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和平县被国家批准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农财[2014]53号)精神,和平县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经验二:产学研基地结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稳住队伍、建立窗口、技术到点在科学布局全县基层区域农技推广站点的基础上,重点抓基础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对全县原有农技推广人员有51人(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技术人员48人),根据各站点覆盖区农业产业特点及人员技术特点,对各站点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落实各站点常驻办公地点,除配置必要的办公、培训、技术推广等条件建设外,还注重为广大基层农技人员解决家庭和生新型化产业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包括吃、住、小孩教育等问题各基层农技推广站处理日常的下乡服务外,在各点办公地点设立专门农技推广服务大厅,随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技及其相关方面的服务,包括与对应的农技人员及专家团队进行及时对接
加强培育监管和业务指导领导小组认真加强对工作监管与指导,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名单做好公示、培训做好考核、信息及时报送、做好台账登记和跟踪服务,技术员做好实训指导,对培育单位做好检查验收等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乡镇新兴产业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账、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账、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拨付,由县财政直接拨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和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隶属县畜牧局,是县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负责全县生猪的技术推广和培训
体系科学、任务分段、滚动培养科学设计培育体系,分解培育任务,合理开展分段式农哪些是新兴产业股技培训,及早培育第一是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根据各产业特点,县农业局与培训培育单位拟定具体培训计划,根据不同产业采取“季节式、分镇式、集中式、田间学校实训式”等培育模式,依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第二是选择和编写适用的教材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以及结合本县产业特点和实际编写各类教材3300本,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第三是聘请优秀培训教师,因产业施教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前来授课①猴桃产业:聘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梁红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型产业股杨妙贤副教授、和平县水果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黄春源、邹梓汉、陈金爱等从事猕猴桃研究工作的专家,采用举办“农民田间学间”方式开展实地培训培训依照猕猴桃生长季节,与之相对应技术管理措施开展冬季猕猴桃整形、修剪、清园、基肥施用技术,炭疽病防治技术,促花授粉技术培训“田间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模式教学直观,农民亲自动手,农民反响良好,学习热情高通过学习,农民改正了猕猴整形修剪方法,提高了炭疽病防治技术,由此提高商品果生产和安全生产技能,增加了收益朱棉强种植猕猴桃10亩,去年果价位高时才收入8万元,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今年上市因受外地果冲击,价格略有下降,收益还增至10万元他就是因为在学习中提高了管理技术,减什么新型产业少病虫为害,减少收获的次果,提高了商品果产量②养殖产业:聘请华农大、温氏集团专家团谢青梅教授、王燕教授、廖晓萍博士、省科贸学院张朝胜教授进行讲授,授课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生产知识、肉鸡饲养技术、疫苗与防控知识、鸡场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养殖基地建设要领等,培训结束后,组织到基地及其他先进的养殖场参观学习;让学员真正学到想学的技术与技能,成为生产能手如参加了新型职业培育学习的凌桥胜养殖户,通过学习培育掌握了技能,养殖由原饲养8000只增到12000只扩大了规模;叶云艺在培训中掌握饲养防控知识,回去后马上改正自已以前不科学的防控办法,饲养成活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96%;培训前养殖8000只规模的吴春勤通过参加学习培训,掌握饲养技术,新型信息产业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成活率,收益每只增收了0.5元,饲养一批增收4000元③专业技能型的培训:委托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训花生种植户、长塘镇培训水稻种植户、培训百香果种植户委托畜牧技术推广站培育养鱼专业户、社会服务技能型农户尤其举行的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效果更好,通过系统的培训,种植户进一步认识了本县百香果生产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关键技术,如百香果花叶病防治技术、修剪留芽技术等,使一些面临要改种的百香果场,重新获得生机,并增加了收成,巩固了百香果种植与发展,全县面积达30000多亩第四是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2014新型产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在机构设置上,将各镇农技推广站的人、财、物“三权”收归统一管理,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重新整合,其中县农技推广站1个,镇农技推广中心站6个,每个镇农技推广中心站根据地域、农产品类别,分别负责3-4个镇的农技推广工作;在人员编制上,县农技推广系统共有编制39名,其中县农技推广站15名,每个镇农技推广站4名;在硬件设施上,县财政为每个镇农技推广站提供建设资金50万,镇政府协调办公场地建设,设置专门的培训室、办公室及农技人员宿舍,留住年轻有冲劲的高素质农技推广人员,保证农技推广工作的持续性
广东省和平县是一个以农新兴产业股有哪些为主的山区农业县,是全省40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总人口53.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7万人,农业劳动力22.3万人全县总面积2310.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5.62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85万亩和平县物产丰富,盛产水稻、花生、大豆、甘薯、绿茶、高山茶油、柑桔、柿子、梨,还有南药优质稻面积大,现在已生产的“万家香”优质米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华猕猴桃、香菇、反季节蔬菜及茶叶、柿子等成本地特色产品和平县还是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南端猕猴生产基地,生产及经销已达到相当规模
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隶属县农业局,是县级专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全县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单位,主要负责种植业技术推广与培训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宣西安新型产业园传,提高知名度和认知度通过微信、电视、简报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示范户按照示范作物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水平较高、乐于助人、有劳动力且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人品好,在周围农户中的影响力较强,能够长期务农,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的人做标准,择优选用基本程序为:由示范户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或技术指导单位同意,县农业局审核批准示范户的分布应相对均匀,根据行政村和示范作物的集中度,每村一般设示范户1-2户,每个示范户要示范带动周边10-15户农户,对于特色作华宝新兴产业净值物可以在一个行政村内适当增加示范户,以便发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和平县家兴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温氏集团驻和平工作站联系紧密,是信息技术传播的主要窗口,合作社员利用微信、qq建立养殖产业技术交流群的人数达300多人,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养殖技术交流平台
科学遴选、分类指导、示范带动科学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建立示范种养户,发挥以点带面带动效应,工作落实到户头通过信息库资料筛选,和平县农业产业主要集中在养猪、养鸡和猕猴桃、百香果、油茶、花生、水稻等种植业,并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据产业发展、经营水平,有序安排培育如:下车镇云峰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大批社员,基地面积大,凝聚力强,在产业发展中发战略性新型产业挥带头作用;和平县家兴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温氏集团驻和平工作站联系紧密,成为信息技术传播的主要窗口
数据入库、动态掌控、发掘人才建立基层农民资源信息库,动态掌握基层情况,为科学设计及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依据,选好苗子通过组织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镇农办,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依据目前种植和养殖产业状况、企业及合作社分布和经营情况,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和平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局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组织机构上给予保障,在工作经费上给未来的新兴产业有哪些予支持,在工作推进中加强协调,确保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农业局一把手挂帅,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强工作协调,使得农技推广工作不仅仅是科教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农业局的工作
优选机构、完善机制、常态运行建立培育机构认定制度,培训工作接地气,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效果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和平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择优遴选下车镇云峰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平县家兴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单位各培育单位的优势特点各异
分片负责、深入一线、广接地气坚持从地方农业生产实际和基础农推工作现状出发,因地21世纪新型产业制宜,完善以“包村联户”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问题6个农技推广中心站点对全县216个村民委员会进行全覆盖,每个中心站点的农技推广人员结合自身技术特点进行分片负责,安心扎根基层,全天候处在工作状态,与各村委员及重点种养户的联系始终保持畅通注重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教育,一方面加强农业技术水平培养,积极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国家、省市、县等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立足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特点,强调基层农技人员农业技术水平宽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尤其是站点负责人的工作思路的提升,主要国投新兴产业是让各站点的农技推广工作思路与全县农业科技工作“五大转变”的思路高度统一,浑然一体每年对示范户和科技指导员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每个指导员带动8-15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10-15户农户
下车镇云峰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猕猴桃是和平县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下车、阳明、青州等镇,云峰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拥有社员最多,基地面积最大,凝聚力最强,在产业发展中能起到带头作用
政策落地、典型培育、成效凸显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成立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发改、财政、人社、国土、、畜牧、教育、国税、地税、环保、工商、科技、农机、扶贫等单位为小组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怀来新兴产业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请示工作比如:向县政府领导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县政府名义向各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途径多样、形式灵活、内容新颖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基点,建立多途径技术交流途径和平台,提高信息交流和服务效率;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制度,实行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通过现场指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途径,为新型职业农民提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供信息、生产、技术等服务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互联网+农业技术途径,建立电商平台,应对市场挑战
掌握信息、科学遴选、以点带面全县根据基层农推实际工作现状,为保证技术成果能切实落地,在全面掌握基础农民信息的基础上,注重示范户的科学遴选,确保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县农业产业的发展首先,通过组织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镇农办,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资源信息库主要包括养猪、养鸡、猕猴桃、百香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油茶、花生、水稻等产业登记建档信息,重庆新型建材产业园为全县有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农技推广工作中,不仅重视培训的质量,还要重视培训的宣传发动在开展农技培训前,各基层农技人员负责在自己负责的片区张贴公告,告知拟召开培训的时间、地点、人员及内容,使得农民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相应培训,切实做到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培训结束后积极组织当地村委负责人开展总结、宣传,将通过培训后获益的个人事迹进行归纳总结,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分区布点、财政统筹着眼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在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创新基层农技体系建设机制不再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基层农技推广站,而是以地方农业产业为导向,结合地理位置,开展农村新兴产业有哪些农技推广片区管理对全县原有的17个乡镇农技推广站进行重新调整和整合,设立阳明、热水、下车、贝墩、彭寨、东水等6个区域(镇级)农技中心推广站在农技推广中心站点的管理,所设立的乡镇区域站点实行县乡双重管理,由县农业主管部门为主,其人、财、物“三权”归一,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由县农业局统一聘用、统一调配,并科学核定了人员编制这样通过全县统一调配,有效整合基层农技推广资源,使全县农技推广成为一盘棋,大大提高了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工作效率和推广效果
对接院所、科技先行、成效卓著在推广工作中,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全省农推系统重点强调与省内相应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及省级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使得农推目标明确,工作青岛新型产业园推进的针对性强县农业局在每项推进工作计划制定前,会通过调研、座谈,充分了解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团队及种养殖大户的优势和特长,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授课老师基本情况表,并根据培训计划要求,聘请授课老师,确保授课老师的质量明确农技推广工作目标后,县农业局积极主动与各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进行沟通、联系,根据产业、品种特点,引进相关专业科研团队进行合作,解决实际产业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相关产业农民就实际产业问题进行培训同时,县农业局还积极主动引进聪明人集团等省级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进行对接,拓宽销售渠道,完善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种养殖积极性,现在新兴产业提升农民学习的源动力,确保培训学习效果
科学设计、目标明确、合理推进科学设计基层农技推进任务,契合一乡一品战略,明确目标,分年执行县农业局明确提出农技推广目标,制定一年推广3个品种的工作目标在确定年度推广品种和技术前,专门组织调研组到村里进行调研,并召开工作会议,根据今年的全县农业种植特点和调研情况,选出三种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品种进行技术推广,并将拟选的推广品种进行公示,听取农民的意见,确保培训和推广的技术切合农民实际需求同时,为合理推进推广任务,县农业局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根据产业选择培训对象,不为完成培训任务而拼凑培训对象;并根据具体产业的技术特点,对各技术体系进行科学分解,对农民开展分段式培训,科技新兴产业确保培训效果,使技术能真正落地
和平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谈
加强资金监管和使用严格资金管理,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凭培训台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检查验收合格证明,到县财政局报账培训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特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技能鉴定、项目工作管理经费等相关支出做到项目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本报记者 谭光电 通讯员 李华勇报道
2014-2015年,和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共1100人,其中:2014年培育任务600人(生产经营型3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300人);2015年培育任务500人(生产经营型25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50人)截至目前止,共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166人其中:培育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616人,主新兴产业企业要包括从事猕猴桃生产143人,生猪养殖200人,肉鸡养殖273人;培育农业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50人,主要包括花生、水稻、百香果种植以及水产养殖户,共计350人培育社会服务型乡镇兽医服务员200人已确认并颁发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证书415人
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依托现有条件,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示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并建立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如建立优质稻、花生、甘薯、蔬菜等试验示范点,全面开展新农机械示范、畜牧水产等方面的新技术示范,加快农业新成果的转化率,提高科技贡献率,带动周边广大农民在“科技兴农”观念下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经验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点带面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