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9月9日20:00-22:00
〖空间〗“节能环保产业大家谈” ――统计还需权威机构依法进行。
――现在是各省各自数据需要进行统计。
――就目前对节能产业的认知,确也无法统计。
――北京、山东在做,都是节能主管部门统计。
――我们十几年前统计,现在统计也无用,早就不统计了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统计部门应该担此责。业务主管部门的数据统计部门不认可。
――基础情况对于节能产业的定位和发展太重要了,开始能否先不追求精细,求大体范围和大致数据。
――首先是在划定清楚边界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获取一个数据,随后不断完善,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许多节能公司也没有纳入当地节能主管部门统计和服务的范畴。
★感觉应该先搞个节能环保产业名词术语标准,然后再整一个节能环保产业统计指南。
――把这个产业的边界理清。
――统计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这样才有可比性。
――节能主管部门没有环保产业的统计,所以主管部门统计有一个跨部门协作的问题。
――就具体项目或门类而言,能源往往具有流体性质,在统计时对测量器具要求较高,参照质量控制的方法,在界定阶段输入输出需要考虑系统环境影响,在测量系统分析方面,也有难度,特别是重复性,再现性等反映不同人员测量一致性的方面有难点。在建立模型时,数据往往是瞬时数据,在反应波动方面也存在难点。
――无论如何,节能服务产业有统计的。
――环保产业是有统计的,年以来,先后进行过6次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在非调查年度,均采用外延法推测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年度统计制度尚未建立。统计内容基本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废与危险废物处理,土壤污染修复,环境监测,环境应急和环境服务业等。 环保有统计数字,但很不规范没法推敲!有数据也存在计算不准确,不真实问题啊。
――节能环保产业本身就是嵌入在各传统行业中,目前不宜打乱现有传统产业的统计数据,节能环保产业划清边界,单独统计出数据就可以了。
――个人认为不能由节能主管部门来统计产业经济数据。从目前的情况看,只能在现有分类的基础上,对节能环保已小成气候的产业,依靠相关行业协会估算比例,拿大数。
――先把明确的小行业依托协会、企业团体统计出数据,哪怕设定成指数,有一个相对变化数据,也有利于指导决策。――数据只是基础和依据,没有准的,别说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了,就是我们一个小小的企业,有很多数据也不准,比如拜访客户数量、电话销售数据。
五、节能环保技术(产品)产学研用的困难在哪?『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的产学研用等几方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什么不利影响?如何破解?
注:
产——产业,即节能环保制造业、服务业。
学——学校,主要是高校节能环保人才培养。
研——研究机构,即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研究机构。
用——用户,即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的使用单位。』
――不对称,尤其是研和用。
――首先学校层面目前节能专业没有,环保还有,只是一部分,学的层面是脱节的。研的方面接地气的科研所也有,但不多,很多研究转化很难,多数处于专利状态。
――当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影响很大。要解决它必须发挥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等的作用!但必须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
――同时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对信息、技术、项目、各方进行评估,形成专业化的资源对接机制。
――有需求才有市场,所有科研都要围绕需求展开,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与企业接触太少。
――产做为一线,靠市场吃饭,嗅觉还是灵敏的,关键是缺乏研发人才,自己创新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对应,真正的技术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影响其应用。
――谁要把研产推荐给用户,有人就质疑我们和生产企业有关联!
――其实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不仅节能环保产业有,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政产学研用的问题。
――产应该是龙头,最知道市场和社会需求,可是研发能力往往偏弱,信息不足。
――政府加大研转用的扶持和优惠,推动对称和平衡。
――产学研结合,喊了这么多年,真正能结合好的不多,主要原因存在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比较难,大家结合有一定的空档。
――研主要有科委推动,用户主要在各省经信委,有的地方科委成立了产业研究院,但对用户接触上,不太接地气。
――所以国家层面止步于发布技术目录,而不是进一步推广。
――用,用户对节能环保的效果很 ★不光是不对称问题,目前再开发新的节能技术还需要跨学科,目前大学专业分工太细化,不利于融合。
――这也是节能人才紧缺的原因。
★产学研用市场化。
★今天群里政府层面的领导和专家很多,大家多次提到政府推动,我作为企业还是很拥护简政放权的,政府也很忙,精力有限,可以多在顶层设计、政策研究、教育、医疗和民生上多投入一些精力,不要老是依靠政府推动这个推动那个,市场经济都搞了30多年了,靠市场发展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