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是当代国际格局的一大特征。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严重不同步,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领域的的作用迄今不彰,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张立副教授的《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新兴经济体合作》一书,探索了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若干理论问题,系统梳理了霸权合作论、制度合作论和非霸权合作理论,以中印在金砖机制(BRICS)、20国集团(G20)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等三大机制中的互动为案例,深入探讨了新兴经济体合作的成效与问题。本书在理论和政策上均颇有启发,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索。在此特抛砖引玉,与读者探讨。
01新兴经济体的利益差异
围绕新兴经济体的概念,近年来先后出现“金砖五国”、“新钻十一国”以及“迷雾四国”等概括方式。这一现象表明,新兴经济体崛起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现象,它们与以7国集团或经合组织成员国为代表的传统经济体差异明显,其内部合作影响日增。尽管如此,新兴经济体合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这其中除了具体的政策分歧外,长期的利益差异也是重要原因。需知,我们经常统而论之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等,实际上是一个成员众多、利益千差万别的群体。以金砖国家为例,在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五国之中,中国制造业发达,原材料和能源进口很多,制造品价高而原料价低更符合其长期利益;俄罗斯和巴西的经济结构以原材料出口为主,故原材料价格高企而制造品价格走低符合其利益;印度和南非的情况则处于两者之间。实际上,本书也注意到另一个例子,即中国对推进国际货币多元化并提升人民币地位的热情颇高,而其他新兴经济体更为关心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并提升在其中的投票权和决策权。利益的差异是客观的,但如何管理这种差异则具有主观性。新兴经济体如能有效管控这种分歧,合作就能取得较大进展;反之,则合作就可能遇到各种障碍。
02
中印合作的重要性
在众多的新兴经济体中,中印两国无疑具有极为特殊的影响力。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印年的人口总和高达27.4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75.93亿)的36.16%;国民生产总值之和达到16.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总额(85.万亿美元)的19.00%。必须承认,无论是以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来衡量,还是以发展潜力和政治影响力来衡量,中印两国都在新兴经济体集团中处于领先位置,两国的合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本书有意识地分别从全球合作与地区合作的层面精心挑选了金砖机制、20国集团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三个机制进行重点研究,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