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新兴产业浪潮汹涌,科学家创

近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Tech深科技联合主办的“全球科技青年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中,在“浪潮下的抉择”圆桌会议上,多位业内专家就中国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当下兴起的科学家创业潮,有专家认为科学家创业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

新兴科技产业暗潮涌动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引发新业态,在新一轮技术、产业和信息交融对接的背景下,我国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Illumina大中华区前总经理、辰德投资公司合伙人赵瑞林认为,目前我国在高科技产业的投入非常热闹,尤其在生物技术产业上,我国在基因测序、基因科技方面发展优势明显,且在投资、应用方面,跟美国基本持平。“现在国内的资本方一直在支持基因产业,加上中国样本量也最大,不论病人还是健康人群的样本量在全球都最大。这推动了基因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基因技术产业是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基因产业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赵瑞林预测,产前早筛NIPT、癌症早筛会是下一个发展热点。消费级基因测序在我国也会有极大市场。“基因测序在未来是要淘汰影像技术的。我觉得这会是一个热点。”赵瑞林也坦言,目前消费级基因测序在美国有相当大的市场,而中国这方面的市场还需要培育,但未来会是一个大市场。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项目管理办公室(PMO)主任金虹认为,未来3-5年,清洁能源将会是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问题、水问题、碳排放问题、能源安全问题,“我现在做的工作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研发解决这些问题,使天更蓝,水更清,让能源能够比较稳定持续地供给大家日常生活使用。”

金虹表示,目前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已经布局了六大技术上的聚焦领域,包括分布式能源、氢能、水处理、煤炭清洁转化、催化等。在谈到目前哪些新能源项目具有优势时,金虹表示新能源电动车是其中之一。“新能源电动车在中国有特殊发展优势,特别是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

科学家创业需转变思维模式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科学家也处于时代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将自己的科研创新转化为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产品;一边是踏踏实实地做科学研究。那么,究竟怎么做才正确?

当前我国科学家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是赵瑞林的一大感受。他举例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很多教授都有好几个公司,一出现新科技就马上去市场上调查和转化,但我国在这方面还差得远。

赵瑞林坦言,对于很多做科学研究出来的教授创业项目,资本市场的评价可能差一些。“投资项目时,技术只是小部分,还有商业运作、商务成果、人力,这些都很重要。我们从高校技术转化成公司上市,要有合理的规划,这个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表示,当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过去十几年,中国整个科技力量一直在高速发展,我们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是每一天、每一年都在变小。虽然有落后比较大的领域,但在个别领域,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做到了世界级水平,而且不断有新技术孵化成新产业。”

米磊举例说道,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两个奖项都是关于光学的,一个是光镍,另外一个是超快激光。西安光机所一直在做这个领域的工作,而且国内也做得比较好,“我们的光镍已经卖到国外了。”此外,在激光器方面,西安光机所已经实现产业化,孵化了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是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它生产的超快激光、飞秒激光加工发动机的叶片,可以让发动机叶片的寿命提高到上万个小时。另外一家是西安卓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由它生产的皮秒激光器已经成功用于华为手机全面屏的加工。“其实很多科研成果跟大家的生活很近,只不过大家平时不了解。”

在谈到科学家如何创业时,米磊表示,对于科学家创业来说,首先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创业和科研不一样,搞科研只要把研究做到极致,追求的是突破,并不追求成本,但创业时思维方式就完全不一样,创业是一个商业化、市场化的过程。”

米磊进一步说道,以西安光机所为例,最开始做产业化的时候,西安光机所跟合作公司常常会有思维模式冲突,“比如对质量的冲突,和公司追求大批量一致性的生产,而科研人员却往往忽视这方面。”在米磊看来,科学家是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群体,只要他愿意做这件事,愿意学习的话都能搞定。

来源:中高新传媒

中高新传媒

赞赏

长按







































怎样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些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td/13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