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青岛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和省委决定:
张江汀任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不再担任青岛市委书记;
孟凡利任青岛市委副书记。
时间回到年11月,刚上任青岛市委书记不久的李群在一次调研中提出,青岛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
国际范儿,是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基因。从此,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就成了这座城市孜孜追求的目标。
大青岛格局,制造业全面升级,高校朋友圈扩容等软实力显著提升,主政青岛六年,李群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内涵。
不止如此,他在任时引进的大项目、高校资源,都将成为未来数年这座城市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从33岁出任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长,到山东最早一批出国培训年轻干部,再到先后主政临沂,这个山东人口最多的沂蒙革命老区,青岛,山东最大经济体。这两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城市,李群每到一处,都在当地留下深深的烙印。
据网上信息,李群将出任常务副省长,此番由青岛市委书记升任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无疑是中央和山东省对其主政青岛思路的肯定。
如何和山东省委省政府一起,带领山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历经多个岗位历练、特别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有着独到理解的李群将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1st
打造青岛样本
李群是带着危机感来到青岛的。
年底,到青岛上任不久,李群就趁着走访在青大企业总部的契机,赶赴位于长春的一汽集团。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青岛的经济结构问题突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正是从这一次开始,一汽大众被来自青岛的真诚和热情打动,双方关系开始升温。而为了让项目顺利落地,李群曾5次赴长春。
在年的一次讲话中,李群直面青岛发展的不足,“与一些兄弟城市特别是先进城市相比,青岛的确存在一些差距。”
他举的例子就是财政收入的落后,“和大连、宁波等地相比,青岛尽管GDP略高于他们,但财政收入落后不少,这反映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差距。”
上任青岛后,李群组织的第一次外出考察学习的行程安排中就有大连,学习大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5年之后,青岛已经远远将大连和宁波甩在了身后。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年青岛GDP跻身“万亿俱乐部”行列,比大连多了亿元,比宁波多了亿元。
另一组耀眼的数据是,过去6年半,青岛财政收从年的亿元到现年的元,六年时间跨越7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速,效益指标好于增长指标,几乎两个大连。
比跨入万亿门槛更值得称赞的是,青岛走出了一条主抓实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年10月,新华社报道组来青解码青岛的制造业,这样评价:青岛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激情一页,从青岛制造的底气,人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雄心。
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有“底蕴”、有“块头”、有“品质”的青岛制造业是重要的本土优势。
年,在青岛万亿GDP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5%,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97%。青岛GDP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第7位,但工业增加值第3,中国名牌数量、品牌企业数量,却是同类城市第一位。
根据年人民论坛评测中心发布的对15个副省级城市GDP健康度的测评及排名显示,青岛以分的健康度得分排名首位。
“实践一再证明,实体稳则经济稳,抓实体经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李群表示,在这一轮宏观经济下行周期中,青岛能够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紧盯不放,早抓、早调、早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主抓实体经济的同时,以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也有非常大的提升。
作为我国唯一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以其强劲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逐渐成为外资银行乃至各类外资金融机构青睐的热土。
年金融业增速达12.8%,高于全市GDP增速4.9个百分点,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46位。
金融业的繁荣又反过来支持了实体经济向高端转型。
年,青岛金融机构重点项目贷款同比增长60%以上,重点支持老企业搬迁、“一谷两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海洋经济、新兴产业贷款多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近百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企业发展。
2nd
做五十年的规划
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革命老区临沂到山东经济总量最大、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的青岛,回顾李群主政一方的履历,他特别重视规划、环保这样短期很难出成绩的工作。
在临沂期间,李群组织治理沂河,建设滨河大道,使临沂市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他在3年山东“两会”期间提出,围绕建设鲁南苏北区域中心特大城市这个目标,抓好城市规划这个龙头,努力做到规划、建设50年不落后。
这种要做五十年规划的思路延续到青岛。
年11月,刚上任青岛市委书记不久,李群在一次调研中提出,青岛的发展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
年,担任青岛市委书记仅一年的李群推动出台了青岛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
对于这次规划,李群说:“过去的所谓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城区规划,这次青岛搞的是全域统筹规划,即城乡统筹、陆海统筹、空海地(包括地下)的统筹等等,我们的这轮规划要考虑未来青岛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持续发展。”
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在青岛上任伊始,李群就表示,要维护规划的权威,守住红线。
比如他认为,八大关的美誉度也得益于规划,“我看过八大关当时的规划,容积率定为0.5,绝对不允许突破。如果在那里私搭乱建,搞一些非法建筑,那么这个景区就将不复存在。”
“十二五”期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青岛由过去定位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凸显青岛在国家与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如今,翻开青岛的经济版图,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集中了数条千亿级新型工业产业链的“一谷两区”已经成为青岛未来经济活力增长的保障。
“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拉开了城市空间发展大框架。”专家认为,强化区域带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是实现万亿跨越的战略之举。
之所以把规划、环保等关乎城市软环境的业务作为工作重点,跟李群出国培训的经历有关。
0年,作为国家外专局送出的山东最早一批出国培训年轻干部之一,李群曾近距离观察美国市长如何处理政府事务,他发现纽海文市长更多的是在忙教育、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等社会公共服务的事。
这给了他很大启发:老美是在通过优化发展环境间接促进经济繁荣,而不是直接插手微观经济。
所以,后来李群治理城市的思路就是筑巢引凤,城市环境好了,自然能吸引到人才和资本。
以青岛为例,过去五年,青岛利用外资额连续跨上30亿美元、40亿美元、50亿美元、60亿美元和70亿美元五个“10亿台阶”,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曾一度跃升至首位。
青岛的魅力可见一斑。
年7月16日,李群和吴良镛院士就青岛下一步的城市规划沟通了想法。
3rd
高校和教授情结
今年全国两会上,青岛意外成为了河南代表团热议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谈到河南高校建设时,谈到青岛的做法,“引进省外大学到本地落地生根,青岛吸引了20多所外地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