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两会”记者获悉,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意见,同时根据证监会意见,《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共拟修改57处,其中包括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
消息甫出,市场各方议论纷纷,争议激烈,这是继3月12日那个“超级星期六”,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明确回应注册制、证金退出、熔断机制等敏感话题之后,管理层给A股市场派出的又一颗“定心丸”。
这颗“定心丸”看似突然,实乃情理之中。此举充分体现了管理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对稳定眼下A股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意义重大。而这种务实态度,可谓A股市场最大的利好。
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设立,不能否认有关方面已经做了充分工作和相关准备。但是,在当前市场不振情况下,广大投资者对推出一个新板是心有疑虑的。正如刘士余主席所言,“只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这是大局。由此看出目前该板推出的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
首先,没必要搞重复建设。当前中国股市已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成型。主板做大做强、二板创新竞争、三板孵化培育,应该成为中国股市的基本分层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虽然在具体规则上与创业板有所不同,但其本质上与创业板没有多少区别。而目前中国股市,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工作应是加强基础性制度、机制建设,把现有的板块搞好,做扎实,而不是再铺新摊子,搞重复建设。
其次,在眼下如火如荼的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中国股市也应立足有效供给。此前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一些设想,完全可以在二版、三板实现。另设一个差异化并不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并不符合逻辑,势必给目前A股市场造成一种股票供给扩容的心理预期,引发投资者忧虑甚至恐慌。
第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动议加快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很大程度上与狭隘的地方、部门利益有关,不应得到鼓励。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是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不应成为地方、部门利益博弈的平台。
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删除“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同时这意味着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计划被搁置,说明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十三五”期间都不会推了。至于N年以后,在注册制等重大市场制度条件成熟,中国股市真需要更细分板块时,是否再考虑,那是后话。
至少,就眼下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对很快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忧虑可以打消了。同时券商也非常看好战略新兴板被“删除”之后市场的走势,壳资源的黄金时代是否来了?
我们判断目前市场已经到了投资国企壳公司的黄金时期。国企壳资源公司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
1、控股母公司为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中央或各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市值较小,整合成本较低;
3、主营业务连续亏损,营运能力弱;
4、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公司业绩和规模分布两极化;
5、政策面支持。按照这些条件我们筛选出国企改革壳公司股票组合,发现国企壳公司股价指数从春节开盘以来跑赢大盘9.7个百分点,体现出可观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