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命,随着互联网加速渗透传统企业,汽车商业模式也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定位。在这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转型时期,汽车市场必定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兵家必争之地。
互联网+汽车:从功能车到智能车
移动互联时代,智能移动终端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特别是在“互联网+”的热潮下,传统产业纷纷寻求与互联网的融合,迫不及待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
从横向上看,很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都在发生着“互联网+”式的升级,智能移动设备已经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移动到汽车上。从纵向上看,智能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让人应接不暇。以智能手机为例,BAT巨头相继大伸拳脚:百度计划投资入股联想神奇工场,腾讯即将重新推出ROM系统,阿里准备入股魅族打造开放的智能生态平台,乐视推出了主打“生态”概念的超级手机。
目前,汽车已经从机械的1.0时代和电子的2.0时代,步入智能化的3.0时代。类似于手机市场“功能机”到“智能机”,汽车也将由传统的“功能车”转变为“智能车”。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国内外科技巨头已纷纷展开布局。苹果、谷歌、乐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涉足智能汽车制造领域,按照各家的推广计划,预计年智能汽车有望达到50万辆,辅助驾驶技术将得到大量应用。
新型汽车产业链:互联网能介入多深?
互联网对于汽车行业的改造,涉及研发、零部件、整车、销售、后市场、用车、再流通、报废拆解等全产业链。从这些环节中,还将衍生出开源汽车、无人驾驶、互联网汽车、后市场O2O、共享用车、二手车电商等众多新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对于想涉足汽车行业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将重心放在这条新型产业链的哪一块,将是决定未来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放眼国外市场,很多互联网公司已全面介入汽车产业链,目的是打造全新的汽车形态。从年1月开始,谷歌就以一系列服务(Gmail,Maps,YouTube,Now等)为重心,通过较为成熟的安卓平台,将车载系统推入应用时代。与谷歌将车载系统作为独立一屏的想法不同,苹果更趋向于将车载系统作为以iPhone为控制中心的一个环节存在,而且得益于IOS的封闭性,智能汽车拥有手持设备和车载设备无缝对接的便利。而软硬件同时涉足的特斯拉则一直在努力打造自身生态:仅靠触摸而无实体按键就能实现汽车的控制,大大降低了汽车中人机交互的难度,也走在了智能汽车的最前沿。
与谷歌、苹果致力于汽车研发不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较少涉足汽车硬件,更多地从车载硬件智能产品和映射功能渗入汽车行业。年12月,乐视正式公布了“SEE计划”,且在一个月后发布了智能汽车LeUI系统。年3月,阿里与上汽集团设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用于推进“互联网汽车”开发和运营平台建设。同时,百度CEO李彦宏宣布百度将联手现代汽车,打造“联网汽车”(connectedcar)全新市场。今年3月,腾讯也宣布与富士康及和谐汽车组成联合专业团队,提出“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商业模式。尽管巨头们纷纷以各自方式介入汽车行业,但除了乐视表示要完全自主案发生产整车外,其他几家均明确表示不会“碰硬件”。
汽车后市场:应用场景与用户粘性是关键
在全新的物联网领域,智能汽车也只是有方向,而没有路线,各家都在试图摸索出一条明晰的产品线来真正开启这个时代。笔者认为针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互联网用车”比“互联网造车”地位更重要,专注于汽车后市场或许是可行的思路。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在汽车后市场领域,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互联网的介入则降低了这种不对称,且提高了闲散资源的使用效率。而在汽车后市场中,保持客户粘性、搭建平台价值将是互联网汽车商业模式的关键。
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需求皆由场景而定,解决需求的应用成为新形式的入口。当前,“互联网汽车”是移动的智能终端,也是场景之争的落点,由此看来,搭建应用场景是互联网用车的关键,而高精度地图服务是其核心。现在,主流互联网汽车应用主要是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平台进行开发的,结合LBS和大数据技术,可追溯和引导用户出行路线和消费行为,所以地图将成为天然的O2O应用平台。
除了搭建平台价值,用户粘性也是互联网汽车竞争的焦点。平台应用背后的核心资源是用户,在App开发成本下降、商业模式复制成本较低的背景下,获取和保持应用两端的用户粘性成为互联网应用核心。而获取用户粘性的方式有二,一是前期获取原始用户积累、掌握线下资源;二是在服务过程中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智能汽车市场的未来:创建融合平台
然而,实现汽车的人工智能化,并非易事。毕竟现在的大多数汽车还没有做好最基础的人机交互,车载系统功能单一,汽车操作繁琐也降低了用户体验。谷歌、苹果、特斯拉也正是瞄准这一商机,对汽车软件功能进行拓展,从而提升交互体验。那么未来,互联网汽车及其市场该如何发展呢?
首先,企业应加强用户数据挖掘。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企业可以对用户的兴趣、习惯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挖掘用户数据的意义就在于发现目标用户,集中地对这些用户提供信息,从而实现精准化服务。未来,互联网将会提取用户的标志性特征,将各种属性分类并贴上不同“标签”。也就是说,用户在驾驶场景中的点击、搜索等行为都会被记录,企业能充分掌握各种用户的习惯,从而做好人机交互。
其次,企业也应深化O2O价值。和消费者更紧密地连接、加强互动和参与成为车企的焦点,在各平台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尝试,发掘出以用户为核心的O2O的真正价值。场景化消费是O2O模式的特色,企业可以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消费场景,抢夺用户资源。
最后,企业还应探索创建融合平台。这里可以引入SoLoMoCo这个流行的概念,它是指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商业化的营销新趋势。具体来看,SoLoMoCo分为四大领域,一是社会化媒体,由于它们都已积累了深厚的用户基础,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商业前景;二是本地化服务,早在年,阿里巴巴就与高德协力打造“地图社交平台”,在产品、数据、API等多个层面深化合作,加大数据挖掘的力度;三是移动终端建设,各大互联网公司可在车载硬件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化、本地化布局;四是电子商务,这是互联网汽车领域做数字营销时必须考虑的落点问题。
总之,如何在四个领域平均用力、如何协调融合各个平台,是智能汽车打造竞争力、布局商业模式的关键。而从整体上看,融合平台的SoLoMoCo模式能赋予原本不具有商业模式前景的服务新的机会,而原本发展成熟的企业营销平台更需要朝着新的高度发展和提升,向SoLoMoCo的发展版图不断迈进。
《数字营销》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