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212/5924222.html

出品

陈博观察(ID:Drchenobservation)

编辑

WillChen

编者按

11月10日,由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0)在深圳正式发布,该报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趋势及未来发展布局做出重点阐述。本文特将报告精华摘录,以飨读者。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GDP的34.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工业方面,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服务业方面,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速达到12.7%,高于同期规上全国服务业企业总体近3%。截至年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体的43.4%,其中,营收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家。

报告指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八大趋势,具体表现为:(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力量;(2)生物产业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应用转化加速,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3)发达国家在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装备领域继续保持激烈竞争态势,传统工业强国将引领智能制造发展;(4)新材料产业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行业垄断进一步加剧,关键新材料控制成为强国竞争焦点,高性能新材料加速发展;(5)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成为全球性趋势,世界能源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6)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数字等领域加速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新的方向发生深刻变化;(7)全球环保产业布局开始重塑,环保装备将向成套化、高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产业由终端向源流控制发展;(8)数字创意内容生产和消费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5G、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数字创意经济更大活力。

报告同时对“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作了梳理,指出“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思路要以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夯实产业基础为核心任务,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着眼前沿领域、颠覆性技术,瞄准产业链中高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例,“十四五”时期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前沿为重点,着力推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及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其中,在发展前沿技术上,要聚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核心基础、高端优势、融合创新和新兴领域等,壮大产业规模,培育面向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的智能产业。

总之,在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同时,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领域发展壮大、新增长点涌现、创新能级跃升、竞争实力增强等诸多特点,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内外环境,需要在产业布局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发展环境营造、国内需求释放及深化开放合作等方面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从而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势判断及“十四五”发展建议01

“十四五”发展环境变化预判

▌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形成新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长期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在经济增长减速带来的各类压力持续释放的过程中,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各类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与此同时,年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一是全球产业合作格局重构,国际分工体系全面调整;二是主要发达国家均极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需直面国际竞争;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旧较多;四是预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难以结束。▌国内经济发展步入转型新阶段: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创新阶段的变化;二是市场结构的变化;三是产业布局的变化。比如,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在12个重点领域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共涉及22个省(区、市)的66个集群。▌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发展新红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前沿技术呈现集中突破态势,多个技术群相互支撑,全面涌现的链式发展局面正在形成。众多颠覆性创新呈现几何级渗透扩散,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众多领域实现加速发展,并以革命性方式对传统产业产生全面冲击。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士将当前的主要技术进展归纳为信息科技、生命健康、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深空深海深地探测六个方面。而从具体产业发展的角度,全球独角兽企业可以视为一个观察新产业、新技术突破的窗口。▌美好生活向往催生发展新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社会服务领域产生了新变化,需要利用新技术以更高效率、更好质量满足新兴需求。新兴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兴起,以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医疗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在不断涌现,它们通过实现创新发展与跨界融合,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以更好地满足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一是教育需求加速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转化;二是康养需求对高效化、精准化提出更高要求;三是文旅需求展现了更加鲜明的时代需求;四是体育需求进入融合创新发展新阶段。02

“十四五”推动发展对策建议

▌精准推动产业布局调整: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下一步建议从两个方面丰富相关内容,形成完整政策体系: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集群建设体系,比如在第一批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创意、新能源汽车等具备高度集群式发展;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集群考评机制,比如明确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进入退出机制。▌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为了应对“十四五”时期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重大挑战与重大机遇,建议结合我国具体发展基础和下一步重大发展需求,从三方面出发,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是“补短板”,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集成电路生产基础工艺与核心设备、高端功能材料等重点“卡脖子”领域,必须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投入力度,集中攻关予以突破;二是“促长板”,重点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人工智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我国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实力的领域,加强整体创新体系建设,在一批产业领域形成具备引领能力的产业标准与认证体系;三是“强基础”,在新材料、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重点领域、重点技术方面长期持续投入,久久为功,以图长远。▌强化产业发展环境营造:“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营造一个适合当前产业发展阶段的发展环境,通过形成良好生态,进一步激发创新、鼓励创新,实现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议从三方面着手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创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比如加快突破新药审批、空域管理、数字产权确权等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体制瓶颈;二是做好资源引导工作,比如加大政府投入、利用金融等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三是进一步做好以开放促进发展的相关工作,比如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引入全球创新资源,尤其是引入国际人才创造便利条件。▌持续释放强大国内需求:一是加强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统一市场形成的障碍,重点破除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地方保护主义,打造公平竞争市场氛围。二是制定释放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的政策体系。鼓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采购新兴产业领域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新服务,积极营造产品应用场景。通过更为有效的减税降费手段直接刺激新技术、新产品、新消费。研究探索推动形成统一的消费积分交易平台。三是加快推动新型消费发展。例如,加速5G网络建设和场景应用,完善配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促进超高清视频、VR等新型消费发展,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高效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一是鼓励参与有关国际标准制定。鼓励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充分发挥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作用,强化国际市场话语权和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力。广泛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强国际和国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衔接及国际与国内标准的协调。加强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信息收集与研究,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体系建设,推进国家标准互认。加快推广我国优势产业标准,保持产业标准领域领先地位。二是重点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大力发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鼓励布局和申报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建立关键技术评估遴选机制,确保高价值专利海外充分布局。积极探索完善与国内产业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鼓励知识产权联盟成立联合专利诉讼应对基金。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化服务机构。借鉴创新券模式,通过政府补贴服务费用等方式,发展一批高水平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国际化的金融、人力、知识产权、会计、管理和咨询等服务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出去”提供高质量服务。

—TheEnd—本文内容为陈博观察综合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0),版权完全归上述单位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此外,本文仅供研究参考用,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任何信息和结论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科技创新』相关内容推荐阅读

习近平在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重磅!年全球研究前沿和热度指数报告发布,您的研究方向位列其中吗??

全国RD投入公报:中国现在的科技创新能力究竟如何?创新能力哪家强?

年国际PCT专利年鉴:中国申请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华为继续蝉联冠军

广东未来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集群?这份文件全告诉你!(全文收藏)

1+10+10!广东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zn/37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