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从我国国情出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决策,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回顾十年发展历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优,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竞争优势强、配套环境好、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和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很有必要。必须尽快厘清思路,明确“十四五”时期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打造产业体系角度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梁八柱”
何谓“四梁八柱”?在建筑学上是指支撑性的结构,在经济学意义上通常指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李克强总理对此曾有一段生动的阐述:“中国产业类型多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业不兴那业兴。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同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需要从产业体系视角构建支撑自身发展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具有长远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产业梯队。
一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本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正加速重构全球经济新版图。我国在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领先,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创新迭代,具备引领全球的坚实基础,但在芯片、人工智能软件等底层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未来五年,我国有望在集成电路等核心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物联网将使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更紧密融合,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仍将爆发式增长,5G网络的率先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等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实现从产业到经济的转变,一方面继续突出新技术供给和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改造,使数字化的研发、生产、交换、消费成为主流,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是做强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装备与材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主要短板,是我国与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的主要差距所在,也是我国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动权,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要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的最新部署,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材料,夯实工业基础支撑能力,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推进产品、生产、装备、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加快形成分布式、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新型生产制造体系。
三是推动生物产业快速壮大。现代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物农业、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生物制药和各个领域的新兴生物技术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崭新的生物经济形态应运而生,生物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保守估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产业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带动形成新一波生物经济浪潮,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是实现从培育到壮大的转变。为此,应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加快农业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升级转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育种企业。
四是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时代新趋势,能源开发利用方式的革命性进展是产业变革和大国崛起的关键。前两次工业革命奠定的能源结构,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而受到挑战,谁能高效发展新能源,谁就可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十四五”时期,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逻辑将实现从倒逼到引领的转变。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是受生态环境问题倒逼不得已而为之,而是引领时代变革的必然之举。展望未来,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不断下降,能源供给模式呈现从集中到分散的演变趋势,新能源汽车等新的用能载能装备大量兴起,资源循环利用、能源高效利用、污染零排放成为绿色产业体系的核心。
五是构建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梯队。海洋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联合国数据,现在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已可排到全球第七大经济体,预计到年全球海洋经济价值将达7万亿美元。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把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展望未来,在数字海洋、透明海洋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海洋产业正从传统产业转变为向科技要潜力、向远洋要资源、向业态创新要未来的创新性产业,必须大力发展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抢占国际海洋科技产业竞争制高点。太空也被视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新战场,攀爬太空科技阶梯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