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向未来
“所有的生意都将死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任正非的这句名言用在中国律师业的传承中也具有很强的启示。
中国律师制度自年恢复重建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律所和个人,并逐步成为中国律师业第一梯队。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成立超过30年(含30年)的律所有余家,上海成立超过30年的律所有60余家(按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律所成立时间统计)。经历了第一批先行者波澜壮阔的创业之路,不少律所已进入代际传承阶段。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协力”)也是其中之一。年成立的协力作为中国百强规模所之一,目前在全国开设了20家分所,并在日本大阪、福冈、东京、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新加坡、德国柏林、瑞士日内瓦设有办公室;国内律师总人数人,以知识产权、金融并购、海事海商、公司证券、破产清算、国际仲裁等为优势专业领域。协力先后完成了事务所的制度改革、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建设,正在思考如何通过有序传承,实现事务所人才、业务及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年11月28日下午,协力主办的“协力向未来——海派律所传承与发展论坛”在上海文化新地标——上海图书馆东馆隆重举行,集聚各界专家人士共同探讨海派律所的传承问题,并正式发布建设“百年律所”宣言,探索海派律所的传承之道。如何探索律所组织文化建设及行业文化建设,也是当前中国律师行业思考的重要命题,因此协力发起的主题探讨正在积极呼应行业时代主题。
1大咖谈传承:制度设计与价值构建并重
当天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来自全国各地的协力合伙人及行业大咖云集,围绕律师行业的传承及高质量发展之道分享真知灼见。
司法行政机关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律所平稳传承、守正创新的底层基础。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在致辞中提到,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必然与法律文化相关联。上海具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品质,孕育开放包容、大气谦和的文化品格,律所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海派文化的烙印。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正在通过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机制构建,推动上海法律服务业务走向国际化,赋能海派律所的发展。
文化涵养与价值构建是推动律所传承的深层内核。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发表了“海派律所国际化特色传承与发展”主旨演讲,通过三段故事和三个建议,表达了对海派律所传承与涉外法律服务发展的殷切期望。他强调,海派精神的内涵在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对于律所而言,要保留律所的“灵魂”,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就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