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关于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增加工业有效投入,推动企业创新、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内生增长动力,根据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东营实施方案》和建设“工业强市”的目标,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着力推动技术改造工作实现“五个转变”,即由单纯设备更新为主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转变;由生产制造环节改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全过程改造转变;由单个企业改造向产业链协同改造转变;由受让、使用向自主研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转变;由分散布局改造向促进集聚化改造转变,全力打造东营工业“升级版”。

(二)主要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全市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一遍高水平技术改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改投资力争占全部技改投资的35%以上。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要突破,落后产能加快淘汰,主要行业先进产能占比显著提高。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质量品牌优势明显增强,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民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统筹谋划科技创新关键点的突破、创新链的延伸、多领域的集成,促进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整体提升。一是抓好“关键点的突破”。加大研发投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好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选准关键点,汇聚资源、协同研发,集中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力求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升级。二是做好“创新链的延伸”。打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依托产业集聚区,建立一批孵化器、中试基地、双创基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培育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创新高地,提高产业能级。三是搞好“多领域的集成”。加强多方对接,整合多项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实施集成创新、跨界融合。

(二)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加强科学评估,按照产业规模大、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强的特点,筛选主导产业,确定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围绕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努力提高产业完整度、集中度和关联度。加强部门、协会、企业联合“把脉会诊”,深入开展行业评估分析,找准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以及与先进相比最突出的“短板”,确定技术改造的方向和重点,按照“有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行业列出鼓励技术改造项目清单,促进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和链条终端、高端延伸。

(三)突出抓好骨干企业改造升级。围绕主导产业,选择一批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强势推动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按照“分类培育、一企一策”的原则,采取“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方法,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攻坚工程,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行业排头兵。统筹抓好产业装备水平和设计水平“一硬一软”的两项能力建设。在“硬件”方面,加快淘汰落后设备,积极应用先进高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提高装备水平。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开展“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推进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在石化、轮胎、汽车配件、纺织等领域运用。在“软件”方面,抓好工业设计。积极参加“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和山东工业设计周活动,促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塑造一批工业设计名片。

(四)围绕市场需求推动技术改造。找准市场需求,摸准市场脉搏,紧跟市场节凑,围绕“四个结合”推动技术改造,实现供给侧改革。一是与增品种相结合。超前研究全国全球市场走势,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二是与提品质相结合。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产品精细度和质量可靠性,坚持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三是与创品牌相结合。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加强品牌推广平台建设,开展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大力推介技术改造中涌现的新产品、新品牌,加快提高主导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与做标准相结合。大力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充分利用标准提高本地企业产业竞争力。

(五)改造提升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水平。围绕提升企业安全环保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技术改造。一是大力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推动高风险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淘汰一批安全性能低、职业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突出抓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在线监控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二是大力实施环保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加快源头减量、减毒、减排等绿色智能装备的改造升级,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提标改造,推动燃煤电厂节能超低排放改造,实现能效环保达标。三是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围绕火电、橡胶轮胎、建材、石化、纺织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全面推广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动态监控和优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前瞻引导。围绕国家、省和市“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等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和重点方向,突出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和领域,依据工信部出台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年版)》,及时发布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典型示范。抓好“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组织实施一批“转型升级”和“产品换代”示范项目,市县区联动,以点带面,在全行业普及推广。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培育发展8个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切实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强化督导推进。围绕落实新一轮技术改造目标,构建市县区联动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明确路线图、时间表,梯次推动项目建设。建立强有力的督导机制,定期调度进展成效,并及时通报,全力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四)强化资金扶持。争取国家、省技术改造财政专项资金对我市重点项目的支持。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现有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产业转型升级资金等政策向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五)强化融资支持。加强信息共享,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银企交流活动,促进信贷政策、产业政策和技术改造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发展适应企业技术改造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技术改造项目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支持企业采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开展技术改造。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企业技术改造直接融资规模,吸引民间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六)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完善各类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集聚集约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以及和山东省经信委印发的《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办法》,做好技术改造项目“放管服”工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依法依规做好土地、水、电、能源等基础要素供给。鼓励提高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强度,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采用厂房加层、翻建等多种措施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实施技术改造。优先保障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所需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td/100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