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日(17日)股市的暴跌中,中兴通讯再遭美国禁令而引起的“贸易争端升级版”猜测,对于两市的加速下跌,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当时,“亢奋的爱国热情”让位于“理性的利益思考”。
17日A股早间开盘,通信、电子白马板块不少标的应声下跌!核心电子元器件进口替代概念股出现大涨,半导体、光通信核心设备股表现相对强势。
而在昨日(18日)。又是国产芯片替代概念的大面积涨停,保住了降准也难以让市场兴奋的岌岌可危的行情——在昨日早盘,降准的利好,仅仅让大盘坚挺了不到五分钟就出现一头栽倒的风险,午盘后却又绝地大反击。我并不清楚这其中是否有外交部和商务部信心喊话和回击美方表现的影响,但我个人是比较担忧昨天这样的亢奋能持续几天的——因为中兴事件已经暴露了所谓国产替代,也是个伪命题!
资本市场的反馈是最敏锐的,分析指出,若“七年禁令”执行,对中国5G通信产业伤害可能难以估量。可见中兴事件的影响严重程度!也可见中兴被制裁事件对社会舆论和产业转型等宏观层面影响之大。
我们注意到,官方媒体始终热衷于鼓吹美国制裁中兴是“伤人先伤己”——证据之一是,中兴通讯的美国几大供应商的股价16日均出现大跌。光纤网络设备生产商AcaciaCommunications狂跌36%,触及近两年低点。该公司年的总营收有30%来自中兴通讯;其它几家中兴的光学器件生产商中,LumentumHoldings跌9%,Finisar跌4%,Oclaro跌15%。
证据之二是,中兴曾经宣布在至年向美国的高通和博通采购至少50亿美元芯片,而最近几年来,中兴通讯已经在美国芯片和美国设备上投入亿美元,并为美国市场直接和间接地创造了个就业岗位。并且,在美国当地业务中,中兴手机的业务份额挤进了前五。
在5G的研发上,高通和英特尔都是中兴的重要合作伙伴。2月27日,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兴宣布了与英特尔合作,正式发布了面向5G的下一代IT基带产品(ITBBU),同时联手高通等合作开展基于5GNR规范的互操作性测试和OTA外场试验。
言外之意,这些企业的利益和就业职位也会相应受损。
的确,美帝的搞法就是伤人伤己。问题是,国际竞争很多时候不仅比的是谁受益更多,有时候还比的是谁受损更小,而显然,在这次的制裁中,中国受损更大。
据悉,通信设备企业涉及的元器件众多,一台基站有1颗芯片被禁运,整台基站就无法交付,而目前基站上的电路板除了几颗数字基带芯片是自产的,通信链路上RF,PLL,ADC/DAC乃至外围测量电源电压的芯片都找不到国产供应商的身影。
而类似中兴这样的整机厂虽然通过自产基带芯片掌握核心算法,但却无法解决被国外芯片供应商“卡脖子”的问题。根据非官方统计,中兴通讯约20%至30%的元器件由总部在美国的厂商供应。中兴通讯需要的高速ADC/DAC、调制器、高性能锁相环、中频VGA等产品,目前暂时没有国产芯片厂商可提供替代品。
许多媒体用了“一剑封喉”来形容美国商务部的制裁对中兴的影响,可以说非常贴切了。
而从中国监管层面声嘶力竭的怒吼声,所谓“信心”表态中,也同样让人感到了一种外强中干的虚弱感,暴露出中国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并不像我们嘴上说的那般底气十足!
正如一些财经媒体评论的:一次制裁让市场终于发现,原来我们的5G龙头可能是个搞组装的龙头,我们几乎没有还手能力。没有这些高端芯片的话,中兴通讯要不了几个月就会停产。而且不止中兴,华为、海康威视、京东方A等中国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理论上都存在同样的风险…!
此外,基于此次事件的时点微妙、精准性和影响的范围之广之大,始终让投资者摆脱不了与“贸易争端”的关联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