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高炉、烟囱,大渡口区这些工业辉煌年代的标志,早已斑驳。数十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孤独地耸立在长江边,是除旧建新,还是旧厂改造?
大渡口区给出了答卷——如今,在重钢旧址上建设的重庆工业博物馆一期——重庆工业遗址博物馆已初步成型,将于今年底建成;重庆石棉厂上发展的文化创意园也已初具规模。曾经创造了无数工业奇迹的大渡口区,正扎实迈步朝着文化创意产业大区目标前行。
艺术家用废弃的设备零件创作的作品
一座工业博物馆
记录了大渡口区时代变迁
昨日,第五届重庆文博会第一天。
文博会N1馆,大渡口区文化委主任、区旅游局局长江存彬跑前跑后,向各个展馆的负责人学习取经。趁着喝水时间,他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采访。“相比之前,大渡口的文化发展规模虽然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但和兄弟区县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发展还任重道远。”说着,他一口气喝完手里的矿泉水。
艺度创·文化创意园在文博会上亮相
江存彬介绍了大渡口区的重点发展项目——重庆工业博物馆。他说,按照规划,大渡口这座昔日的钢城将以“新兴产业之区、品质生活之城”作为新的发展定位,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正是大渡口区瞄准的新兴产业。重钢的高炉高烟囱、茄子溪的老厂房,这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老建筑,在重钢环保搬迁后,这些老古董不仅没拆除,反而成了新宝贝。“打造文化创意总部集群,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这些老旧厂房不可或缺。”江存彬说。
在精心保留的重钢工业遗存中,老厂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其中既有建于年的大型轧钢厂房、建于年前后的大型主电室、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办机关大楼及食堂,还有3根加热炉的大烟囱,14.2米高的重钢五高炉,高57米、直径38.2米的5万平方米转炉煤气柜,以及重钢自备职工车站、约米厂区专用铁轨。
远眺建设中的重庆工业博物馆
据了解,重庆工业博物馆已纳入“十二五”市级重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剧院、重庆国际马戏城等项目一样,是我市十大标志性文化事业项目之一。未来的重庆工业博物馆将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融合博物馆、文化、旅游、商业、教育、科技等多个产业,力争早日成为一个5A级景区。
江存彬向重庆晚报记者描述:“你可以想象,当你站在70米高的加热炉大烟囱前,还能隐约辨清烟囱上挂着一幅掉色的标语——‘质量是第一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的饭碗。’这些历史文化印记,值得我们去保存,去怀念。”
他还高兴地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今年底前,重庆工业博物馆一期工程将正式建成,余下片区正在抓紧修建,逐步分期开放。
一个文化创意园
吸引了众多文化创意机构
在重庆工业博物馆上游茄子溪,一个名为艺度创·文化创意园正在悄然兴起。它位于大渡口区滨江片区原重庆石棉厂老厂房内,原名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年11月正式定名为艺度创·文化创意园。
何为艺度?江存彬介绍,它取自大渡口区区名缘起“义渡”的谐音,“艺”指工艺美术企业,代表园区主要业态;“度”指温度、热度,代表对园区红红火火的美好期盼;“创”指创意、创客,说明园区既是创意展示、创意生产的大本营,也是聚集、培育创客的沃土。“艺度二字饱含着大渡口人对大渡口区加快发展的满腔热忱。”
艺度创意园自开园以来,已经吸引聚集各类文化创意企业、艺术家工作室等20余家,实现了对园区1.5万平方米旧厂房的物业改造与业态升级。未来园区还将逐步对剩余近4万平方米旧厂房进行腾笼换鸟,分期完善环境配套。
重庆工业博物馆效果图
江存彬介绍,目前首批入驻艺度创·文化创意园的大型创意型文化企业——汉博国际艺术机构,创始人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刘烈成,他正致力于将这里打造成重庆文化艺术基地。现在,该公司在石棉厂0平方米的老厂房里培育出上万种创意工艺美术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主题公园、商业街区、户外景观、酒店会所、办公家居等室内装饰。同样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的王黎阳,现在是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漆传统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他把木材厂的老厂房改造成了工作室和生产车间,在这里创作的漆器作品,售价动辄数十万元。
按照大渡口区的交通规划,到年底,总长21公里的大渡口滨江路全线通车,这条路北起九龙坡区滨江路,南至小南海水电站,将连接重钢片区、茄子溪艺度创·文化创意园、钓鱼嘴半岛及小南海水电站,形成钓鱼嘴-小南海主题文化旅游产业带。
重庆晚报记者苏杰德毕克勤摄影报道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治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