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耿学清)10月25日,证券金融犯罪辩护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域律师,共同就证券金融方面的法律辩护、法律完善等议题展开研讨。“控、辩、审三方职责定位问题,是司法活动正常运行、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考量一个社会法治化程度的标志。”在同期举行的第十期刑辩实训研修班上,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带来《走出刑事诉讼的理念误区》主题讲座。他总结了包括以实事求是否定无罪推定、以不枉不纵否定疑罪从无、举证责任倒置的思维惯性根深蒂固等十个刑事诉讼常见的理念误区,强调“法治靠规则说话”,如果不尽快厘清诉讼理念的误区,就容易在司法实践中出现问题。田文昌在研修班讲座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耿学清/摄来自北京、辽宁、云南、陕西、福建等多地学员,在西北政法大学刑辩高级研究院顾问团与讲师团的实战指引下,通过沉浸式模拟演练,在实战中快速抓住发问精髓,补齐业务技能短板。研讨会分为“内幕交易犯罪立法完善与证券交易的法律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与违规信息披露犯罪的合规建议”两个专题进行。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实务导师、法学博士盛宏文表示,在证券内幕信息泄露事件里,部分事件存在行政处罚的罚金甚至比刑事处罚的罚金还重,存在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理界限模糊的问题。他建议,应就证券法中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范围认定进行一定的完善,“积极主动获取内幕信息构成犯罪没问题,但是偶然获得的内幕信息,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是有较大争议的。”研讨会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耿学清/摄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海明律师认为,从证券法来看,其中规定的内幕信息不仅仅是利好和利空信息,还包括中性信息,因此,是否属于内幕信息要仔细甄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