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67号),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年)》。
计划提出了行动的主要目标:围绕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五大领域,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产业贡献作用明显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新增龙头骨干企业家以上。
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如下:
(一)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主要目标: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行业融合渗透,打造“互联网+”生态体系。到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超过亿元。
重点任务:
(1)建设大数据产业中心。抓好大数据产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发展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加强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2)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构建云产业生态,推进云计算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公有云平台及行业专有云,实施企业上云计划。(3)推进高端软件开发应用。实现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等自主可控。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扶持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突破拟态防御、云安全防护、大数据智能安全分析和态势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安全可信网络产品的生产和服务。(4)壮大专用集成电路产业。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8英寸以上芯片制造,形成专用芯片产业发展特色,实现重要信息系统芯片自主可控。(5)大力发展柔性电子产业。优化布局柔性电子项目,支持柔性电子产品开发。
(二)进一步壮大物联网产业。
主要目标:
到年,物联网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物联网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并在数字安防等领域形成全球产业中心。全省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领军企业1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50家以上,集聚产业链核心企业家以上,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重点任务:
(1)做大做强通信及网络设备、系统集成装备等优势领域企业。(2)加快拓展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车联网等新兴领域。(3)引导培育智能终端、数字家庭系统、可穿戴设备产业。(4)突破智能传感器、物联网标识、物联网传输、智能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5)加强物联网运行支撑软件平台、应用开发环境等研发应用,进一步深化物联网技术在增材制造、智慧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三)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
主要目标:
到年,人工智能在创新能力、产业体系、行业应用、企业实力、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业规模力争超过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发展示范区。
重点任务:
(1)推动智能安防、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智能终端产品创新。
(2)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进程。
(3)突破智能硬件产品、智能软件系统、新一代智能基础材料等智能软硬件开发。
(4)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形成在全国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领域的领先优势。
(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
主要目标:
到年,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力争超过1亿元,在智能制造装备、汽车、重大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培育5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培育0家以上科技型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
重点任务:
(1)培育航空航天产业,推进通航整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空材料和元器件、机场设备等重点领域发展,着力推进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宁波、绍兴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台州无人机小镇建设,发展通用航空相关制造业,打造北斗导航产业基地。
(2)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过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生产应用实践,促进各类城市地铁(轻轨)车辆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
(3)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以高端特种船舶为重点领域,深入推进船舶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海洋生产(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核心装备配套部件产业。
(4)创新发展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所需的方案诊断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售后维护等专业服务,推进以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和金华等地为重点的高档数控机床基地建设。
(5)突破制约纺织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加快推进智能纺织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发展新型纺纱织造装备、高速数控针织装备、节能环保智能印染装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等,着力打造绍兴等地纺织装备产业基地。
(6)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传感器、智能数控系统等关键技术。
(7)扶持发展燃气涡轮机械制造业,突破燃机设计和试验的关键技术,开发拥有自主产权的燃机产品,建设燃机研发制造基地。
(五)构建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
主要目标:
到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0亿元,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培育3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的新材料企业研发平台。
重点任务:
以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用化学品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加快碳纤维、石墨烯、纳米及生物基材料下游应用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产业化及规模化应用。
(六)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
主要目标:
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传统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将生物经济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后的重要新经济形态。到年,生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亿元。
重点任务:
(1)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加快发展创新化学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生化试剂和基因工程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重点加大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力度,在高密度发酵、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质纯化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2)实施生物医学工程,加快突破高精尖大型医疗设备、大型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先进治疗性设备等先进医疗器械。
(3)提升发展现代中医药,着力发展中药创新药物。(4)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造产业。
(七)促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主要目标:
到年,新能源汽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0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规模达到50万辆以上,形成年生产动力电池亿安时的生产能力,公交、环卫、物流、商业租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不低于30%。
重点任务:
(1)实现关键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突破性发展,持续提升动力电池性能,突破相关核心技术。
(2)加强驱动电机技术研发,重点发展高功率密度、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
(3)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电控系统。
(4)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和性能,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加快在杭州、宁波、湖州、金华、台州等地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5)加快布局有序、便捷、高效的充换电设施网络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充换电站座以上、充电桩21万个以上,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八)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主要目标:
到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亿元,新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以上。
重点任务:
(1)实施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大力发展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屋顶光伏,建成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吉瓦(GW)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2)提高风力发电项目开发质量。发展海上风电,推动建成一批示范性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国家级大型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化研发制造基地,实现储能装备、大功率风机等产业化制造。
(3)发展“互联网+”能源。重点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源网荷储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能源生产大数据精准预测、调度与运维技术,加快突破智能电网优化运行、能耗在线检测与用能优化等关键技术。
(九)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壮大。
主要目标:
到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建成以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任务:
(1)发展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及产品。重点发展高效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回收装备等产业,加快突破余热余能余压利用、典型机电产品节能等关键技术。
(2)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燃煤发电、热电厂以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备、大型电除尘装备等,加快突破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等关键技术。
(3)发展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重点发展新型高效膜分离设备、微滤净化处理设备等,加快突破膜处理、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等关键技术。
(4)发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装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装备等,加快突破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技术、垃圾焚烧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土壤及污泥污染修复技术装备。
(十)加快培育壮大数字创意产业。
主要目标:
到年,力争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以上,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重点任务:
(1)加快发展数字阅读产业。加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数字阅读基地建设,支持办好西湖IP大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等活动,推动内容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
(2)规范发展网络视听、网络表演、在线演出等产业。推进传统广播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云音乐、数字影视、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视听产业。
(3)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序发展手机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广告等产业,形成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4)加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出版业向网络化升级。
(5)鼓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核心技术创新发展。增强数字文化装备产业实力,提升标准、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数字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重要通知:“杭州大数据产业联盟”官微开通“企业投稿”啦!面向所有联盟会员单位征稿。联盟秘书将根据投稿时间、内容、质量甄选稿件编排发布。后台回复“投稿”了解细则和说明,投稿邮箱:bigdata_secretary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白癜风用什么药最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