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苏南模式,谋求桐乡新发展,听听他

  近年来,苏南地区凭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经济领跑长三角乃至全国。前天(12月16日)至昨天(12月17日),市委书记盛勇军带领由市级相关部门,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等负责人组成的党政代表团,通过考察学习汲取“苏南模式”的成功实践和发展经验。苏南的发展经验与桐乡今后5年的发展定位“碰撞”,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发生着强烈的“化学反应”,催生出更多、更新的发展新思路。

  考察结束后,市领导和市级相关部门,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振东新区等负责人对考察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学习消化、梳理总结,并在昨天(12月17日)召开的苏南考察学习工作座谈会上交流了学习体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林洪:

  根据这次考察学习的内容,围绕“看、干”我提两点建议:

  怎么看?纵观桐乡从农业发展、到工业壮大,再到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几个历史阶段,我市的富民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接下来的工作中,桐乡要在继续做好富民经济的前提下,补齐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

  怎么干?我们要围绕桐乡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这一定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勇于担当,从既有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高。跳出桐乡看桐乡,面向国际看桐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具体来说,要高举“一业一网”旗帜,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实现全市发展规划一张图、发展重点一盘棋、发展考核突出个性化。在工作措施上,要向下挖潜,不断做大做强平台;同时,还要集中精力抓招商,全市上下要形成合力,制定长期招商计划。还要向上争取,借助乌镇峰会的重大机遇,把握契机,争取发展空间,不断实现创新发展。

市政协主席池晓明:

  这次苏南两市一区的考察学习给我的印象很深,太仓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留白引进优质项目;张家港市在最困难时不忘抢抓机遇的理念,狠抓实体经济发展;武进区则能拼善战,取得了几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看到这三个地方的城市规划、区块布局、体制机制都有桐乡可学之处。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希望市里派出精干小分队细化深入,取真经助推桐乡发展。全市上下还要学习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稳中求进,坚定振兴实体经济,尤其是要发展好先进智慧制造业这一定位。目标定位明确后,关键是务实担当抓落实,全市上下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的狠劲、拼劲、韧劲。希望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在新的历史方位指引下,用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新业绩,特别要借势乌镇峰会向上争取更多政策、更多资源,努力释放乌镇峰会红利,跑出桐乡发展新速度,实现桐乡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建坤:

  两天时间的学习考察,足以说明桐乡坚持实体经济为先,打造制造业强市的决心和信心,这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是一致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桐乡的经济基础是扎实的,但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项目储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发展后劲缺乏强有力支撑。找短板、补短板是发展实体经济的路径之一。补短板既要补硬也要补软,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对于桐乡来说,要逐步做强做优规上企业,做大做强规下企业,甚至淘汰一些低小散的企业,从而优化全市的工业结构、增强桐乡发展实力。同时,在平台建设、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方面,桐乡还需要狠下功夫。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崇福镇党委书记张建林:

  苏南两市一区呈现了思路清、手笔大、招商强和敢担当的发展态势,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敢想敢做敢争先。今后五年,崇福将通过实干苦干巧干,使崇福小城市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具体到明年,崇福的经济工作将从“一二三”来开展。坚持“一个中心”,我们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两大平台”,一方面不断提升现有工业园区的能级,做好纺织、皮草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工作,充分利用特色小镇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时尚度;同时,积极引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好南阳国际现代物流园,抓好项目顺利落地。突出“三个重点”,我们将在有效投入、招商引资、土地征迁这三个方面做好文章。

副市长冯中海:

  经过这次的学习考察,我认为桐乡在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和平台发展、科技创新这两个方面存在着差距。下一步,桐乡要在构筑大平台、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上多做文章。苏南有这么多“国字号”的开发区和高校院所,从而在招大商、招强商具备了平台优势。桐乡要以“国字号”为目标,积极构筑大平台。在项目引进方面,要明确每一个平台的产业定位,实现精准有效招商;要有专业化的招商队伍,招一批懂专业、会外语、能吃苦、通技巧、抓细节的专业招商人员;还要营造好大招商氛围,把招商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同时,要不断提振本土企业家的信心。在产业培育方面,鼓励皮草、皮鞋等传统企业不断升级;壮大复合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我们还要借助乌镇峰会等优势,争取更多的资源要素,使大会红利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名利双收”的效果。

副市长、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

  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发展,“国际风情小城,全球智慧名镇”这一定位在乌镇核心区得到了初步呈现。今后5年,乌镇要在“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的基础上怎么实现产城一体化,使“一业一网”得到融合发展?接下来,乌镇将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业态规划,组团联动发展。合理细化以人为核心,以功能为区分的区块。第二,加强政企合作,实现融合发展。镇区和景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规划、定位需要一致,功能实现互补。第三,吸纳峰会红利,就地转化发展。我们将进一步配足配强招商队伍,用专业眼光和能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互联网产业、大咖和创客提供落地生根的条件和服务。第四,整合政府资源,强化自身发展。充分运用好乌镇自身的品牌和管理资源,从而增强造血功能。

市政协副主席周民: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老话道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一永恒的主题。实体经济是富民强国的基础,也是桐乡经济发展的基础。经过这次苏南考察,我认为桐乡的先进制造业与苏南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何缩小差距,补齐短板?第一,我们要向苏南学习干工业、兴实业的意识,没有抓实体经济的意识是做不好经济工作的。第二,我们要学习苏南敢想敢干敢担当的精神。第三,还要学习苏南发展工业、服务工业、保障工业的体制和机制。桐乡经济工作要追求稳中求进,“稳”是“进”的基础,在“稳”字上挖潜,就是要把现有的平台、产业、企业发展好。例如以产业而言,化纤、纺织、服装等桐乡传统产业的发展,要稳得住,更要创出特色、展现出优势。

市发改局局长卢达民:

  今后五年,桐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要发展以智能制造为引领的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纳税的主体,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是让我市早日成为“工业强市”的支撑。下一阶段,桐乡要重点突破平台、产业、招商和服务四个环节。一是在平台上,要明确主平台,更加突出主平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还要创建省级、国家级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在产业上,每个主平台对主导产业要有清晰定位,要一抓几年不动摇,同时,要做强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精品。三是在招商上,要明确重点招引对象,整合招商资源,建立招商成果的共享机制。四是在服务上,要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还要营造敢担当、勇担当的氛围,要为担当者再担当。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乌镇峰会的品牌价值,积极争取先行先试的政策资源。

市经信局局长姜伟国:

  今后五年,桐乡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产业和时尚产业。在新材料方面,主要发展玻纤及其应用,同时要跟踪好石墨烯和碳纤维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目前,这个产业占比在桐乡很低,所以,今后我们要抓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延伸,包括汽车压缩机制造,在此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在互联网产业方面,我们现在有创业平台、创业基金,但是缺乏培养互联网人才的学校,这是需要补齐的短板,同时,我们要争创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取上级支持建设大数据保税区,以此吸引更多大企业入驻。在时尚产业上,我们要对毛衫、皮草、皮鞋、家纺等产业进行提质增效。在发展的过程中,部门服务要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平台要根据产业定位去招商,同时,我们还要抓好企业的培育和扶持。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明德:

  对接下去的发展,市国土局将做到争新盘存并举,全力做好发展保障。一是发挥好部门配合紧密的优势争好新。针对今年实施的按“项目定计划、按空间定计划、按占补定计划及新增盘活存量挂钩相结合”的计划指标分配原则,发改、经信、国土等部门已经为年计划做了大量工作。我市已经有一批叫得响的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重点项目。二是要依托镇街努力盘活存量。注重转而未供量的快供快用,注重已供用地的投入产出,注重从低效用地中挖掘潜力。三是充分思考空间矛盾尽力避免制约因素。四是未雨绸缪为年计划争取基础。要把握好争取政策红利最大化的关键,主要是争取列入省重大项目与重点项目工作要积极主动。要从有利于提升项目档次与品位,有利于提升资源保障产出率着想,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要把握既解决当前之急又兼顾来源之需的关键,尤其是低效用地再开发,既要督促进度,更要完善资料,为年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打好基础。

市商务局(粮食局)局长费建良:

  发展实体经济,要突出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要解决人的问题。招商引资是“一把手”工程不能动摇,今年的招商的百日攻坚真正体现了招商是“一号”工程,市级主要领导全体出动,谈的项目很多,成效也是明显的。建议把年定为招商引资年。招商引资还要解决途径的问题。一是要提升平台能级,力争国家级平台,比如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第二是驻外招商,要完善人员结构,提升招商人员的素质。第三是中介委托招商,这也是我们招大引强需要的途径。第四是园中园的模式,可以自己操作或是引进大企业来做。第五是开展异地园区合作。第六是家门口的招商,比如乌镇经常会来大咖,我们就可以主动去对接。第七是注重产业招商,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第八是要保持几个平台之间的联动,实现招商成果共享。

市统计局局长徐剑东:

  “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是桐乡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运行基础依然扎实,工业经济效益依然保持较好水平,创新能力逐步增强。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工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在减弱,发展速度在减缓,比较优势不足、新增动能不足、规模培育不力、要素保障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突破要素瓶颈制约,坚决做好存量优化、增量提升文章,大力推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层次,在有限的要素空间中创造出更大更有效的产出。

濮院镇党委书记姚伟平:

  当前,濮院的发展定位以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以省级特色小镇三年考核为契机,着力打造市场、产业、旅游三张名片。年,濮院将以改革为动力,以转型为方向,深入推进平台招商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着重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抓产业转型,通过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园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相结合,逐步提升园区的亩均贡献率。通过抓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和关联项目,促进产业链延伸。通过抓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准入关。二是抓市场提升,优化市场空间、完善和提升市场功能,加强推进股份制改造。三是抓古镇建设,重点加快工程推进,完成功能区块的规划和施工提升。四是抓特色小镇建设,做好各类规划修编,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功能配套。五是抓民生实事,突出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保障。六是抓队伍建设,围绕打造“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洲泉镇党委书记陈政:

  经过多年的发展,洲泉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存在着发展空间制约、要素短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尽管困难较多,我认为洲泉的发展定位仍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放松。接下来,洲泉将以建设产业强镇、提升城镇品质为切入点,坚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第一,优服务,做强优势产业。化纤产业是洲泉、是桐乡的优势产业,扶持优势产业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我们正在做的。其次还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创新发展意识较强的中坚企业。此外,还要做精皮鞋、蚕丝被等块状经济。第二,强招商,提升产业活力。以先进制造业招商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产城融合为重点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旅游融合为载体打造马鸣村等特色品牌。第三,挖潜力,提升承载能力,积极做好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第四,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抓紧项目加快落地、尽早投产,此外还要积极谋划重大项目的储备。

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屠建忠:

  年,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抓平台、抓招商、抓项目”的总体要求,脚踏实地,坚持实体兴区,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做大开发区。坚持招大引强,继续围绕以汽车、汽配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互联网产业四大重点开展招商选资,大力推进汽车、汽配产业聚集,实施精准招商,做大开发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征迁力度,做大开发区空间规模。实施产城融合,把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建成信息产业的聚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二是坚定不移做强开发区。坚持科技引领、加快开发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小镇及科研基地建设,为开发区科技创新以及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三年内开发区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指数要明显提高。实施退低进高,加大低效土地处置力度,切实提高亩均产出。三是坚定不移做优开发区。扎实推进开发区的提档升级工作。完善开发区的产业配套设施,做优环境,提高招商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优化开发区的体制机制,使开发区可支配财力明显提高,发展潜力逐步增强。

借鉴“苏南模式”,助推桐乡实现新发展——









































白癜风到哪里治疗最好
白癜风治愈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ttosurfaces.com/xxcyfz/9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