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其中明确提出“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挖掘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看来,这是功能农业有关表述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我国功能农业团队推动形成的阶段性成果。
功能农业最早是由赵其国年在《中国至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首次提出的。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使农产品中硒、锌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或其他功能物质定量提高的农业生产过程。
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农业发展阶段。”赵其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功能农业是“十三五”时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新兴农业方向之一。
可消除“隐形饥饿”
在赵其国看来,高产农业解决了人们“吃得饱”的问题,绿色农业解决了人们“吃得安全”的问题,功能农业主要是希望解决人们“吃得健康”的问题。
而功能农产品除了具有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价值外,赵其国还介绍了两个重要标准:一是消费者能在宏观感觉或微观指标上发现其具有改善健康的价值;一是能够标准化生产。
“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消除‘隐性饥饿’。”赵其国表示,由于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缺乏,相比蛋白、脂肪、糖类等营养缺乏更具有隐蔽性,世界微量营养组织就将目前矿物质的缺乏称为“隐性饥饿”。
据统计,现在全球处在“隐性饥饿”状态的人群比例高达1/3,其中在中国,硒、锌、铁、钙、碘的缺乏更为普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