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回流,能改善美国就业

◆特朗普如采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的措施,的确有望带回更多的制造业,但由于观念制约、政府忽视职业教育,美国就业市场恐怕一时难以突破技术工人短缺的瓶颈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在美国新总统的就职典礼上,特朗普再次喊出“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口号,意欲通过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从奥巴马政府八年执政状况看,制造业回流与改善就业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事实上,当前无论从劳动力结构还是政府投入来看,美国都仍未做好迎接制造业回流的准备。

  

  美国对制造业的重视正是缘于此前的“惨痛”教训。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近三分之一,且其制造业本身几乎没有新增就业岗位。底特律曾是美国机动车行业的主要工业基地,但从年开始随着油价上涨,机动车生产逐步转向美国南部、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些工资成本更低的地区,底特律绚烂一时的工厂纷纷关门,人口也从年的万人下降到年的70万人,高失业率让底特律成为了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

  

  因此,尽管美国政治极化日益严重,在大选年政治分歧更加尖锐,但至少有一点是两党共识,即“振兴制造业以推动就业”。不仅特朗普游说制造业搬回美国国内,以落实创造万新就业岗位的承诺。竞选期间,希拉里也曾表明其经济计划中心是重振美国的制造业、扶持小型企业;桑德斯称“必须重建制造业以扩大中产阶级的规模”。

  

  从年起美国全社会就已开始呼吁制造业回流。奥巴马政府不断为制造业“加码”,推出振兴美国制造业计划、出口倍增计划。随着美国与新兴市场的制造成本差距不断缩小,自动化生产技术逐渐成熟,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

  

  但即便制造业回流,就业也难回头。制造业回流推动美国就业改善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但新增岗位需要熟练工人和中级技术人才,无法为不掌握熟练技术的年轻人和“铁锈带”失业工人提供岗位。当年面对奥巴马提出“为何苹果手机不能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问题,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回答:“关键不在成本,而在劳动者技能,美国的教育系统不能为现代化制造业培育出足够多拥有合格技术的劳动者。”

  

  确如此言,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技能供需错配。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不足,难以为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工人。以纽约为例,25%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无人胜任,82%的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雇用不到合适人才。美国制造业工程师协会的数据显示,年底美国高级技术工人缺口达万,年机械师、电焊工等制造业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将达到87.5万。德国在美国有0家制造业企业,年69%的企业认为在美国面临更严峻的技术工人短缺。同时,美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年16至24岁的美国人失业率约10%。东南部地区就业状况更糟,青年人失业率在西弗吉尼亚州高达17.4%,在南卡来罗纳州为16.2%,在乔治亚州为14.6%。

  

  究其原因,一方面,思想观念制约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年以来,服务业开始在美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白领”不断涌现。“蓝领”父母希望孩子进入更体面、更受尊重的行业工作,因此,大学学历成为年轻人的“标准选择”,职业教育为“劣等选择”。蓝领阶层因“饱受白眼”而不断衰落。此外,美国内部反对职业教育的声音一直存在。美国国家教育政策中心认为,职业教育将学生固定在低端路径中,强化阶级分化。阶级分化的真正原因在于,“蓝领”薪资水平下降,逐步转变为“城市下层阶级”,其后代在早期已陷入教育困境和社会劣势中,注定步其父母后尘。然而,阶级分化不断加强,反而强化了美国内部反对职业教育的声音。

  

  另一方面,政府长期忽视导致职业教育投资不足。一是政策制定方向有误。年美国国会通过《职业教育法案》,拨款用于对不擅长理论或社会学科的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但无人愿承认自己不擅长“优等理论”,因此该法案未起到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作用。年克林顿政府推出《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联邦基金用于鼓励各州对接学校与商业间联系,以提高学生工作经验。然而当时大多企业参与只是出于社会责任,很少有企业认为该措施能帮助填补职位空缺。

  

  二是政府投资不足。小布什总统上任伊始,向国会提交《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计划,旨在提高学生成绩,缩小不同族裔学生间的学业差距,建立和完善教育问责制体系。但实施的结果是美国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上升,政府更加轻视职业教育。至年,小布什政府声称没有证据表明该投入有价值,因此减少职业教育投入约12亿美元。年,奥巴马政府拿出6亿美元打造“学徒计划”,以扩大职业培训。但该计划遭到共和党人反对,他们认为从过去经验看,把上亿资金砸向这种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计划效果非常不明显。目前,美国有50个联邦项目提供职业培训,其中有些项目内容相互重叠,运作也不够透明。

  

  特朗普如采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的措施,的确有望带回更多的制造业,但由于观念制约、政府忽视职业教育,美国就业市场恐怕一时难以突破技术工人短缺的瓶颈。利益最大化依然是企业追求的核心,在技术工人短缺,用工成本高企的局面下,美国企业是否会再次进行全球布局值得







































招聘安卓开发
新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td/11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