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造业回流是美国政府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奥巴马长达八年的执政期并未圆满达成这个目标,即将上台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会实现他给美国工人许下的诺言吗?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他认为在美建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生产成本高。
一句话形容民营制造业的委屈: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如去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
一句话形容民营制造业的困难:三分之二的企业不是倒闭了就是在倒闭的路上。
一句话形容民营制造业的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买房炒股,关门大吉。
“如何留住郭台铭、曹德旺这些优秀企业家代表的民营制造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曹德旺提到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这个现状,同时提到土地、资本、能源、物流配套和交易成本等多个难题。如果像福耀集团这样在国内深扎稳打多年的企业都感到困难重重,那么其他企业如何生存?帮助企业减负,才能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生存和转型机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1月2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明年要按照政府过紧日子、更多为企业发展减负的要求,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活力、培育税基,为促发展、保民生提供支撑。
”曹德旺:中国制造业综合税务比美国高35%
工厂迁移,一个是美国人再三要求我在那边办个工厂,第二个是我们国家现在制造业踟蹰不前,为什么呢?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跟美国比高35%。他没有增值税,我们有增值税。他的所得税35%,加地方税、保险费其他的5个百分点就是40%,因此在美国做工厂的利润比中国高。土地基本不要钱。能源,电价是中国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总的来说,算起来他那里比这里,总利润会差10%。
现在我们的制造业面临着,人工工资高,运输成本高,再加上,税收比美国高。再加上,我们认为投资化的重复建设,不仅仅是房地产过剩,商场过剩,酒店过剩,钢铁、玻璃、水泥全部过剩。我们宁可继续做那些不靠谱的事情,从来没想过你救了今年,明年怎么办?救了明年,后年怎么办?你知道拖一年严重一年。
王健林:我们每年缴税超过净利润
我觉得根本上还是要从提高人民收入着想,减税、增收两方面着想,一个是减,一个是增,减是减税,我们现在收的税,作为微观企业来讲已经是很高了,已经觉得有一点税负的痛苦。
我们每一年税收大大超过净利润,小企业也有这种压力,所以我觉得其实可以适量减一部分税,把减税的这部分增加到员工的收入。减税的目的就是说让企业有投资意愿,产生给员工更多钱的这种动力。
宗庆后:如果企业被榨干死掉,还能向谁收税?
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条件,也是我们富民强国的根本条件。目前实体经济存在很大的困难,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实体经济税费比较高。干得很辛苦,利润率很低,很多人不愿意干实体经济。我们今年的费跟去年的费(相比)没有任何下降,有的费增加了,特别是环保经费增加太多。现在环保收费,有种种限制,但没有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
很多地区因为天气污染就停止生产,我想这些工厂都是通过环保部门审批过的,任意让它停产,是不是也应该承担损失?都这样搞,我们经济怎么发展下去?没有经济发展,怎么把环境搞得更好?
我认为实体经济对国家贡献很大,现在应该休养生息一段时间,要少收点税、取消点费,你看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企业税负从35%降到15%,就是要把实体经济拉回去,一个国家没有实体经济,国家想要富强,我想不可能。如果政府没有钱,就向企业收税,如果企业被榨干死掉了,还能向谁收呢?
第二,要降低投资成本,现在工业用地也需要招牌挂,工业用地需要几十万、上百万一亩,这么大的投资成本谁去投?用水电气、建设工厂,都需要高额的费用,请第三方评估出报告等等一系列都要费用。如此高的投资成本,盈利又没把握,谁还敢贸然投资。
第三,要有积极支持财政政策,对一些高新产业要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对于该被淘汰的企业,不要盲目贷款,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适当降低贷款的利率。现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10%以上,贷了也亏本,所以没办法发展。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实体经济面临四个方面困难和挑战
实体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消费升级,有效供给跟不上需求;二是产能过剩,一些传统制造业甚至部分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让行业平均利润率显著下降;三是成本上升,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融资成本都在上升;四是部分市场资金“脱实向虚”,通过资本运作扰乱实体经济信心。这四个方面是实体经济发展中亟待大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期待国家出台振兴实体经济的长远战略规划,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人才、资金、技术向实体经济聚集,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体系;二是期待有关部门构建实体与虚拟经济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坚持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防止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
TCL董事长李东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国家加大投入,二是给企业减负
近年来,在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德国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等背景下,工业能力得到国家的战略性重视,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脊梁再次回到大众视线。在李东生看来,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国家加大投入,二是给企业减负,让企业能够有更好的效益,有更大的积累来发展。
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税负
据王填介绍,年11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年销售/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仅9.1%,工资费用增幅达到17.9%,而社保费用增长率达到13.5%。若按照年社保缴纳最低基数计算,企业承担的保险金额由45.19元(原两险),增加至.14元(五险),员工个人承担的部分则由不缴费增加至.88元。员工及企业承担的保险金额相当于最低工资标准的71.8%,企业支付的42.1%的人力成本缴付了社保费用。“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后,会促使企业减少用工数量,不利于吸纳社会就业。而另一方面,员工的现实利益受到影响,拿到手的实际收入变低了,员工更倾向于到不规范的、不缴纳社保的企业工作”。
王填指出,应当完善行业消费税管理。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布,但时至今日,各地政府为保留税源,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台各种硬性政策要求,通过各种手段迫使连锁企业以法人公司形式开店。跨地区经营的连锁企业依然要为分税制及地方利益造成的割裂市场买单。而多法人公司的存在,导致同一投资主体下的门店盈亏不能相抵,最终结果就是连锁企业普遍过度缴税。
减轻民企税负,政府层面有哪些可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政府全部收入法定为GDP的30%
真正实施财政减税减费政策,最关键和最有用的是:将增值税降低5个百分点;将社保费率降低到工资的30%左右;小规模企业纳税起征营业额月标准提高到10万元;人大颁布特别法令停止绝大多数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税外行政性收费;将全国政府全部收入规模法定并牢牢控制在GDP的30%以内,不得突破;以及降低运输高成本、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能源高成本、降低房地高成本的配套性改革。否则应付不了特朗普发动的制造业战争。
降增值税征房地产税
从长期看,有必要降低增值税税率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值税税率;另外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实际是以牺牲其他行业的发展为代价的,不仅会大幅提高其他行业的生产成本,应降增值税征房地产税。
民企国企一视同仁
民企现在缴纳的税收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但民企产权保护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民营企业遇到的难题。在司法实践中却并没有得到与国企同样的对待,现实中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很多有关民营产权的案件中是存在错案的。我们还需要从根本思想上解决市场平等竞争秩序问题和财产的保护问题。
“中国制造”有哪些出路?答案恐怕是: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这二者的核心是积累“中国制造”的后劲儿,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图所在。
“中国制造”正在经历的变革,表面上看是成本的高低变化,实质是结构的深度调整。急需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保持战略定力,寻求成本之外的竞争优势。
首先,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品做好,把技术做强。用创新去开启市场、引领市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无论是新科技,还是新模式和新业态,核心都是倚重创新来撬动新需求、形成新动力,打造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已经方兴未艾,其发展潜力和影响力不可估量。创新并不局限于新的领域,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对存量的创新。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措施,传统产业也在“老树发新芽”。
其次,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让产业发展更加健康、集约、可持续。
当然,也不可回避,一定要继续推动降成本。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也许这话现在说有点早。但没准有一天,“中国制造”招牌打响,核心竞争力提升,曾经我们给人家做加工配套,反过来人家也会给我们“打打工”。那时,我们也许不用再过分纠结成本问题,而是更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