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淮汽车忙碌的生产基地,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格外惹眼。不久它们将从合肥港启运,目的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去年9月,江汽与美国GTA公司签订新能源汽车销售合同,首次向美国出口新能源汽车。
如同新能源汽车一般,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经历着令人瞩目的换挡提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换,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
培育主体,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去年底达到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
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太阳电池发出的不稳定直流电变换成为符合电网或负载电能质量要求的交流电。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光伏逆变器完全依赖进口。创立于年的合肥阳光电源在近20年的时间里,通过自主创新,不仅把光伏逆变器真正做到了世界一流,而且使得逆变器的成本大幅下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现在,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批量销往德、意、法、美等40多个国家。
作为亚洲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连续多年在世界中、英文语音合成与识别领域独领风骚。今年7月下旬,由科大讯飞牵头承办的国家“十二五”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项目启动,这个项目的核心是让机器人从“能听会说”进步到“能理解会思考”,为将来打造类人机器人做准备。借助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技术,合肥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语音产业高地和类人机器人制造中心,诞生又一个千亿元新兴产业集群。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依托骨干企业,安徽研发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CVT汽车变速器、吨数控液压机床、重载车轮、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煤矿安全技术、大功率LED芯片、汽车覆盖件生产线成套装备等一批牵动性强的新产品、新技术,涌现出奇瑞、江淮、丰原、海螺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企业自主创新典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埃夫特机器人等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制造领域的空白。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家,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
企业创新呈现6个良好局面,87.7%的研发活动、84.9%的研发机构、77%的研发人员、79.6%的研发经费、74%的授权专利、94.4%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均出自企业。
体制保障,从“1+6”到“1+8”逐步完善
——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进入全国前十,今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7%
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年2月,我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简称“1+6”),为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绘出了宏伟蓝图,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共完成自主创新能力补助、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补助项,省级共兑现奖补资金4.02亿元,引导全省企业投入研发经费31亿元。为进一步提高配套文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今年省政府决定对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共用补助、创新能力评价5个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将国家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实施细则纳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新制订加强实验室建设、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3个实施细则,最终形成“1+8”配套政策。“1+8”政策一改过去“科技部门先立项、拨款,企业再做项目、搞研发”的一贯做法,转向企业先投入、市场再评价、市县先补助、省里后补助,只认条件和绩效;由过去自由申报、专家评审、注重项目自身科技含量和水平,转向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注重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推进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市县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为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各项补助奖励政策直接指向企业。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省整合部分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组建了注册资本50亿元的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吸引相关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首期发起设立总规模78.8亿元的三只基金。基金主要投向省内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科技创新企业,预计5年内将带动社会投资亿元至亿元,支持几百家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发展。
新政策、新机制持续释放全省科技创新潜力。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3年进入全国前十,在传统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亿元,增长16.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6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
招贤纳士,亿元扶持资金支持科技团队
——全省去年招引个省(境)外团队,有67个团队与市县对接签约或落户
奇瑞汽车实施战略转型,目标直指汽车自主品牌领跑者的位置。今年2月,奇瑞汽车与捷豹路虎“联姻”后的首款国产路虎极光上市。加上此前与以色列合资成立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已经构建起涵盖中级、中高级、豪华级的品牌格局。
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为与国际接轨,奇瑞汽车积聚了一批来自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据悉,芜湖市已先后出台40多份配套激励政策文件,从财政扶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创新型企业给予全方位扶持。为将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该市启动了“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每年安排1.2亿元用于人才特区建设,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向芜湖集聚。
为广招天下英才,我省吸引高层次人才出手不凡。年,我省决定从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省扶持资金,支持10个左右的科技团队来皖创新创业。今年6月,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将在全省主导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创业并发挥领军作用的高层次人才,纳入省“特支计划”遴选范围,给予每人50万元经费支持,专项用于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高校、省属重点院校、科研院所优秀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来皖领办、创办企业,属安徽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具有创新商业模式的高端现代服务业的,择优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创业培育扶持资金。
有了梧桐树,自然引来金凤凰。去年以来,通过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的实施,我省引进了一批集成电路设计、3D打印、智能装备等领域短缺急需的创新型团队和创新型领军人才。与此同时,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携带高端成果来皖创新创业,年全省共招引个省(境)外团队,有67个团队与市县对接签约或落户。(汪永安)
杭州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终于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