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版上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46.html

年,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终端产品尺寸不断增长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AMOLED和LTPS在中小尺寸的渗透率不断增长,液晶显示在大尺寸依然保持主流地位。再此背景下,我国显示产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龙头企业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在AMOLED和产业链建设方面加紧布局,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高,高分辨、窄边框、低功耗、广色域等新型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差距逐渐缩小,本土产业链不断完善,配套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在此形势下,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编写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白皮书(版)》,全面梳理年全球和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产业整体的创新进展、产品应用推广、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政策环境,对年显示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整理,总结了显示产业十大发现,并提出显示产业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以期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状况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受电视平均尺寸增加,大屏手机、车载显示和公共显示迅猛发展的拉动,近年来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销售收入超过亿美元,其中面板产值超过亿美元。

年新型显示面板出货面积为2.0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据IHS预测,从年开始新型显示面板需求面积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将达5%,到年增长至2.24亿平方米。

龙头企业不断加强产业链布局

随着我国显示产业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和天马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面板企业加紧向上游延伸,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布局。年,京东方、TCL创投与众多国内基金公司一起参与了大尺寸喷墨设备生产企业Kateeva公司的E轮投资,并在董事会中各占据一席,为柔性OLED薄膜封装制程进行相关技术储备。天马、华星光电合作成立的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杜邦、日本住友化学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印刷OLED、QLED以及柔性显示技术和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此外,国内相关材料和零组件配套企业也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江丰电子在合肥的液晶面板用建设靶材及机台部件生产项目开工,该项目投资2亿人民币,计划于年6月正式投产,对京东方、天马等国内面板企业开展配套。东旭光电为打通全产业链,除玻璃基板生产项目外,与日本住友化学合作在无锡成立偏光片合资公司,该项目投资20亿元人民币,投产后年产偏光片万平方米,将有效填补国内偏光片生产的市场缺口。

液晶面板仍保持领先地位

年,虽然AMOLED在智能手机上得到大面积应用,但是液晶显示继续引领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大尺寸方面,年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为2.53亿片,同比增长1%。电视机平均尺寸从39英寸增长为43英寸,4K等高分辨率面板产量达到1.2亿片,年增长率高达50%。小尺寸方面,年移动手机面板出货量(包括功能机和智能机)将达21亿片。其中,基于LTPS和Oxide技术的面板出货量增长最为迅速,LTPSTFT-LCD面板出货量从年的4.37亿片增长到年的5.5亿片,同比增长15%,OxideTFT-LCD面板出货量则从年的万片增长到1.2亿片。

韩国企业优势依旧明显

面板方面,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凭借面板龙头企业占据领先地位,我国大陆地区和日本紧随其后。年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5.6%及34.3%,三星、LGD等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在AMOLED和LCD领域投资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专利。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逐渐增多,我国面板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市场占有率自年的20%增长至26.4%,到年中国大陆液晶产能将位居全球第一,对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显示产业带来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韩国企业将OLED视为韩国显示产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关键,不断加大在OLED产业的投入,建立自有材料体系和设备企业。韩国政府也通过扩大税收优惠、降低关税等行政支持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年三星在中小屏OLED面板方面以超过98%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LGD则独占了大屏OLED面板市场。目前,为扩大AMOLED的应用范围,韩国企业采取开放策略,快速吸引了大批客户,进一步维护了韩国在显示产业的领导地位。总体看来,韩国企业在OLED平面屏方面具有3年左右的领先优势,曲面屏方面具有5年左右的优势。

主要特点

1

面板尺寸不断增长成为企业发展动力

受智能移动终端快速发展、液晶电视大尺寸化的带动及产业周期性景气的到来,年全球显示产业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需求方面,液晶电视面板继续向大尺寸方向发展,中国手机市场快速崛起和苹果手机热卖带动中小尺寸面板需求进一步增长。AMOLED面板在平板电脑和AMOLED电视的渗透率逐年提升,等离子面板则逐渐退出市场。年全球平板显示产品需求为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预计到年,全球平板显示产品需求将达到万平方米。

供给方面,受中国产线建设热潮的影响,全球面板产能规模继续增加。年全球TFT-LCD产能达到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0%,预计到年,全球TFT-LCD产能将达到万平方米。

2

AMOLED成为产业发展热点

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7亿片,相比年大幅增长41.2%,而中国前十大品牌的OPPO、vivo、华为、金立、魅族、联想等即贡献了26%的份额。年99%的AMOLED面板都出自韩国三星,国内面板厂商和辉在小米红米Pro的助攻下,实现了超万片的出货规模,是国内首家实现百万片出货规模的AMOLED手机面板生产企业。同时,昆山国显、天马集团也顺利达成了进入华为、中兴等品牌手机市场的里程碑。CINNOResearch预测,年整体AM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5.7亿片,增长幅度高达51.7%。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0.6亿片,占总体AMOLED手机面板出货的9.6%。年iPhone针对新款机型的面板采购量中约有半数将采用柔性AMOLED面板,预估将大幅带动整体柔性AMOLED手机面板的出货规模。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出货规模有望翻三番提升至1.6亿片,至年柔性AMOLED手机面板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达88.2%。

据IHS统计,年LTPS和Oxide屏的总产量将提高25%,占全部TFT-LCD产量的比例从年的20%增加到30%。继3D、4K之后,显示技术高附加值化竞争的新竞争核心已经明确为扩大TFT-LCD的色彩表现范围。采用量子点的光学材料置于背光与液晶面板之间,已使得TFT-LCD的色域达到或超过OLED的水平。

3

超高世代产线成为产业发展重点

为了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全球各主要面板企业开始根据自身优势,开始抢占超大屏幕电视市场,纷纷投巨资建设超高世代产线,以期取得成本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年,华星光电第11代线在深圳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亿元,设计产能为每月K玻璃投片量,投产后年均产值约亿元,预计将于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年当年实现量产。该产线主要聚焦超大尺寸电视面板的生产,在4K/8K超高清产品的生产中具有优势,同时该产线还将配备印刷OLED制程。产线建成后,将强有力的提升华星光电在65英寸以上超高清电视面板的布局,对于完善TCL在高端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京东方合肥10.5代TFT-LCD面板线在年第三季度正式封顶,为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年底京东方追加投资58亿元,将设计产能在原有90K的基础上再增加30K,扩产后的产线在年投产时,总产能将达到每月K玻璃基板,全年面板产能将达到万平方米。主要生产65英寸及以上高清产品,目前该类产品的市场主要由韩国LGD和夏普占据。该产线投产后,将满足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大屏高清电视的市场需求。

年,鸿海集团成功收购了日本夏普公司,为保持夏普公司在高清大屏电视市场的领先地位,鸿海集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加快在超高世代线的布局。12月31日,鸿海集团与广州市政府共同宣布在广州增城投资亿元,建设10.5代显示面板生产线,该产线将引入夏普的氧化铟镓锌(IGZO)技术,用于生产大尺寸8K超高清液晶面板,预计产线将于年量产,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亿元。

新型显示领域创新进展

AMOLED在高端手机市场抢占LTPS风头

年,AMOLED面板凭借优秀的显示性能获得市场狂热追捧,中小尺寸面板产能达到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而LTPS面板在中小尺寸面板产能虽然达到万平方米,但同比增长仅为6.5%,增长率远低于AMOLED。年,苹果iPhone手机预计将采用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面板,引发了全球面板厂与手机品牌投资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的热潮,更加侵蚀了LTPS面板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地位。相关研究预测(图1),年AMOLED面板产能面积可望增长至万平方米,至年间年复合成长率高达30%;而低温多晶硅(LTPS)面板新增产能受到数条新产线推延影响,年整体产能增幅放缓,递延产能将使年LTPS产能年增长率高达31.6%,加上全球LTPS面板主要客户苹果年开始采用AMOLED面板,LTPS供过于求压力将浮现,年后产能增幅将趋缓。

由于AMOLED技术门槛高,在AMOLED面板领域积淀深厚的三星是AMOLED热潮的最大受惠者,其优势地位难以撼动。三星自身手机品牌的AMOLED面板采用率逐年攀升,AMOLED产线平均稼动率已由年的80%提升至年的90%以上。韩国厂商中除三星外,LGD也加紧脚步扩大产能。相关研究预测(图2),年全球中小尺寸AMOLED面板产能中,韩系面板厂的占比仍独占鳌头,达93%;年韩系面板厂产能的全球占比将下滑至71%,而中国面板厂则有机会攀升至19%。

中日韩三国将主导柔性显示产业

年,全球小尺寸显示屏技术加快往柔性方向发展,面板技术领先的韩国和日本在技术路线上出现了分歧。韩国目标明确,以OLED技术实现柔性面板,逐渐退出LCD生产,并投入巨资进行柔性OLED产线建设,其中三星已经明确以小尺寸AMOLED作为主要技术方向,LG则主攻大尺寸柔性AMOLED屏。日本希望从擅长的液晶LCD技术上作深度延伸,实现柔性LCD和OLED双重布局;我国则看好柔性OLED市场,紧跟韩企潮流投入巨资,未来中韩将成为全球柔性OLED的两大生产基地。

从技术角度来看,与柔性OLED相比,LCD实现柔性所面临的困难更多,量产难度更大。虽然从原理上来看,通过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诸如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基板、低温金属氧化TFT技术以及曲面LCD成盒工艺等,LCD可以实现曲面效果,但是与OLED本身所具有的自发光特性,LCD的柔性结构更为复杂,量产难度更高,显示效果也存在差距,因此,柔性LCD仍处于研发初期,距量产仍有较大差距。日本显示器公司JDI与日本半导体能源实验室签署联合技术协议,预计将于年量产柔性LCD面板。另一方面,具有一定弯曲弧度的曲屏AMOLED屏幕已经量产,并且在智能终端上得到大规模应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因此,在柔性显示方面,OLED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从产业布局来看,韩国企业在OLED领域遥遥领先,三星占有全球柔性OLED市场的99%以上的份额,LGD则垄断了OLED电视的市场,由于电视面板尺寸大,曲率半径大,柔性面板与刚性面板差距不大,当前柔性OLED在小尺寸领域的应用远超过大尺寸领域,因此,三星公司在柔性OLED领域的盈利情况远优于LGD。我国方面,国内面板企业在AMOLED产业加快布局,年共有4条产线相继开工兴建,这些产线均具有柔性布局,如能按照规划顺利投产,未来中国大陆在柔性显示竞争中将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日本方面,日本企业在产线方面进展较慢,但是在OLED上游部分关键材料和设备方面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许多公司如出光兴产、住友化学、东丽先进薄膜公司、大日本印刷、爱发科以及东京电子等企业等在增强AMOLED材料的寿命和特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量子点电视阵营逐渐崛起

量子点是溶液纳米晶,尺寸在纳米级,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实现可控发光。量子点电视是将量子点光致发光特性应用于背光源的电视,仍然是液晶电视的一种。显示效果方面,量子点具有寿命长,色域广、亮度高、色彩纯正等优点,在电视产品峰值、亮度、动态对比度和色域等方面表现优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因此在未来3-5年,量子点电视将是电视产品发展的热点。

全球各大电视机企业已经认识到量子点技术对于提升液晶电视显示效果,突破色域天花板的积极意义,纷纷加强在量子点电视的技术布局。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三星公司推出75英寸的量子点电视,通过添加量子点,改善了三星电视的发光效率稳定性,拓宽了显示色域。目前,三星、TCL、海信等企业均发布了各自的量子点电视产品,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nxingchanyea.com/xxcyjs/35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