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大型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逐渐向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工业为支柱转变。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公务商务人员的旅行、旅游人士的出行、商务文件的快递、电商的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如手机、精密仪器、生物医药等科技含量高、体积小、价值大的产品运输,一般都依赖航空运输。因此,依托航空运输产生的临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增长极,空港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引擎。
◆◆◆
海外:空港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增长引擎
国外临空经济起步较早,发达国家的临空经济已经趋于成熟,孟菲斯、史基浦、法兰克福等空港都成为所在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据调查数据,有52%的公司在欧洲选址时考虑国际航空运输链是否完备;全球国际贸易货物价值中的36%通过航空运输实现,美国达到40%以上。民用航空产生的经济效益占到新加坡GDP的20%以上。
美国孟菲斯在航空物流业的带动下,计算机维修、医疗器械等产业在美国占有重要地位,机场产生的经济影响达到亿美元,创造了22万个就业机会,占孟菲斯就业总量的三分之一。
荷兰史基浦被誉为“欧洲商业的神经中枢”,它是荷兰皇家航空和四大快递业巨头的基地,是欧洲大陆的第三大机场。其商务总部经济区,吸引了微软等40多家世界强企业的全球或欧洲总部落户。
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被誉为“莱茵河畔的曼哈顿”,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会展中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在法兰克福机场周边设立分支机构,会展中心每年举办30多场国际性会展,吸引万以上的参观人数。
◆◆◆
国内:临空经济快速崛起
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对外开放新局面,国内各大城市均把临空经济区作为加快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做大做强临空经济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扩大。重庆、成都、郑州的产业手机、集成电路、便携式电脑等产业,90%以上依靠航空运输实现。
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贡献了顺义区85%的GDP和北京市超过80%的进出口总值,区域内以航空运输为主体的交通运输业和以汽车生产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占临空经济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是首都临空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上海依托虹桥机场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年客流量超过3亿人次,成为“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引擎”,更大范围吸引高端客流、物流聚集,为商务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郑州航空港建设上升到全省战略,认为航空港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带动产业升级的有效抓手,航空港的进出口总值占到河南全省的60%以上。
◆◆◆
陕西:空港新城逐梦“中国孟菲斯”
陕西不沿海不沿边,经济发展靠蓝天,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航空服务业为先导的临空产业体系,为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保障,将空港新城打造成中国孟菲斯”。
陕西作为全国的地理几何中心和丝绸之路起点,2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80%以上的城市,发展临空经济的区位条件优越。目前,西安咸阳机场年客流吞吐量已经突破万人次,排名全国第八,并且连续十多年以两位数增长。航空货邮吞吐量在全国前十的机场中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货运航线从3条增加到9条,年货邮吞吐量增加至23.6万吨,解决了美光、三星、中兴等重大龙头项目物流问题,发展临空产业已有一定基础,结合陕西科教、文化、人才优势,临空导向性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陕西作为内陆地区,空港是对外开放最直接、最便利、辐射力最强的开放门户。以建设大西安航空功能服务区为目标,空港新城确立了建设丝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航空服务业聚集中心、国际会展和文化创意中心、生态和农业小镇示范中心的定位。目前,已经招引了法国赛峰、梅里亚、海航、绿地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普洛斯、宝能、东航、南航、深航、川航等行业龙头落户,产业聚集效应显现,同时,高标准的路网、绿化、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空港面貌日新月异。
未来,对外进一步开拓航线、增强辐射,对内打造以空港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空港新城将形成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地面交通快速集、疏、运体系,成为“一带一路”空中客流网和物流网的“国际中转站”,用大枢纽带动大产业的发展,大步向“中国孟菲斯”迈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