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黔南精神
追赶
领先
跨越
摘要 8月28日惠罗高速通车正值星期五,接下来的周末,罗甸淘果汇葡萄庄园的主人黄光林就感受到了高速公路带来的好处。“一枢纽”就是依托银龙高速公路、余(庆)安(龙)高速公路、红水河航道和规划建设的罗甸机场,打造贵州南部交通枢纽。
8月28日下午6时,驶入惠罗高速公路的第一辆大巴车。陈毓钊 摄
惠罗高速罗甸互通。陈毓钊 摄
惠罗高速通车当天,几位老知青特地从贵阳赶来见证这个历史性时刻。他们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贵阳一中到罗甸下乡的知识青年。
位于边阳镇的淘果汇葡萄庄园,果农正在采摘葡萄。
新闻背景
罗甸地处贵州南部,北有茫茫麻山横亘,南有滚滚红水河阻隔。“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是罗甸长久以来交通的真实写照,解放初期到贵阳只能全程步行。在惠罗高速公路通车前,罗甸到贵阳要5个小时车程。
年11月,惠罗(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
经过两年多建设,年8月28日,惠罗高速公路的断杉至罗妥段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结束了罗甸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今后,从罗甸到贵阳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20分钟左右。
惠罗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银川至龙邦高速的一段,也是我省“6纵7横8联”中第四纵崇溪河至罗甸高速的南段,线路全长.公里(含广西境内路段),起于惠水县城南龙田寨处,与已建成通车的贵惠高速公路终点连接,经惠水县的断杉乡和罗甸县边阳、板庚、罗甸、沟亭、罗妥,止于罗甸县峨坝(黔桂交界),项目总投资超过亿元。银龙高速公路是黔中地区南下的又一条重要快捷通道,也是贵州、重庆、甘肃、陕西等西部省市通往广西沿海及东盟地区最便捷的高速通道。
公路发展大事记
年11月,惠水至罗甸公路开工建设。
年,省客运总站在罗甸县边阳镇建售票站,开始办理客货运业务。
年7月,惠水至罗甸公路竣工,这是罗甸第一条公路。
年冬,边阳车站迁往罗甸县城,成立罗甸县汽车站。
年到年,建成公路.85公里。
年12月,惠水至罗甸公路初次改为柏油路,这是罗甸第一条沥青公路。
年,罗甸县城开通1号公交班线,投入4辆公交车、45辆出租车运营。
年4月,罗甸至红水河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年11月竣工使用。
年10月,罗甸县实现“百分百村村通公路,百分百乡乡通油路”的“双百工程”目标。
年11月,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年8月28日,惠罗高速建成通车。
声音
罗甸籍企业家、昆山华辰联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昆山华辰重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泽明: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所有罗甸人的梦想,为像我这样愿意为家乡的致富发展而努力的罗甸人提供了便利条件。
罗甸亿源阳光生态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
以前没有高速公路,我们果园的火龙果最怕的就是在路上颠簸,天气热再加上颠簸,果子的折损太大。现在高速路通了,运输水果到贵阳只要一个半小时,我再也不担心果子在路上损失过大了。
罗甸县龙坪镇群众罗绂娟:
我的爱人在单位开车,经常跑贵阳、都匀。以前路不好,他开车来回贵阳就是一天。现在惠罗高速通了,又平又宽,我放心多了。
罗甸县川渝商会会长倪斌洲:
20世纪90年代我就从四川来罗甸做生意,当时根本就没有几条像样的路,我们下乡做生意经常是骑摩托车。去年我每个月都要跑几趟成都、重庆,就是罗甸这一段路没有高速,非常不方便。现在好了,我回成都可以全程高速了。
现场
大通道实现大梦想
通了!我们罗甸通高速了!
8月28日,罗甸县在惠(水)罗(甸)高速公路罗甸站举行简朴庄重的通车仪式。
尽管天降大雨,也挡不住罗甸人民见证高速公路通车的热情。从早上8时开始,人们像潮水一般,陆陆续续从龙坪镇、罗悃镇、边阳镇、红水河镇向高速路口汇集。他们或是开车,或是坐大巴,或是骑摩托,甚至走十多公里的山路翻山涉水,也一定要看看他们的高速公路。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拖家带口的中年男女,有咿呀学语的学童,还有嗷嗷待哺的婴儿。兴奋、激动、高兴……全部写在人们的脸上。
这是一种近乎“朝圣”的集体庆贺,是一种夙愿达成的巨大幸福。
有一位布依族老人,头发已经花白,她不会说汉话,甚至连自己名字都说不清楚。她背上3岁的孙子,专程从数十里外的罗悃镇坐亲戚的摩托车赶来看高速公路通车。老人家说,自己这辈子从没见过高速公路,也没去过省城贵阳,看到高速公路通车很高兴,她特别想坐车去贵阳看看。
年到年,黄加明、袁筑影夫妇在罗甸度过了3年的知青时光。这次听说罗甸高速通车,两人专门邀请几位老知青一起从贵阳回罗甸看看。
故地重游,回忆起知青岁月里的罗甸交通,他们印象依然深刻:“那个时候从贵阳坐车到罗甸,一天;从罗甸县城走路到我们当知青的凤亭乡,又是一天。”
多年过去,他们已经把罗甸当成第二故乡。说起这些年罗甸的发展变化,黄加明激动不已:“交通好了,经济好了,我们高兴着哩!”
现状
大通道催热大经济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一句知名度极高、极具现实意义的谚语,对于罗甸来说更是如此。
每一个人都切实感受到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
罗甸县天泰渔业合作社是罗甸县最大的渔业养殖合作社,每年有万公斤产品销往省内外。以前因为路途颠簸,走陆路运输时间长,鱼卖不出好价格,损失大。
惠罗高速公路通车让合作社理事长王邦道格外高兴,他算了一笔账:走高速,从罗甸到贵阳运输时间从原来的近8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每斤鱼能多卖3到5毛钱,同时运输饲料的成本也降下来了,这样合作社每年能增收多万元。
罗甸水质优良,终年气候温和,是垂钓爱好者的理想去处。王邦道和合作社的养殖户们合计着扩大经营范围,发展集养殖、观光休闲和垂钓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
8月28日惠罗高速通车正值星期五,接下来的周末,罗甸淘果汇葡萄庄园的主人黄光林就感受到了高速公路带来的好处。庄园一下子涌来了近人,都是来自贵阳、罗甸、惠水等地的自驾游游客。光葡萄采摘一项,黄光林一天收入就上万元。
黄光林的淘果汇葡萄庄园从年开始经营,主要用优质农家肥种植原生态葡萄,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
“走高速到贵阳1个多小时,到罗甸县城20分钟,很多人都愿意来摘我们的葡萄,体验乡村生活。”黄光林告诉记者,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开设农家乐,发展乡村采摘体验游,打造一个集水果采摘、吃、喝、玩、乐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致富。
陕西榆林人程彦伟两年前毕业来罗甸工作时,看中的就是即将修通的惠罗高速。没有高速的时候,他只能一年回一次家,看看年迈的双亲。
“现在,路通了,方便了,我打算国庆放假期间回趟陕西,看看家人。”程彦伟笑着说。
高速公路带来的巨大活力,解放了罗甸发展的脚步。
如果把惠罗高速比作罗甸交通的“大动脉”的话,那么为数更多的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的建设,就是维持罗甸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毛细血管”。
近年来,罗甸县委、县政府面对交通短板,着力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交通条件逐年得到改善。
截至年,罗甸县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公里,全县9个乡镇、个行政村已经实现畅通,畅通率达到%。
为了进一步改善县域内部交通条件,罗甸县计划对境内公里国省道进行改造,并对52条共公里县乡道进行提升建设。
前瞻
大通道孕育大希望
大通道,蕴含着新机遇。
大通道,昭示着大发展。
对于高速公路的意义,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有更深认识:“惠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罗甸的地缘区位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将真正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出海的最前沿,成为成渝、黔中、东盟、北部湾等四个重要经济区之间的节点城市。”
乘着交通改善的东风,罗甸县提出了“一枢纽三基地”的建设规划。
“一枢纽”就是依托银龙高速公路、余(庆)安(龙)高速公路、红水河航道和规划建设的罗甸机场,打造贵州南部交通枢纽。
“三基地”即:依托民族医药、水电开发、玉石加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硅系产品六大产业,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以菜、果、药、渔为重点,着力打造粤港澳鲜活农产品供产基地;以湖滨、山水风光为特色,着力打造“南亚热带湖滨山水园林城市”,以冬暖气候、良好生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支撑,着力打造冬季旅游目的地和健康养生基地。
工业方面,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水电开发、玉石加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硅系产品六大产业。民族医药发展继续积极引进中药材种植、原料初加工、包装等配套项目,扶持信邦做大做强,打造以信邦为中心的医药产业聚集区。拟引进国内有实力的医药企业入驻,打造罗甸民族制药品牌,规划到年民族医药产业产值达35亿元。玉石加工发展重点推进罗甸玉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到年玉石产业产值达10亿元。
农业方面,秉承“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的发展理念,改造提升传统蔬菜、脐橙产业,加速发展火龙果产业,稳步推进生态渔业,集中打造特色药业。以罗沙经龙坪至红水河为主轴,董当沫阳、逢亭木引为翼,形成一轴二翼覆盖7个乡镇12个片区的山地生态现代农业产业园。
罗甸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6摄氏度,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评选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
旅游发展方面,着力把罗甸打造成集滨水居住、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玉石产业为一体的“南亚热带湖滨山水园林城市”;发挥“南翼”独特自然生态、喀斯特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冬暖气候、良好生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支撑,着力打造以冬季旅游目的地和健康养生地。
记忆
昔日盘山路 今朝变通途
年8月28日,这注定是一个载入罗甸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高速公路终于修到35万罗甸人民的家门口,从此,通往外界,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记者站在人群中,和兴奋的人们一起倒数高速公路通车的时刻时,昔日有关高速公路的记忆像放电影一样涌入脑海。
记者与惠罗高速结缘始于年6月16日。那天第一次到罗甸。公里山路,6个小时颠簸。汽车行至七道拐的时候,记者强忍胃部的翻江倒海,两手抓紧安全带,紧张地盯着司机开着大巴车在崎岖且狭窄的盘山公路上蹒跚前行。车子下完七道拐后,记者才敢松口气,抬眼望向窗外。这一眼,就看到了繁忙的挖掘机和一条正在修建的毛坯路。后来,记者知道这就是建设中的惠罗高速公路。
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记者和罗甸结下不解之缘,也有幸见证了这条高速公路从泥土里一点一点长成了一条“上天入地的巨龙”。
年1月14日,记者见证了惠罗高速公路第一座大桥贯通。当天,记者和同事手脚发抖地爬上近20米高的桥面,等待大桥最后一片T梁吊装的瞬间。记者的相机抓拍到了合龙瞬间,也记录下建设者欢快的笑脸。
年8月27日,为了找一个好的拍摄角度拍摄正在建设中的惠罗高速涟江特大桥,记者和同事走了近1个小时山路。当记者站在山顶上向下看去,全长米的涟江特大桥像一条巨龙一样在山间蜿蜒。无数戴黄色、红色安全帽的筑路工人顶烈日抓紧时间修路。那一刻,记者真切地感受到高速公路离罗甸的距离,近在咫尺,仿佛一眨眼的时间就能开通一样。
后来,但凡到罗甸采访,只要天气晴朗,记者都会在合适的地点拍下高速公路的建设场景。板庚公路边上的那块大石头,边外河的那座小山坡,边阳老猫坡的那个转弯处,罗甸互通旁边的那个名叫交苑的小村子都反复出现在采访本上。
通车前,记者有幸提前体验惠罗高速。一路上,看到不少村民扶老携幼,撑着雨伞,站在公路边满脸喜庆地看着路过自家门口的高速公路;也看到了昔日采访时,自己曾经爬过的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再见,曾经的老路。从此,罗甸人民将跟随脚下这条崭新的“幸福路”,走出大山,奔向无尽的幸福。(来源:贵州日报 陈毓钊 梁晓琳)
编辑:陈胜刚
邮箱:shanshuiqiannan
.鐧界櫆椋庡涔呰兘娌诲ソ瀹濆疂鐧界櫆椋庤兘娌诲ソ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