、社会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电子商务,以模式创新,产业运用为重点,力争打造一批在垂直细分行业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

(3)优化空间布局

依照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根据资源天赋、产业基础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强化园区载体作用,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布局,郊区会聚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区优先发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构成“创新引领、带状散布、集群会聚”的产业空间布局。创新引领构成六大创新核,带状散布构成两大产业带,集群会聚构成若干个产业集群。

1是创新引领。充分发挥张江、紫竹、杨浦、嘉定、漕河泾、临港等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作用,会聚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营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原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之一,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2是带状散布。推动浦东、奉贤、金山、宝山、崇明(长兴岛)等,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沿江临海先进制造业会聚发展带。推动嘉定、青浦、松江、闵行等,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嘉青松闵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带。3是集群会聚。着力推动临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海洋工程等高端制造业,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推进化工区(化工和新材料)、长兴岛(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祝桥(民用航空制造)等加快建设,打造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制造业能级水平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推动嘉定汽车、宝山钢铁、金山石化等一批基础较好的传统优势产业基地,重点聚焦改造提升;推动桃浦、南京大学、吴淞等地区整体转型;推动高桥、吴泾等地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深化发展研究;着力推动新一轮特点新兴产业集群化布局,支持浦东集成电路、宝山机器人、闵行新能源设备、嘉定智能传感、金山新材料、松江智慧安防、青浦卫星导航、奉贤美丽健康等产业领域加快会聚,同时鼓励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4)重点任务和工程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突破,推动转型升级新作为,提出10大任务和10大工程:

1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2是推动两化深度融会,实行智能制造工程;3是稳定工业有效投资,实行技术改造提升工程;4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实行工业强基工程;5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行品牌建设工程;6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实行绿色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程;7是深入推动结构调整,实行存量资源要素盘活工程;8是推动园区集约提效,实行产业园区集约提效工程;9是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实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养工程;10是增进军民融会发展,实行军民融会工程。

(5)强化保障措施

针对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精准施策,提出有针对性的7项保障措施:

1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符合产业创新的政府管理制度;2是强化土地兼顾利用,保障制造业用地需求,积极盘活存量用地,下降工业用地本钱;3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兼顾联动机制,全面落实“营改增”等国家税收支持政策;4是推动产融深度结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展开金融服务模式创新;5是构建人材发展体系,引进培养产业人材,提升综合服务水平;6是实行开放发展战略,推动跨区域融会的开放合作,大力吸引先进制造业企业会聚;7是健全计划实行机制,完善计划实行推动,加强计划监测评估。

转载自中国上海人民政府站

点击浏览原文查看上海市“10三五”计划详细内容









































西安白癜风专科医院
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td/3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