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钢研究员
目前,国际逆全球化思潮涌动,民粹主义、排外主义、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抬头。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以个人或某国的意志而改变。
年3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对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贺词中强调:“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贡献智慧,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博鳌年会凝聚和扩大了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共识,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客观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革命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世界经济联系加深,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联动体系,进而形成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科技革命特别是交通通讯领域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市场要素的跨境流动成为可能,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人员的流动更加频繁、便捷,可交易性呈几何级数地增长。
产业革命不断向前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由一国范围内延伸至域外,形成区域三链,进而推展至全球范围内的三链。链接环节的延长、延伸又使产业革命渐次升级,至今已到工业4.0阶段。
国际分工与交接体系加速演变,各国之间依据其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参与其中。国际分工体系构成日趋复杂和精细化,从产业间的分工到产业内的分工,从产品分工到环节分工,从加工制造(生产环节)的分工到服务内容的分工,使得制造业、服务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一种产品或服务包含了更多的国家参与。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未来经济全球化必将继续向前发展,是一种“社会自然史的过程”。
2
逆全球化思潮辨析
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思潮兴起,并有加剧的趋势。这必然引起人们的普遍反思,经济全球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未来应如何引导其发展方向。
1
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时期,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研究指出,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受益国大约只有70多个,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其他国家并未因全球化受益,工业化进程也未见提速。
2
二是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全球化的收益分配也明显存在问题。全球1%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富人愈富穷人愈穷,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多年来未见增长,甚至不升反降,导致国内社会阶层之间矛盾加剧。
3
三是在现行国际分工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国际交换规则也存在问题。基础性要素成本被严重低估,如能源、资源以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用工成本以不合理的低标价定位;而技术、资本等要素价格被普遍高估,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成为常态,导致南北利益分配冲突加深。
正是在上述问题背后成因的作用下,一些发达国家引发了政治上的民粹主义、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排外主义、狭隘的爱国主义、经济上的自利主义、贸易投资上的保护主义等,这些主义杂交汇集形成反全球化的思潮并不断借题发挥,甚至将所有全球性、跨境问题笼统地都归罪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罪人。
3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需要多元共治
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其进程不会改变,世界各国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因此,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作用要认真对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1
一是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建设包容性的世界经济,才能逐步减少南北差距。全球化应让更多的国家参与,经济收益为更多国家共享。只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南北应当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应负起更多道义上的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2
二是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可持续性。各国都应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当坚定不移地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着力解决公平公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全球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再平衡。
3
三是让经济全球化更具普惠性。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义务,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更多的优惠安排,增加各自的发展援助,加强国际援助交流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水平。
4
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面对当今世界经济诸多问题,中国必然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其更有活力、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愿与各方携手打造更具有包容性的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1
中国使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具活力。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中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不断履行入世承诺,承担了一个发展中大国应有的责任。中国GDP增长率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达到28.83%,为同期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速的近3倍;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未来,中国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2
中国致力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中国为消除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扩大正面积极作用,实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引导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包容发展。中国主动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水平,与各方一起拓宽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坚持推进同亚洲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区域合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构建新型投资协定和自贸区安排;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大力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3
中国致力于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治理体制。现行国际贸易体制是基于发达国家标准而建立的自由化规则,不能完全代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不能适应贸易和投资新形势的发展,因此中国愿意与WTO、APEC等组织和世界各国一起,致力于减小贫富差距,构建新型治理金融模式,打造更具包容性、合作联动、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模式。
4
中国致力于携手全世界解决碎片化问题。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中国推进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发展的重要区域合作平台,中国推动APEC发展,将本着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精神,着力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也将提出一系列中国看法、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亚太开放创新和包容发展校准航向。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之路是行不通的;虽然当前面临着许多困难,但中国正积极倡导构建更具活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联动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各国共赢而做出不懈努力。
来源:经济日报
“一带一路”只对中国有利?来这个国家看看你就知道这话有多可笑
感受“一带一路”上的中国速度——走近日新月异的中白工业园
一带一路商务之旅丨邂逅白俄罗斯,恰逢情谊正浓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