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编织产业显示出极强的发展势头

黑龙江省森林和草原资源丰富,全省手工艺人加工出桦树皮、木版画、根雕、核桃、草柳编等工艺产品,年创产值均在300~500万元以上,既形成了新的工艺品种,又激发了当地群众参与开发特色产业的热情

打印

2014年05月13日09:19来源:中国妇女报

伊春市的周影以林业伐区剩余物为原料,充分利用木材的天然色彩、自然纹理和温润的质感,开发生产手工木艺文化系列产品,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年产值超过300万元,为400名林区职工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据黑龙江省妇联主席张爱民介绍,黑龙江手工编织制作产业作为传统与时代结合催生的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黑河市女大学生陶丹丹在美术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她立足当地资源从事桦树皮工艺品生产和销售,现在已经新型娱乐产业带动50人就业,她本人被评为全国十佳民间艺人

e-mail推荐:

纠错

留言

调查

肇东市的张兴芝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办制花厂,带领村里的妇女从事绢花生产,她多次参加广交会,跟外商谈判拿订单,订单多时厂里吸收了2000多人就业

黑龙江手工编织:传统与时代结合催生新兴产业

目前,黑龙江省手工编织制作产业涵盖绣、编、画、剪、刻等多种工艺,有亚麻编织、民族刺绣、鱼皮、草柳编、木艺、黑陶、桦树皮制作等十大类20多个项目上千种产品,从业技师达到2200人,直接就业妇女12万人,年创产值达4.5亿元手工编织产业显示出极强的发展势头,有的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五一”节期间,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大桥南岸的渤海靺鞨刺绣庄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身着民族服装的最新兴产业绣娘们都在精心刺绣着靺鞨作品

胡波告诉记者,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多年来,出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当地居民依托地产资源,就地取材,经手工加工制作成商品,逐渐形成了当地大众性产业

据黑龙江省妇联农村发展部负责人胡波介绍,在黑龙江省,像孙艳玲这样从事民族特色、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技师的还有很多

论坛

手机点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有大大小小的手工编织点上千个,这些编织点大都在社区、村委会的活动室或居民家中,产品大到编织的毛衣、坐垫,小到风筝、剪纸、发夹、美术画,此项产业增加了妇女姐妹的收入,改善了她们的家庭生活(刘福国)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绥化市兰西县亚麻编织,县妇联积极引导带动“万名妇女筑麻城”湖北红安新型产业园房价,培养全县105名妇代会主任成为亚麻产品经纪人,她们带领15个乡镇两万多名妇女投入到亚麻编织产业,成为亚麻车坐垫生产加工大县,年销售额达到两亿多元,县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还举行了兰西亚麻产品展销会,受到全国各地客商欢迎

【字号 大 中 小】

网摘

2009年以来,黑龙江省妇联牵头成立了省手工编织制作协会,初步建立起一支手工编织制作能人队伍,省妇联先后投入170万元资金扶持了19个手工编织制作基地,大力推介黑龙江省特色、优秀手工编织作品,鼓励、带动广大妇女投身手工编织制作产业

鱼皮制品、手工刺绣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代表,2005年起步的佳木斯市马华赫哲鱼皮文化有限公司现已成长为鱼皮制品的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200万元在刺绣产业中,全省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股以靺鞨绣为龙头,兼有满绣、苏绣、冰雪绣、乌鱼绣等,专业技师有1600余人,带动妇女近3万人

牡丹江市渤海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玲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女大学毕业生,她从外婆那里继承发展了渤海靺鞨传统刺绣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刺绣大王

据了解,这个村办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几经起伏,2011年遇到资金难题,省、市妇联帮助协调贷款,又给予专项扶持资金,制花厂购置了新的设备,还增加了新的产品,在广交会上拿到法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家的婚礼用品订单,渡过了难关

牡丹江市妇联主席朱艳华告诉记者,如今,孙艳玲的绣庄已辐射带动省内城乡妇女姐妹5000多人,促进农村家庭增收近600万元

-->

(责编:李宇浩、盛卉)

据胡波介绍,从目前黑龙江省手工编织制作企业的富国新兴产业股票型销售情况看,约有70%属于订单生产,只有30%左右在省内工艺品市场或旅游市场零售订单主要来自于广交会、哈洽会、文博会等各类展洽活动

· 中国妇女报

孙艳玲告诉记者,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下个月就要在哈尔滨开幕了,省里很多单位指名要他们的靺鞨绣产品进行文化商业交流活动现在,公司所属的三个绣庄都是满负荷工作,订单都已经排到了10月份

相关专题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y/1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