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始申报

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示范基地)管理工作,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区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办法。

 

国家示范基地是指现有产业园区(集聚集群区)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改造提升,经省级示范基地培育创建,形成的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居行业领先地位,在协同创新、集群集约、智能融合、绿色安全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走在全国前列的产业集聚集群区。

 

国家示范基地评审和管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结合《中国制造》产业布局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有序推进。

 

国家示范基地的主要产业领域包括: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军民融合,以及新兴的产业领域,重点包括:工业设计、研发服务、工业物流等服务型制造领域,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安全产业、应急产业等节能环保安全领域,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围绕“互联网+”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等。

 

支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创建国家示范基地。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困难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对特殊类型地区国家示范基地的申报和评价标准给予适当放宽。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条件

类别

条件

指标性质[1]

适用范围[2]

产业实力和特色

产业集聚集群区年销售收入≥亿元

(特殊类型地区:≥亿元)

约束性

优势

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产业集聚集群区销售收入比重≥50%

约束性

优势

产业集聚集群区内企业专注于一个或两个相关性较强的细分产业领域

约束性

特色

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前列,具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

约束性

特色

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产业集聚集群区销售收入比重≥70%

约束性

特色

主导产业规模和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拥有多家业内骨干企业

约束性

通用

创新能力

产业集聚集群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2%

约束性

优势

主导产业方面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或主导产业方面的省级研发机构≥3家

约束性

优势

主(参)编行业、国家或国际标准数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约束性

通用

规模以上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0.7件

引导性

通用

政产学研用等多方协同创新能力较强,研发成果向实际产品有效转化

引导性

通用

质量效益

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年增速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约束性

通用

主导产业增加值率年度提升≥0.5个百分点

引导性

通用

企业普遍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约束性

优势

拥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引导性

通用

节能环保

完成国家或省级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

约束性

通用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约束性

通用

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约束性

优势

可再生能源占产业集聚集群区用电量比例≥1%[3]

约束性

优势

绿色制造体系完善

引导性

通用

集约程度

工业建筑容积率≥0.6

约束性

优势

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万元/公顷

(特殊类型地区:≥0万元/公顷)

约束性

优势

单位土地平均产值(销售收入)≥万元/公顷(特殊类型地区:≥0万元/公顷)

约束性

优势

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约束性

通用

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约束性

通用

两化融合

信息基础设施完善

约束性

通用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72%

约束性

优势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50%

约束性

优势

骨干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或纳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引导性

通用

骨干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主要环节采用智能制造系统和装备,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引导性

通用

公共服务

建有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平台

约束性

通用

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面向产业集聚集群区提供有效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约束性

通用

发展环境

所在地有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劳动关系和谐

约束性

通用

所在地政府在发展规划、财政政策、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对产业集聚集群区发展给予支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万

约束性

通用

合法合规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约束性

通用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国家相关产业规划

约束性

通用

有较完善的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

约束性

通用

申报名称反映主导产业特色,符合分类规范

约束性

通用

[1]指标性质中,“约束性”是指国家示范基地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引导性”是指国家示范基地建议具备的优选条件。

[2]适用范围中,“通用”指适用于优势、特色两个系列国家示范基地的条件;“优势”指仅适用于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特色”指仅适用于专业化细分领域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3]对高载能产业集聚集群区该条件暂不要求。

[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总数量。

[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的平均值。

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打造哈尔滨新的经济增长点

年9月23日,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国资委承办的黑龙江省与央企融合发展合作交流会议在哈尔滨市隆重召开。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指出,此次交流会是黑龙江省和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也是央地共商合作、共谋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对于推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东北振兴战略,开创黑龙江全面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项目由厂区内铝镁新材料及产业孵化区和厂区外铝镁产业深加工制造区两部分组成,总体规划占地万平方米。铝镁新材料及产业孵化区将利用中铝东轻公司现有土地万平方米,铝镁产业深加工制造区将利用哈尔滨经开区规划用地万平方米。新增投资50亿元,园区建成后,年总产值将超过亿、利税总额20亿元以上。

多家企业入驻包头市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

截至年底,已有12家企业和8家企业分别与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签订标准厂房(电镀厂房)租赁合同和标准厂房(后加工厂房)租赁合同,入驻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大批企业的积极入驻,为包头市高新区稀土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大力提升了高新区在稀土行业的竞争力,更奠定了该区在包头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稀土行业的地位。

  

柴达木盆地将建全球最大金属镁生产基地

目前,在青海省投资上百亿元的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其金属镁生产线具备年产10万吨的规模,是世界最大且技术一流的自动化金属镁生产装置。未来计划在5~10年内,年产规模提升至40万吨,将打造技术最先进、设备最一流、产量最高且绿色环保的全球最大金属镁生产基地。

  

广西推进有色金属工业转型打造五大基地

 

《广西推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印发实施。从产业布局来看,广西将打造包括南宁、柳州、贺州高端铝材加工基地在内的五大基地,构建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和谐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

 

具体来看,今后广西将大力推进百色生态铝型产业示范基地,南宁、柳州、贺州高端铝材加工基地,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沿海铜镍有色金属涂料加工基地以及桂东南桂西南稀土产业基地等建设。一方面广西将依托南南铝业、广西投资集团银海铝业和桂东电子等重点企业,以南宁江南工业区、柳州阳和工业园区和贺州生态产业园区为重点,充分发挥广西较好的铝产业发展基础优势,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包装、建筑等领域高端铝材,打造我国重要的铝板带箔材精深加工基地。另一方面,今后广西还将以中铝广西有色稀土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在南宁建设稀土材料研发中心和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基地。

东营有色金属基地: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年12月21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承办的“年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10多年来,东营铜产业基地正是因为有方圆铜业、天圆铜业等这些茁壮成长为中国强的标杆企业,带动了基地的发展,这些企业下大力度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不仅在装备上引领前沿技术,而且寻找出一条适合发展的路子,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对接上,做到就地消化,减少污染点,在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上彰显出很大的优势。

目前,东营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氯碱及其下游产业链为主导;以有色金属和丙烯晴两条完整产业链为辅助以电子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纤维和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项目为补充的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并且吸引了国际比利时苏威集团,国内华泰化工、大海集团、金岭集团、方圆集团等企业的加盟。

界首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通过评审

  

年12月21日,安徽省界首市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评审会在北京举行。界首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主要依托高新区田营产业园进行编制申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基地年回收利用废旧电池50万吨,年生产铅酸电池极板万套,蓄电池万只,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形成了驰名全国、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的闭合式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专业园区。

 

据了解,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申报获批后,将成为继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涉重金属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利用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先进单位等国家级品牌后的又一重大成果,对田营产业园打造全国一流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推进“四区同创、双千双百”建设等意义深远。(本报综合)

中国有色金属报

了解更多有色金属行业资讯请访问中国有色网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ys/10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