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大涨过后,投资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还有什么行业在未来拥有广阔的成长前景?
工业互联网必定算是其中一个。黄奇帆曾在演讲中提到:“工业互联网是一片蓝海,仅在航空、电力、医疗、铁路、油气这五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支持,每提高1%的效益,就能为行业节省亿美元。假设未来工业互联能拓展出10%的效益空间,每年就可以创造出0亿美元的巨大价值。”
而工业软件被称为工业互联网皇冠上的明珠。在工业软件投资上,国外一家公司一年的研发投入,相当于国内三个五年计划投资总数的10倍。比如设计芯片的EDA软件,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家美国背景的巨头占据了中国95%的市场,剩下的5%,国内厂商还要与国外其他公司竞争。生存环境如此艰难,工业软件面临“卡脖子”风险,提升自主化实力刻不容缓!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工业软件未来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今天研报翻译官就带你摸摸工业软件的门道,一窥其中的投资机会。
01
什么是工业软件,为什么说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皇冠上的明珠?
工业软件本质是将工业知识软件化,将企业在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核心流程中的经验积淀融合在软件系统中,用以提升企业全流程的工作效率。它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
举例:从iPhone价值链来看,中国大部分企业处于低端制造的位置,就是不管我做的怎么快、怎么好,但人家给你的价值分配不到2%。如果不能通过工业软件、通过工业基础高级化工作,进入价值链的高端,那工作只能处于低端。这就表明了,要使中国的制造进入制造强国,我们不仅要解决产业链现代化,而且要解决好产业技术高级化的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就是工业软件。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工业软件有些偏门,但实际上,它涉及每个人的吃穿住行,比如建房子、造车、造手机都离不开工业软件设计、分析、制造,工业软件是我们生活中触目可及的工业数据的源头。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工业软件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02
工业软件的投资逻辑
三大因素叠加,国内工业软件行业迎来新发展期。
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工业升级释放信息化及智能化需求。
②政策利好不断,刺激行业加速发展。“互联网+”、“中国制造”两大政策方针推动下,多部门颁布智能制造发展政策。
③技术封锁加剧,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除华为受限制外,年6月哈工大和哈工程被禁用数学基础软件Matlab。技术封锁有望加速国内工业软件替代进展。
03
工业软件的重点投资机
①产业数字化——自主工业软件升级智能制造
产业数字化时代,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变革的主要方向。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科技为支撑,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进行数字化升级再造。产业数字化时代我国的制造业将全面进入工业4.0阶段,工业软件将成为支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产业数字化不能“重硬轻软”,工业软件急需“补短板”。过去我国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客观上有“重硬轻软”的问题,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投入力度存在不足。根据Gartner的数据,年全球3.8万亿美元的IT支出中有4,亿美元为软件支出,占比约为11%;而中国年2.9万亿元的IT支出中有亿元为软件支出,占比仅为3%,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具体到制造业上,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工业软件发展和应用水平却与地位不符,上一阶段的工业自动化建设也偏向于硬件设备端,工业软件的发展落后于整体产业升级的进度。因此为了自主实现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就必须要尽快弥补在工业软件层面的“短板”。
根据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预测,到年的“中国智造”时代,我国将形成自主的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及其标准体系,自主工业软件具有满足市场50%的供给能力,自主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普及率超过60%,工业软件市场空间可达数千亿元。自主工业软件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桥梁,国内厂商必将在产业数字化时代迎来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国产替代——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缩小差距
国际局势多变,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如果说生产设备及相关硬件是制造业的“躯干”,那么工业软件就是制造业的“大脑”,缺少了自主可用的工业软件的国内制造业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而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会存在丧失产业发展主动权和影响产业信息安全的风险。
各赛道国产化方向一致,但进度不同。国产软件产品力的提升是国产替代的重要前提,如果在功能上不能支撑制造业的需求而一昧追求“国产”是舍本取末。目前国产管理软件在核心功能上已较为成熟,因此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也已处于较高水平,并在向高端市场“进攻”;而生产控制类软件由于较强的行业性,在部分国产厂商的优势行业,国产化的也推进较快;但由于目前中外研发设计类软件在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国产替代也是刚从最基本的二维设计软件起步,等待国产厂商能力的提升再逐步向高端领域进发。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软实力”的逐渐崛起,部分国产厂商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具备竞争力。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抓住国产化机遇,并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实现产品力蜕变的公司,有望在未来更长远的竞争中胜出,成就真正的“中国软实力”。
③技术升级——云和5G引领趋势
软件的云化是近年来行业的大趋势,而工业软件的云化也在快速推进,尤其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大发展,未来的工业软件或将会进一步云化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上的工业APP。
截至目前,云化的设计侧软件更多的还是以展示和轻度编辑、协作为主要功能点的轻量级SaaS应用;而生产控制类软件的云化则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目前行业中主流工业互联网平台上都搭载了丰富的生产类工业APP(云MES为主)。
各赛道目前的云化进度:
?信息管理类:全面云化,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市场,以及CRM/HCM等应用领域。
?研发设计类:轻量级应用SaaS化(如看图类软件),云端在线协同CAD也在初步探
索(海外Onshape云原生CAD,国内华天软件CrownCAD)。
?生产控制类:围绕工业互联网,以工业APP的形式实现云化。
5G凭借高速度、广覆盖、低延时的特点实现设备、人员、原料实时地,精准地协同作业。万物互联以工业软件为大脑,实现移动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人机交互的结合。
04
名家观点——各大机构投资策略
中信证券:建议沿着三条主线布局工业软件投资机遇: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生产控制环节)、应用创新(信息管理环节)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金公司:在工业软件的各个细分赛道都有诸多投资机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