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产业新高地

编者按:

年的新乡,行走得格外艰辛而不平凡。这一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问题导向,以新姿态、新理念、新作为,引领新常态、发现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走好了“十三五”开局之步。本报从今日起,分别以产业篇、城市篇、作风篇,刊发“辛言”述评,梳理我市破解难题之良方,盘点艰苦求索之成就,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再写辉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在发展的坐标系中,产业从来都是至关重要的纬度。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站在新年的起跑线上,回望过去的一年,新乡写下了怎样的产业篇章,又将擘画怎样的产业辉煌?

(二)新姿态引领新常态,新作为标注新方位。

这一年,我们苦苦寻找方向,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优存量;

这一年,我们孜孜谋求突破,以“”工程带动全局提升;

这一年,我们倾力厚植优势,以“区位、科技、山水”夯实发展基础;

这一年,我们坚定积力蓄能,以“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体育”培育发展后劲。

岁月深处,记录一年的求索;爬坡路上,写满无尽的艰辛。历史星空中,必将载入这一非凡篇章。

新乡,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又一次站立在风云激荡的十字路口。

(三)进步与磨难,孪生胶合,古今亦然。新乡年及以前数年的产业行进轨迹,深深镌刻着问题与矛盾、挑战与隐患、担当与奋进。

让我们泅渡新乡发展的“产业三峡”,历数前行的险滩和暗礁。我们发现,在曾经的产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有着令人不安的深忧。近几年里,增速连年下滑,年跌至6.0%,多数增长指标在全省位居“第三方阵”。

我们多年引以为豪的七大产业,主营业务过百亿者,只有区区新航集团和金龙集团两家,不少企业连年以个位数速度增长甚至负增长。

数据不会掩饰问题,数据是最忠诚的言者。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新乡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的背后,隐忧深重、矛盾突出。

是工业门类的齐全,41个行业大类中囊括33个,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开始慢下来之初,呈现“东方不亮西方亮”,基础好、门类全遮蔽了我们的眼睛;

是资源优势的突出,化工、水泥、造纸、煤电等工业企业,贡献了GDP增长,虽然沾上了灰色,付出了生态的代价,但却麻痹了我们的神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新乡产业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矛盾,与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生态环境压力,毫不留情地集中暴露,毫不遮掩地交织并存。曾经的产业优势,变为了发展劣势,积累的发展财富,变为了行进包袱。

拨开迷雾看本真,如此深重的矛盾,在于结构调整的步子慢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溜了,产业集聚集群的力度弱了,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导向不足、危机感不强、前瞻性不够。

别人在危险中寻求机遇,在爬坡中卯足干劲,在转型中浴火重生,而自己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陶醉不休,坐在方寸天井里沾沾自喜,困难只能愈积愈多,伤痛只能愈深愈重。

辉煌属于过去,沉浸其中,只能贻误战机;成绩应是坐标,砥砺锚定,方能无往不胜。

(四)新乡产业向何处去?新乡产业怎么干?两道紧迫命题,摆在我们面前。

审大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善借势:“一带一路”、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地区崛起等国之方略,为新乡构建组合型大都市地区重要功能区提供了无限机遇。

明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山水优势、精神优势,是新乡最为突出、最有特色、最有可为的四大优势,拨亮之、壮大之、提升之,皆可化为发展胜势。

看基础:装备产业规模效益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劲待发,新业态新经济蓬勃兴起。这是新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的基础所在、底气所在。

观队伍:2万多家企业的领头人,在市场大潮中,历经风雨吹打,尝尽酸甜苦辣,锻造了市场意识,锤炼了进取精神。这是新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发展的主体所在、关键所在。

时也,机者;势也,力者。“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善驭势者必成。

(五)发展千头万绪,只有握指成拳,方有力道。道路千条万条,只有锚定目标,方有出路。

面对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新乡以“”产业发展工程为突破口,实行“两手抓”,一手优化存量,一手做大增量。

“4”: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现代家居,这是新乡的支柱产业,新乡的最大家底。只有在转型中升级,在优化中提升,方可既能稳住当前经济阵脚,又能支撑未来发展。

“3”:生物与新医药、电池与电动车、电子信息,这是新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才能抢占制高点,攥紧制胜权。

“2”: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和现代服务业,这是新乡的新业态、新经济。只有超前谋划、下力培育,才能实现提质发展的结构调整、动力转换。

“5”:力争到“十三五”末,7大工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亿元,这是新乡迈向新征程的目标。我们必须拼出全力,确保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可以看到,既有传统支柱产业的快速提升发展,又有新兴产业的大力培育壮大,新旧交替、稳中有进、蕴含章法。

(六)脑中有思路,胸中有目标,脚下要有新实践。

肯干、想干,更要能干、会干。站立风口,新乡没有静等风来,呼应“”目标的“五大工程”便紧随而来、加速推进。

——“吸铁石”工程。通过构建“政、产、学、研、资、介、用”七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投资融资、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业集聚的“吸铁石”,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圈。

——活力工程。该交给市场的,政府一点不沾,该协调服务的,政府责无旁贷。规划布局、功能定位、要素聚集、政策扶持、环境营造,成为各级政府主攻的重中之重。

——招商引智工程。如今招商变为引资、引智、引金、引企“一招四引”。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招商、精准型招商,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

——服务运行工程。简政放权,该简的简,该放的放,既放得下、管得住,又服务得好。推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让创新者心情舒畅,让创业者敢创善创。

——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规划先行,配套跟进,撬动资本,一大批道路、污水处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得以建成,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与城市发展无缝对接,促进产城互动,协调发展。

(七)发展的航船,需要依靠科学理论的灯塔抵达彼岸;思想的翅膀,总是借助深厚实践的长风高高飞翔。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深刻的问题导向,敏锐的时代意识,全局的战略眼光,艰辛求索、负重前行,以变应变、以新应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阶段性成果已经显现,阔步前行的底气、信心和智慧更加饱满有力。

——国字号平台集聚共振。从年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到国家产业集聚集群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市,到年春天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这座骨子里尊新的常新之城,汇聚了数量如此之多、分量如此之重的国家级发展战略。我们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加快产业集聚集群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经济运行回暖向好。

世界品牌百威英博落户卫辉市产业集聚区,产品供不应求,与其形成产业链的上海宝钢集团慕名而来。

——产业壮大空间取得新拓展。从初期单纯的承接郑州溢出产业,到“一核两带”全面开放,从打造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到郑州组合型大都市区北部枢纽,“郑新融合”首次上升为全省发展战略,不仅奠定了新乡产业提质发展的新基础,更拓展了新乡产业提质发展的新空间。

在借势融合中先行一步,原阳县慢慢告别“原样”。一个中央厨房产业园,打通了从基地到厨房到工厂再到市场的全产业链。金祥现代家居产业园过河来到了原阳,50多家品牌家居企业集群发展势头红火。

金水电缆公司从郑州转移而至平原示范区,发展的空间变得更大,老总金世强发出如是感慨,“早来新乡几年,公司发展得更快!”

——产业升级步伐取得新进展。新乡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个突破口,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实施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构建传统产业发展新格局。造纸、水泥、印染3个行业10户企业20条落后产能生产线(设备)拆除或废毁。68个项目列入当年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居全省第四。绿色纤维、3D打印、智能装备、动力电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10个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正朝着精品店和领军旗舰迸发。20户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成长为“参天大树”。

新乡化纤厂,一个老牌国企,一度亏损严重、污染严重。困难面前,企业没有退缩,主动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果断关停两条落后生产线,实施氨纶智能制造,全球第一条96头氨纶生产线刚刚开车试生产。

河南科隆集团集中力量,建立全省第一家企业创客中心,一举拿下几十项发明专利,打破国际垄断。公司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一周不生产,海尔全球卖场就得断货。

新乡化纤、威猛振动、成林包装、北方车辆仪表、华洋铜业等5户企业被评为年河南省智能制造工厂(车间)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大班家具、新亚纸业等2户企业被评为年省“互联网+”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力。新乡一手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紧抓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成长培育,产业形态更加饱满,新旧动能悄然转换,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由年的13:57.7:29.1调整到年的11:48.8:40.2。

一向严谨挑剔的华为,冲着新乡的区位、科技等综合优势,毅然落子新乡,布局河南省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产业互联网引领者软通动力,华中总部移步新乡,一座“数字高铁站”即将辐射华中、走向全国。

顶级跨境电商阿里巴巴、谷歌,聚集新乡,打造跨境贸易示范园……

——产业提质环境得到新改善。从市级领导分包服务机制到企业培训机制,从主办银行制度到引导企业挂牌上市,从“八方面32条降成本”措施到强化企业要素保障,从生态环境保护到“公检法司”打击犯罪、支持企业并举,从“资本运作服务年”“金融知识普及年”活动开展,到加大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力度和金融风险排查,一年来新乡立足实际、完善机制、打通环节,优化提升产业软硬环境,为各类企业保驾护航。

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年年初的第一场到12月29日的最后一场,台上是国内专家教授,台下是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队伍。一堂堂深入浅出的金融课、经济课、政策课,开阔了领导干部发展视野,促进了企业家们“找市场不找市长”投融资意识。

在全省率先设立了3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达到30家,位居全省第三。家企业得益于主办银行制,融资超过亿元。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制约新乡企业发展最大的难题,正逐步缓解。

从支柱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重点突破,再到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体育新兴业态的蓬勃兴起,各类产业集聚区同心发力。

一年来的探索充满风雨,我们深感艰辛;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倍加珍惜。

发展从来只有进行时,没有暂停,更没有终点站。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产业结构性矛盾具有深层次、顽固性、持续性特征,它不是一日形成,调整也非一日之功、一劳永逸。先进制造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偏少、服务业比重偏低、县域综合实力不强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难题,依然存在,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八)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新乡等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较好的市要突出提质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高度,对新乡发展的准确把脉,也是新乡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驱动提质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始终秉承“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理念,用足用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最优政策。围绕新乡的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速“三链”有机融合、协同创新,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全民创新创业意识,打通“最后一公里”,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创新,加大对小微创新、万众创新、草根创新的扶持力度,优化科研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既要补上工业2.0的课,又要跟上工业4.0的趟儿。

——质量效益引领提质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我们要继续坚持质量为先、以质取胜,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把产品、市场与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全市企业综合竞争力。

——对外开放带动提质发展。开放是提质发展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和境界,开放的思维和理念,把大东区、南部沿黄、北部太行打造成北向京津、南向郑州、沿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开放平台。

——环境保护倒逼提质发展。环境保护只能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抓环保就是谋发展,抓环保才能赢未来。我们要探索走出一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以提质发展减轻环境压力的新路子,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战”,补上环保旧账,不欠环保新账,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九)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没有一流的人才,新乡提质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一流的作风,新乡提质发展就寸步难行。

在新乡转型发展的紧迫关口,在新乡提质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特别注重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培养。

企业家是市场主体,创新人才是源泉动力,各级干部是服务保障。既要优化正式制度,还要提升非正式制度,以支持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和良性机制,极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形成全面推动新乡提质发展的合力。

(十)时代打量着我们,现实催逼着我们,百姓凝视着我们,实现新乡提质发展的重担,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头。

唯不忘初心者进,唯自信从容者胜,唯改革创新者强。新乡27万全体党员干部决不能忘记、决不能放松、决不能停歇!

作者:辛言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贵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ttosurfaces.com/xxcyfz/10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