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的“高校盆友圈”越来越壮大。除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外,增加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新朋友,他们要么到青岛建分校,要么建立研究院,而且还有一大批名校有望加入其中。
有专家认为,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和亲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与活力。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时期,科技与人才之于城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高校争夺战”的打响,不仅将颠覆传统的高校分布版图,还将改变城市的教育、科研、人才格局,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
传统高校分布不均,青岛奋起直追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版图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是高校的聚集区。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科院校的多少无疑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高等教育资源汇聚的重要体现。本科院校聚集愈多,说明该城市的办学实力或水平就愈强。
数据显示,本科院校最多的15个城市均是省会城市(直辖市)。传统的高校分布,让一些年轻的非省会发达城市开始奋力追赶,青岛是其中的代表型城市。
青岛的经济总量远超省会济南,但在高校数量上,截至年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为25所,比起济南来相差甚远。一面是省会城市(直辖市)高校云集,一面是其他城市“望洋兴叹”,高校资源分布“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十分明显。
借力“高校盆友圈”,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的引进,无疑会给青岛带来利好。青岛引进的高校学科重点为:海洋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航空经济以及文化影视传媒、商学、财富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专业。
如今,高校逐渐摆脱地域限制,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经济实力雄厚、起步早的城市显然占据了领先位置。按照现有趋势,高校的分布格局将会改写,城市的教育、科研地位也将重新洗牌。青岛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引进的知名高校已初具规模,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青岛最新的“高校盆友圈”。
已经引进并运行的知名高校
在今年年初,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青岛将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资金、土地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到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前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图
青岛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突出了优质二字。根据意见,青岛市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将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
1、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山东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为实现到建校周年时把山东大学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构建“山东大学系统”,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新模式,山东大学做出了在青岛建设新校区的决定获得教育部的批准。
山东大学(青岛)于年9月24日正式开学,由济南、威海、青岛三地共八个校区组成的“山东大学系统”形成,并使山东大学成为中国地区最大、系统相对最完善的高校,将成为我国教育界一大创新型分布高校,也将带动山东大学进入全新时代。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2、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于年,是西安交通大学与青岛市政府、胶州市政府联合共建的教育科研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隶属青岛市高教工委和青岛市科技局共同管理。
青岛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西安交通大学注入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在青岛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一体化联动发展。青岛研究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年,自成立之日起,主要是以高层次人才培训为主要职责,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EMBA、MBA、工程硕士等余人。
3、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
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是上海财经大学在异地设立的首个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商学研究历史,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主干学科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首屈一指。
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为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金融及相关行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培养在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MBA、EMBA和金融、会计、国际商务等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高层次培训;培养和选拔输送青岛经济、金融发挥急需的高素质应届毕业生。
4、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是天津大学和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的研究院,坐落于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研究院是天津大学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将携手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发展海洋工程,进军蓝色经济。
研究院拥有海洋工程领域先进的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未来将打造成世界一流海洋工程研究机构。为支撑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展,研究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拟引进名专职科研人员,并进行精心培养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科研攻坚团队。
5、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在青岛设立的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蓝色硅谷。该研究院作为企业法人的新型研发机构,由大连理工大学和青岛昌盛东方实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是青岛与大连理工大学全面合作的重要成果。
研究院建立了“技术-人才-认证”三个维度的科技创新模式,引进数值仿真SIPESC平台、微生态应用等两项30余年技术积累的优质科研成果;联合软控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出站博士后即将成立靶材公司、再生硅材料两个创新企业;申请知识产权50项(发明27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项,获得国国CNAS认可实验室资质,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余万元。
6、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将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才和科技优势,充分发挥青岛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地域优势,围绕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力争在高技术船舶设计、水下运载器技术、水声技术、水下作业技术、深海工程技术、海洋先进材料技术等领域有所建树。
研究院将重点打造集船舶高新企业产业孵化基地、创新技术研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三位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
7、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四川大学和青岛市将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干部培训、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并将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共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暨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青岛中心。
同时在青岛高新区建设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研究院将着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平台、企业化运作平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平台等四大平台。
8、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
吉林大学拥有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汽车专业教学科研机构,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以吉林大学汽车学院优势学科和科研技术为依托,结合青岛市以及山东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新能源车辆等核心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分批建设“十大中心一大试验工厂”。
即:智能整车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整车集成中心、汽车电子研究中心、NVH研究中心、碰撞试验中心、材料与检测中心、新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特种车辆研究中心、汽车仿真研究中心、试验、试制工厂等,利用3-5年时间建成国际一流的集高端人才、研发、试验、试制为一体的汽车产业研发基地和创新高地。
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成立于年,落户青岛市北区,设立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青岛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等七个特色突出的研究中心。
研究院定位为高端人才培养和跨国高端教育合作,下设十个办学及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中心、青岛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美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生部等。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北航青岛研究院的核心科研力量来自北航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依托于北航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通过不同学科方向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基础、应用基础、关键技术方面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等研究。北航青岛研究院的建设,将率先在虚拟现实及其相关领域协同创新、强化合作,着力研发培育一批高技术研究成果,探索新的机制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青岛正在推进的合作高校
1、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年1月7日,青岛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共建中科院青岛科教融合基地框架协议。母亲,青岛科教园规划设计已经完成第二稿并提交相关部门讨论。
2、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
年1月15日,青岛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济大学在“德华楼”设立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在蓝色硅谷建设同济大学青岛科技园。母亲,铁路总公司就“德华楼”使用问题正式批复。
3、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
年1月26日,青岛市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东中医药大学在青岛高新区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
4、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11月19日,青岛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在教育、人才交流、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青岛第九中学顺利开展。
5、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园
年5月1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哈工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依托哈工大和中俄工程高校联盟的科研和人才等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产学研战略联盟、国际一流的科技园。目前,哈工大青岛科技园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
6、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
年12月25日,青岛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西南交大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深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目前,双方正在开展轨道交通研究院建设的准备工作。
7、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
年6月,青岛蓝谷核心区管委与中央美术学院正式签约,双方将合作建设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生艺术创业园项目。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工作,位于青岛蓝谷。
8、清华大学大数据中心
年3月6日,青岛市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共建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并在高新区建设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已于年4月正式揭牌成立。
9、大连工业大学
引进大连工业大学朱培薇院士团队,成立海洋活性物质中试基地、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展示推广中心等。目前,已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入驻青岛蓝谷孵化器,完成室内装修。
实现蓝色跨越,人才强市是根本
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青岛把蓝色引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向蓝色、高端、新兴产业转型。而青岛的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水平现状,还不能满足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要求。
青岛想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人才强市是根本,加快推进科教兴市,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让青岛最终形成人才荟萃的高地和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城市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高等教育资源无疑是集聚充沛的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关键所在,这既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
从引进高校到建成再到释放红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需要一定的历史延续性,名牌大学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一蹴而就,需要文化传承和毕业生资源的积累。
喜欢的请点直接与小编工资挂钩哦~
1个3毛钱!求鼓励!
感恩么么哒~
青岛微时光综合网络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青岛微时光
微观青岛时光恰好
商务合作
电话/
法律顾问:京师(青岛)律师事务所
董晓龙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