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经信厅公布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取得良好发展业绩。跟着小信,来看这份年度成绩单的具体情况吧!
1
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年,我省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8.8%。
?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亿元。
?新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规上工业平均增幅高2.2个百分点。
?新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2.47%,继续保持全省战兴产业第一大产业地位。
2
实施重点品种、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环节取得突破
年,我省围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聚焦一批重点关键材料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选取30个关键品种和1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攻关,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取得突破。“微量掺锗直拉硅单晶及其应用”获得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平台机构数量持续增加
瞄准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方向,积极引进高能级新材料研究院,创建了一批新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
?年我省培育和引进了天津大学浙江材料研究院,新建了浙江省稀土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建设。
?长三角柔性电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于年3月成功挂牌,培育孵化了一批原创技术和成果。
?年全省创建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等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认定新材料领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1家。
4
培育新材料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不断成长
?深入开展“雄鹰行动”,培育雄鹰企业。遴选了10家新材料企业列入省第一批雄鹰企业培育名单,制定“一企一策”培育计划,明确培育目标、路径和措施,积极培育国际一流大企业、大集团。
?实施“雏鹰行动”,培育单项冠军及隐形冠军企业。5家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部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列;8家企业入选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名单。
5
实施产业集聚工程,重点集群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结合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行动,推进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及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初显。
?宁波市推进“”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印发《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年)》,明确提出做大做强磁性材料、金属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四大优势领域新材料。
6
谋划生产应用平台建设,新材料生产应用协同迈出重要一步
调研梳理重点生产企业和应用企业,组织编制新材料四张清单,指导推动产用协同研发。
?制定《浙江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启动地方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首批14个首批次新材料产品的53个保险项目纳入试点。
?围绕集成电路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等生产应用平台建设,开展产业协同创新试点,筛选8个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项目开展示范。
?梳理交通领域新材料应用情况及需求,完成了《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新材料应用调研报告》,提出交通运输领域新材料重点发展方向和推广应用思路。
?开展铸铁、硅钢、漆包线、稀土永磁材料等电机用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情况调研,谋划电机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的建设。
7
培育产业创新发展服务机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积极推进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区域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整体方案,确定了组成框架和组织机构,落实办公场所,完成部分设备的采购,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初步建成了石墨烯材料测试评价子平台、磁性材料测试评价子平台和新材料通用测试子平台,启动了杭州湾检测分中心建设。
?衢州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进入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将成为衢州氟硅钴产业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宁波市依托浙江省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宁波市磁性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了较为完备的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
?开展省新材料产业智库平台调研,完成初步框架方案,进一步完善后将适时推进。
8
落实扶持措施,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开展专题调研及企业帮扶。
?举办新材料主题峰会、论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营造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联合承办第十届中国国际石化大会化工新材料分会、“聚焦新材料,竞雄大湾区”第三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宁波市举办了年中国膜产业峰会、第五届中国(宁波)国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磁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场新材料专题论坛。
来源、审定:材料工业处
点击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省经信厅要“心无旁骛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
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
重磅利好!浙江又推出35条企业减负降本政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