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衡、赵英、夏治冰、蔡蔚激辩股比放开: 正反两派的博弈,实际上是评估放开后对汽车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值不值得牺牲目前的利益去换取新的发展模式。
周开平、王欣/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态,国家正在考虑放开汽车合资股比政策,引发了汽车行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牵头,一汽、东风、北汽、长安等大型国企参加的讨论会上出现一边倒,与会者一致反对放开。中国汽车国企目前的状况是,凭借自主品牌盈利的几乎没有,主要利润来源于合资车企。东风等车企能进入世界强,其实是由合资车企推上去的。大型国有车企集团担心,一旦放开后,外资将推行利润最大化,中方获利将逐渐被挤压。不过,汽车行业内同时也存在坚定的支持放开派。佐证有两个主要理由:一是放开是大趋势,是市场化的必走之路。汽车行业是目前中国还存在超大型国企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中方双边贸易谈判考虑的是国家全盘利益,而非一个汽车行业;二是保护政策下出不了强大的企业,目前大型国企集团自主品牌普遍不强,甚至干不过民营自主品牌,就是证明。放不放开由相关主管部门决定。正反两派的博弈,实际上是评估放开后对汽车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值不值得牺牲目前的利益去换取新的发展模式。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位专家和行业内权威人士,进行讨论。图中人物从上左至右下为:原北汽集团董事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深圳挖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治冰精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蔡蔚新兴产业会不会被冲击?Q:汽车行业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电动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等等,一些新生企业正在快速成长,股比放开对新生企业有什么影响?
安庆衡:我认为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不会很大。虽然我不主张提弯道超车,但现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确实良好。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是由于限制外方股比才发展起来的。不过一旦股比彻底放开,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在有关政策上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蔡蔚:对新兴企业来说可能是正面影响。首先新兴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全球品牌,他们可以透过这些机会和洋人合资获得造车资质。比如现在,蔚来汽车、乐视互联网造车企业,它必须想办法在中国拿到造车资质,但股比放开后,他们就可以绕过这一道坎。Q:股比放开应不应该对新生产业适当延迟?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时放开,是不是意味着特斯拉等车企将来可以在国内独建企业?
夏治冰:有关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车一样,毕竟人家有先发优势,如果放开,研发的投入等都没办法收回来,相当于釜底抽薪。我觉得不应该局部保护,比如说新能源汽车保护,而是应该全面保护。蔡蔚: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国在现阶段审批制不会轻易改变,尽管所有人都希望取消这个审批制。就新能源来讲,在同一个中国之内,应该不会对其股比制定单独政策。(一旦放开,特斯拉等中国建独资公司)是有可能的。按照现有的政策,特斯拉要在中国做一个独资企业是没办法实现的,所以它必须合资,而且有股比要求,特斯拉就进不来。但是,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它们是否想把技术拿到中国来?还是想除了到中国找个代工工厂以外,剩下就是拿中国做市场?特斯拉是不是以后想在中国研发汽车,在中国做出来汽车以后向全世界卖?还是说在中国生产的只卖给中国人,德国人要卖的话都要从美国运过去?其中核心是知识产权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挂在中国背景的名下,还是挂在以美国为背景的公司的名下,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现在缺少的是创新和知识产权,外方没有想把这些东西拿到中国来,而只是看好中国的市场。但反过来讲过来说,我们说中国要放开股比,但华为收购美国的公司哪一个收购成功了?其实美国也是有保护的,从整体来讲,各国还是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股比放开,实际上是与我们国家长期的制度体制有关。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我们国家要想股比放开,把“狼”放进来,先得把自己的企业培养得有野性,放开“羊”被捆住的手脚。首先国家让自己的企业有野性,培养出他们的竞争力,然后再把他们放在国际平台上去自我生存。车企应提早备战Q:股比放开在传统车领域可能只是时间表如何确定的问题,依靠合资车企盈利的国有车企,如何应对放开后的状况?
安庆衡:有些人的观点太过偏激,把合资说得一无是处。我们要分析合资的作用,合资提高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现在很多自主品牌生产制造还是在依靠合资的零部件,而且合资培养了不少人才,尹同跃等人就是从一汽大众走出来的,现在不少大集团都在把合资和自主的管理人才互换来提高自主的管理水平,北汽自主品牌初期的发展也是利用了北京现代的制造技术的基础和人力资源。所以现在不能看到自主品牌有进步了,就把以前合资的贡献推翻。我不主张打政治仗,但一定要公平。不过,即使股比确定放开后,政策讨论、批准实施、企业谈判还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来推出。所以我的核心观点是还是要早做准备。如果放开,企业如何做、政府怎么批准,之前的合同是否失去效力等都需要考虑,很多问题需要具体讨论,“放开就是卖国贼,不放开就是保守派”的论调有待商榷。夏治冰:国家发改委为什么提放开?主管部门肯定考虑了产业的利益。第一,从汽车产业发展利益上看,它也是不愿意放开的。相关主管部门一个拖字诀是比较好的,利用行业来发出反对的声音。第二,未来放开是肯定,哪怕别人不要求,我们也要放开,把市场打到别人的国家。那个时候国内整个链条成长起来了。现在看,央企、国企进步是巨大的,长安,北汽、广汽,和三五年前完全不一样的局面。蔡蔚:比如说企业产品规划、路线国家都要管。企业做什么车,批什么资质,建什么工厂,都得申请。得先把这些放开。Q:有人认为,短期内可能对自主品牌进行冲击,自主品牌车企如何应对?
安庆衡:对自主品牌没有太大的冲击,真正放开股比后,中国车企的竞争力还是有的。但自主品牌车企需要抓住合资股比放开前的时间,加快进步,迎接挑战。赵英:我认为冲击不大。就我说,这个市场放开和产品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市场主要还是看产品怎么样,看哪个企业。情况不一样,如果我们放开,即使他们股比占了60%,它还是生产他们企业的产品,那是产品竞争层面的问题。蔡蔚:我认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他们冲击不大,原来没有合资的企业,可能会有部分小企业被洋人买下来,以占领中国市场。但像对吉利、长城这样的企业,我个人认为没什么影响。更多影响的是现有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既丢掉了市场也丢掉了技术,最后连话语权也没了。首先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企都要按市场规律去办事。国有车企这些年,在合资环境下长远规划偏弱,在很多事情上做的也有些问题,企业的自主能力增长并不快,这也是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股比放不放开对自主品牌来说其实是无所谓的,民营企业可能会觉得对其发展是利好。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黑龙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